【學習與研究】城市光環境藝術的多元表達
摘要: 城市光環境藝術,有別于城市道路照明的概念,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功能照明,而是滿足城市功能照明之后對城市空間光藝術的詮釋和感悟,是營造城市空間的氛圍,而人們對城市的體驗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城市光環境藝術可以展現一個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也可以展示城市的現代性和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它不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還可以促進城市旅游業的興盛和商業的繁榮,已經成為當代城市的發展戰略之一。
城市光環境藝術,有別于城市道路照明的概念,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功能照明,而是營造城市的空間氛圍;是滿足城市照明功能之后對于城市空間光藝術的詮釋、感悟和體驗,人們的體驗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城市光環境藝術可以展現一個多元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還可以促進旅游業的興盛和商業的繁榮。它是體現城市文化生活品質的重要標志之一。
城市的多元化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了活著,聚集于城市;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比松钣诔鞘兄?,物質與精神構筑了人類的整個生活領域。人類從存在的那天起就不斷地在尋求物質與精神的平衡,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人們在追求物質和精神的同時,不斷地在改造著整個人類社會,包括自身的生活方式,從簡單、單一朝著復雜、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城市的發展也正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無論是一座城市自身的發展,還是城市與城市之間,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拔覀兩钤诔鞘兄?,并在不同的城市之間穿梭往返;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你的生活和工作即刻會發生變化,你的感官也在改變,你的大腦,你的味覺,你的聽覺,還有你的視覺……都會變化。你不僅會看到不同的地貌,還會看到居住在這地貌上的不同面目的人群,以及覆蓋在這地貌上的城市中的一切——一個人化的第二自然,一個人工制造的巨大景觀”[1]。
由于人類社會和城市的發展都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文化與城市二者本身都具復雜性——人是城市的主體,城市文化來自于人與城市的互動,如果城市生活索然無味,城市視覺缺乏市民的參與,城市文化就會喪失活力,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和光環境設計時,就要考慮到人對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在形式上要有所發展、有所創新,以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使之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能極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找到物質與精神的平衡點,提高生活質量。
多元的光環境
在進行城市光環境設計之前,需要先明確“光環境”的概念。
光環境,包括自然光環境和人工創造的照明環境。它必須滿足兩方面的需求——視覺上對光的基本需要以及人對光構造的外部世界產生的心理與情感上的需求。
在此先辨析一下幾個基本概念:光的物理特征、光塑造的物理環境和光產生的心理感知和情感體驗。
(1)“光”的物理表象
光是一種人眼可見的電磁波。在科學上的定義,光有時候是指所有的電磁波譜。光是由一種稱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或稱為波粒二象性。電磁波作用在人眼上就產生光的感覺。量子論則認為發光體以分立的“波束”形式發射輻射能,這些波束沿直線發射出來,作用在人眼上而產生光的感覺。
(2)光塑造的物理環境
光投射于物體之上,物體通過光進入人眼產生視覺,構成人周圍的物理環境——即是城市光環境所要塑造的環境。
(3)“光”的心理感知與情感屬性
光是人周圍物理環境的構成要素之一,光的色溫、顯色性、光譜和照明方式(透射、反射、折射、散射)等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會引發相應的影響,從而激發起人的心理反應。心理感知就是人在光的物理環境中產生的心理反應。
光的情感屬性就是光的色彩心理學。
城市“光環境”的多元表現
城市光環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臨時性的燈光秀,可以是周期性的城市燈光節,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城市景觀和公共藝術作品,甚至是整個城市的夜景組成的整體光環境。
(1)作為藝術裝置的光環境
過去,“賞燈”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受到各地民眾的歡迎,因為它賦予了人們光的感悟和體驗。如今,賞燈這項傳統的活動已經凋敝。
在現代,以燈光雕塑、燈光裝置為代表的藝術裝置的光環境,則用流動和富于變幻的光影疊加在的城市肌理之上,將完美的創意與科技的結合,讓人們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不經意間中將感悟和體驗投射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圖1雙子塔紀念光柱
圖1是美國美曼哈頓原世貿雙子塔旁的雙子塔紀念光柱,兩束象征世貿雙子塔的巨型光柱從地面投向世貿遺址上空。
作為紀念美國911恐怖襲擊的藝術裝置之一,兩根光柱形體與原本的雙子塔形體遙相呼應,將人們過去的情感、知覺與記憶,和現在的新印象、新經驗相互交替、呼應,使作品與事件取得完美的銜接。
圖2 Dan Flavin為玻璃封閉的拱橋長廊設計的燈光裝置
圖2是極簡燈光裝置大師Dan Flavin[2]為一條玻璃封閉的拱橋長廊設計的燈光裝置。拱橋長廊位于德國萊茵-易北河科技園 (Rhine-Elbe Science Park)[5],長達300米,連接了9棟建筑。這個燈光裝置巧妙地將熒光燈的光和自然景觀、玻璃幕墻的樓宇群結合,創造出了美妙絕倫的藝術景觀。城市的夜幕下,在寧靜水面上,可以欣賞到五彩的湖光倒影,而建筑群的燈光裝置又作為公共藝術品完全融入了水景中。
(2)燈光節和燈光秀
里昂燈光節是世界上最早的燈光節,于每年 12 月初舉辦,每年都會吸引全世界數百萬游客的到來。
廣州國際燈光節同樣借鑒了里昂等城市的經驗。它是國內首個以城市命名的國際燈光節,2011年舉辦了第一屆,到今年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每屆的燈光節都有一個主題,比如2012年的主題是:“科技、人文、生態”;在2013年是“傳統與現代之美”;2014年的主題是“跨·粵”。
對于市民而言,燈光節上的作品,除了可以讓市民觀看、欣賞、體驗一次視覺的奇幻之旅外,還可以通過一些互動作品參與其中,增強體驗感;對于企業,參與廣州國際燈光節的企業很多都是系統集成商,都希望能依靠燈光節這一載體,使企業的社會效應和行業影響力得到提升;對于學校,采用“產、學、研”模式,將高校中的優秀燈光作品整合,通過燈光節的平臺統一展示,為未來的光環境及行業輸送更多的人才;對于政府,廣州燈光節已經成為打造城市名片的優質資源,更是推動地區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的窗口[3]。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廣州國際燈光節的舉辦都是一個多贏的格局。
除了里昂和廣州在舉辦燈光節之外,全國各地諸多的城市例如柏林、莫斯科、意大利的米蘭、上海、常州等也在舉辦燈光節,各地的燈光節也成為了國際國內旅游消費的一個熱點。
從中不難發現,燈光節乃至城市光環境的塑造已經成為一座城市一股新的經濟力量。
(3)整體光環境規劃設計
里昂燈光節最早可以追溯到 1643 年,最開始只是一個民間的節日,里昂的居民在燈光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窗戶外擺放點著的蠟燭,以感恩圣母馬利亞為居民驅逐了瘟疫。而里昂燈光節的出名卻是得益于里昂所做的《城市照明系統規劃》。
上世紀80年代末,法國南部城市里昂隨著紡織業的衰退漸漸喪失了城市的活力。里昂本是一個沒有任何旅游資源的城市,城市管理者為了使城市有新的產業發展,最終借助了燈光節并實施了《城市照明系統規劃》。在總體規劃指導下,業主提供夜景照明的最初建設,政府負責夜景照明的維護與運營,保證了里昂夜景的持續性。經過多年的經營,里昂因為燈光節和當地的夜景,已經成為法國著名的旅游城市。
合理的景觀照明規劃可以使一個城市從沒落重新走向繁榮,并逐漸成為全國聞名乃至世界聞名的城市,可見“光文化”的力量有多大!里昂這種運營模式后來被稱為“里昂模式”。
在里昂的榜樣力量之下,很多城市也開始做景觀照明專項規劃。目前城市景觀照明己被確立為我國現行城市規劃體系中的一項專項規劃,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進行光環境藝術設計
在現代化多元化的城市中,良好的光環境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品位與人們的生活品質。而利用“燈光藝術裝置”、“燈光節”、“整體城市夜景規劃”等多種形式進行光環境設計,營造豐富多彩的城市氛圍和體驗,對于打造城市燈光文化,有著重要非凡的意義。
那如何進行光環境藝術設計呢?在此,筆者提出幾點粗淺的建議:
(1)營造意境
城市光環境設計的核心在于營造意境,而營造意境的核心在于“體驗過程”[4]。光塑造的空間效果,能直接影響受眾的心理反應。因此,要將美學和心理學作為營造意境的切入點,不能以單純追求形式美感作為光環境設計的目的。
城市光環境設計應當將受眾的感受和體驗放在第一位,將受眾和光環境的形式、城市文化相結合,提供受眾認同并參與其中的“載體”。
(2)把握人們對光的心理感知和情感訴求
進入眼睛的光僅能告訴人們視域中的景觀的亮度和某些波長信息,但人們需要知道的是視覺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具體的認知信息。所以,如果單純研究人類的視覺物理性,而不結合人腦的思維和心理加工后的感知以及認知心理分析后的視覺結果,很難對光的心理感知與情感訴求進行準確的視覺評價。
對環境氛圍的創造就是通過對光、色、物的綜合控制來達到的。在人類撲捉最敏銳、最有效的視域中,人對色彩及其產生情感始終是最為關注的。因此,運用不同色光營造不同的城市氛圍,把不同色光對人們的心理感受所產生的傾向進行量化的表達,是進行城市光環境塑造的重要一環。
(3)進行長期、整體的規劃
進行長期、整體的規劃可以令城市的光環境更具整體性,避免各個景觀互相沖突而出現雜亂。
景觀照明規劃有整體規劃、分區域規劃、節點規劃等自上而下的體系,如:《深圳城市景觀照明專項規劃》、《北京市照明總體規劃》、《青島市景觀照明總體規劃》、《武漢市城市景觀照明總體規劃體系研究》等,這些規劃都是以長期性規劃為準則,年限為5-20年,對城市景觀照明總體規劃的編制進行研究,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
光環境規劃又有以城市照明景觀核心區、城市照明景觀軸、城市特征文化景觀照明節點、次照明景觀中心、城市照明景觀觀景長廊(視覺點)等進行細節的分類規劃。
光環境規劃要結合當地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風貌、歷史文化、市民需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等多個因素,展現城市景觀照明的新思維、新概念,提出的城市景觀規劃總體意向。
4、結語
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城市規劃理論家凱文·林奇(Kevin Lynch)說:“我們不應把城市僅僅看成自身存在的事物,而應該將其理解為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城市光環境藝術正是這樣一種讓人可以親切地感受城市、體驗城市、欣賞城市的方式。
利用“燈光藝術裝置”、“燈光節”、“整體城市夜景規劃”等多種形式的光環境設計,科學合理地使用光,完美地把光與藝術結合起來,創造富有個性的景觀環境,形成具有城市個性的光文化,打造出一個富有藝術魅力的城市,營造豐富多彩的城市氛圍和體驗,有著重要非凡的意義。
[1] 《視覺城市──城市形象與公共藝術雜談》《裝飾》2010年 第7期 | 崔彥偉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 Dan Flavin是20世紀美國極少主義裝置藝術家。利用熒光燈管和日光燈管進行藝術創作,他所營造出的光,影,空間的關系,已經超出了燈管本身。
[3] 廣州燈光節官網:http://www.gz-lights.com/
[4] 《城市夜景觀照明的意境營造》 碩士論文 | 沈竹 湖南大學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