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北京奧運會、2010 年廣州亞運會、2014 年 APEC 峰會、2016 年杭州
G20……無論是體育盛會還是國際經濟峰會,在國人心中流傳下來的更多是關于“文化”的印象。在經濟穩步發展、生活品質提高后,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渴求滋養了“文化旅游”產業,照明作為文旅產業的一部分,也刮起了一股風潮。
我們試圖用“文旅燈光”來定義這一風潮,但北京鋒尚世紀景觀事業部總監王雪晨卻認為現在還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我們用“景觀照明舞臺化”來描述這種趨勢,而北京清控人居光電研究院院長榮浩磊表示,任何手段都只是一種表現的方法和途徑,沒有必要貼標簽。
正如大部分正處在變化、發展中的事物或現象一樣,當我們沒辦法一下子給出精準的定義時,則會盡可能以已知的事物去加以描述?!饵S帝內經》對于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是這樣論述的:“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也就是說,新事物產生,是“化”的過程;舊事物發展到盛極的過程,是“變”的過程。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二者的界限漸漸模糊,“化”字成了時髦熱詞,常用于描述某種變化中的現象或趨勢。這樣考究起來,用“景觀照明舞臺化”這樣的詞也許還算是恰如其分。所以,我們姑且用它來代指這種趨勢——越來越多舞臺燈光的理念、手段、燈具等被應用到景觀照明中,衍生出包括多媒體實景演出、燈光秀、主題公園、宗教 / 神話傳說主題旅游等在內的文化旅游燈光項目?!白儭迸c“化”相生相隨,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性,還有更多的想象和發展空間。我們觀察,我們分析,我們探討,我們研究,
以更好地構想和設計未來。
嘉賓訪談 : 榮浩磊、許楠、胡耀輝、王雪晨、黃榮豐、吳維亮
榮浩磊 Rong Haolei
北京清控人居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
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設計院有限公司院長
“我覺得文旅燈光應該是可持續的,能解決和滿足社會的需求?!?/p>
近年來,文旅燈光項目非常火熱,您覺得這些年國內文旅燈光的發展方向怎樣?
榮浩磊: 文旅照明的發展源于它的驅動力,做文旅照明的動機是什么,哪些能被定義為文旅照明。文旅即文化旅游,從個人需求來說,可能是以探奇求知或者增長風土人情的體驗為出發點;對于企業來說,更多是從經營的角度,尋求回報;政府則是從城市經營的角度來切入。從自身表現上看,文旅項目與照明的結合,還要考慮它的業態經營模式。
我覺得照明跟整個旅游策劃應該是緊密相關的,不一定是核心,但應該是配套和支撐。比如上海新天地和新加坡克拉碼頭的夜景處理,跟文化旅游的結合就比較緊密。一個特殊的物理空間,提取它所包含的特色文化,佐以照明,給予受眾全新的感官體驗,滿足以上幾點才能稱得上是文旅與照明的結合。
從發展方向來說,我覺得文旅照明應該是可持續的,能解決和滿足社會的需求。并不是每一個大事件都會發展成為一個長久的文旅項目,得看它的商業業態、前期的規劃、成本和資源的投入及落地實施的執行。另一個發展方向應該是主題性和差異化。
您個人在設計理念和手法上有沒有一些轉變?
榮浩磊: 清控光電每個項目都會追求差異化,設計不可能是一個復制性的行為。我們團隊本身比較大,所以我一直強調整個團隊的多元化,不同的項目搭配不同的設計師,每個案子基本上都是相對獨立的,因時因勢來設計,都具有它自己的文化和地域特征。
文旅燈光項目主要有哪些?
榮浩磊: 一種是主題比較鮮明的,比如延安、井岡山等紅色旅游,擁有很突出的教育目的,而且它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能夠讓人身臨其境地引發一些聯想,所以在深層內容的表達上會比較強烈。
另外一種,像早年的龍門石窟、鎮江金山湖、九華山的佛教廣場,根據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神話傳說去結合和凸顯主題,它的情緒是有組織的,遵循人群正常的游覽空間及時間的順序、停留的時長等客觀條件,融合照明表現手法,以調動人的不同情緒。
還有一些是對旅游配套設施的強化和拉動。我們說,老天爺給的很多,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不多。一些風景旅游城市有很好的自然資源,“好山好水好寂寞”,如果在城市的建成區增加一些現代生活的體驗和配套,和整個自然山水形成互補,就可以對當地的旅游經濟起到很
好的拉動作用。
怎樣看待“景觀照明舞臺化”的趨勢?
榮浩磊: 很正常,因為技術的進步肯定能創造更多新的可能性。另外是因為人的想象力和心理預期,總會追求更新的體驗,而技術提供了支撐和可能性,所以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發生的。就像沒有電光源的時候,大家只能點蠟燭、點燈籠,但是有了燈光以后,就可以在同一個場景里,做深層次、多元化拓展。不一定是單一的“景觀照明舞臺化”。
您對于舞臺燈光的涉獵如何?
榮浩磊: 我對舞臺燈光的了解主要來自于一些同行、舞臺燈光設計的交流活動。大概在四五年前我們跟國外的舞臺燈光師交流,他們會說,舞臺和景觀是兩個門類,基本上是分開的。隨著照明手段的可控性、靈活性的增加,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已經不像以前那么分明,開始產
生某種交融。像我們現在對一些特殊的舞臺手段也比較感興趣,會用到一些城市級別的大項目中。這兩者我覺得不用再把它們生硬地區分開來,而是根據實際的需要,去靈活調動。
怎樣把舞臺手段應用在景觀項目中?
榮浩磊: 對我來講任何手段都是方法,還是要從人的感知和需求出發,我們經常會尋找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來協作完成一個大的項目,我覺得不用去強調手段的差異,大家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創造出人們喜聞樂見的項目和滿足人在特定場景的特定心理需求。
有人說,舞臺燈光設計的發揮空間比景觀燈光設計的發揮空間更大。您怎么看?
榮浩磊: 我覺得這是一個心理反映的問題。在設計里有一個原則,是要響應人的心理恒常性,也就是人在某個場所的心理預期是什么樣的,如果能跟它結合,會是一個更加成功的設計,如果有沖撞,就可能引起爭議。
人去舞臺觀演,心里預期的是一場不同尋常的特殊的身心體驗,追逐夸張的視覺表現。平常生活中不需要時時刻刻如此,可能只是在某些重要的時段比如重大的節慶才有類似需求。所以我覺得景觀照明設計的包容度更大,在適合的時間、地點,運用豐富的場景和多元化的技術表現手段,可以展現出比舞臺空間更加多種多樣的效果和風格,也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景觀照明設計的包容度更大,在適合的時間、地點,運用豐富的場景和多元化的技術表現手段,可以展現出比舞臺空間更加多種多樣的效果和風格,也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許楠 Xu Nan
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光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
“景觀照明舞臺化”有哪些表現形式?
許楠: 我覺得它有兩種主要的表現形式。一種是類似于一江兩岸這樣的建筑媒體立面燈光秀,在城市的尺度下,把建筑立面、公共空間當作舞臺,運用媒體立面、燈光投影等方式進行燈光表演;另一種是實景山水演出,比如張藝謀印象系列,把精美的自然景觀當作舞臺背景,結合文化情景劇,進行舞臺劇表演或燈光秀演出。
從這兩種形式的表現效果來看,我認為目前第二種形式的效果更好一點,更具藝術感染力。一方面是因為基于自然山水的秀美載體,另一方面在于他們的設計者往往從文化戲劇創作的角度去編輯燈光視覺效果,對藝術感染力要求更高,構思更具想象力,不受拘束。而城市尺度的燈光項目由于本身載體多、尺度大,城市決策者往往喜歡追求宏大場面,導致急功近利,攀比亮度,存在設計方案不夠專業、缺乏專業評審與論證,倉促上馬等問題,最終的效果常常讓人感覺很粗糙,更談不上藝術造詣。
怎樣看待“景觀照明舞臺化”這種趨勢?
許楠: 它首先反映的是老百姓的需求,震撼的城市夜景燈光對于市民來說是一種娛樂項目。而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它是刺激旅游經濟的手段。這是好的一面。但是,如果不分區域不分范圍地到處復制這種形式,會造成千城一面,導致城市文化的缺失;盲目追求亮度,追求大投資、大場面的攀比心態,不僅導致光污染的產生,還浪費能源;粗制濫造、缺乏審美的快餐化建設,更是對城市景觀的破壞。
您認為做得好的“景觀照明舞臺化”的項目
許楠: 其實有很多好的案例。國外的比如里昂燈光節,品味很高,日本大阪城的燈光秀也不錯。國內的話,我真正去參觀的地方比較少,感覺 G20 的動畫效果做得還可以。但是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比較差,無論是光色搭配還是構思創意,尤其是在藝術品位上,跟國外還是有差距。
如何評價國內的燈光節?
許楠: 我參與的燈光節不多,不能算非常了解。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總體還是進步的,還出現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燈光節,比如以民間燈飾為主的四川自貢燈光節,以燈光投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首鋼燈光節。但是,相比于國際知名燈光節,國內燈光節太缺乏活力了,燈光設計品味也不高,不夠吸引人。
如何改進?
許楠: 從設計的角度說,國內燈光節必須走出“低端陷阱”,走向高端化,不能只是簡單地羅列一些品味不高的燈光小品,把燈光節辦成低端燈飾或者粗制濫造的舞臺,應該邀請一些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參與到燈光節的設計中,拉高品味,形成吸引力,打造國際影響力。從經營的角度說,目前國內很多燈光節都是賠本的,沒有經濟效益,就難以持續,所以必須健全運營機制。我們不僅要思考錢從哪里來,還要拿出合理的策劃方案。沒有策劃,沒有運營維護,自然也不可能吸引好的設計師參與,這就造成了“爛設計—爛經營”的死循環,于是國內燈光節只能在低端環境徘徊。
胡耀輝 Hu Yaohui
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秘書長兼燈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與景觀燈光相比,舞臺燈光的特點是什么?
胡耀輝: 舞臺燈光設計有三個要素:影調、節奏、情感。“影調”強調的是畫面藝術化的營造,我認為景觀照明的著重點只是強調了舞臺燈光設計要素里有關畫面的影調處理一個方面而已,它是相對靜止的?!肮澴唷敝傅氖俏枧_燈光除了空間之外,還有一個時間概念,舞臺燈光創作除了畫面“影調”的處理外,還需要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等各種富有韻律的節奏變化處理。“情感”著重指設計者的情感,即創作態度,這個態度決定了舞臺上光色的飽滿度,光質的軟硬度,包括燈具的使用數量等等方面。就像前段時間我做一個抗日題材的戲,里面有一幕,當我們戰勝了日本人,舉著紅旗吹著沖鋒號的時候,我的燈光就要表達出那種極
其威風、揚眉吐氣的感覺。這是只有中國人才有的情感,我開玩笑說,要是換個日本人來設計,是肯定做不出來的。所以,我說情感恰恰是舞臺燈光的靈魂。景觀照明不能把情感和節奏當成獨立的要素來處理,做得好一些的景觀照明作品可能會把它們包含在影調要素里,所以它的張力、表現力可能不及舞臺燈光作品,無法讓觀者得到一種極致的情感釋懷或者釋放、一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您是否有過景觀燈光設計方面的經驗?
胡耀輝: 單獨以我掛名的項目目前還沒有,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也想去嘗試。從我目前接觸到的情況來看,我認為現在的景觀照明還存在很多遺憾,比如光污染,以及缺乏對創作的尊重。
我覺得景觀照明應該是一個創作活動,而不只是一個項目。項目偏向的是商業、工程的概念,講求投資回報,它與創作是有沖突、有矛盾的。我有一些學生在做景觀照明,從他們的反饋來看,設計和工程施工常常是分離的,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景觀照明不那么重視藝術創作規律,它演變成是一種經驗而不是創造。我希望在景觀照明領域里,不要用技術、經驗脅迫設計師,因為這在戲劇燈光界是不可能出現的,燈光技術絕對是依附于燈光的藝術,絕不可能炫技,炫經驗。當然,舞臺燈光設計可能只是在一個方寸大小的舞臺上實施,比較好把握;可是到了實景,由于景觀照明的體量比較大,技術參數要求復雜而致使設計被淡化了吧,但我覺得這個狀態是不可取的,帶來的后果是不好的。
目前國內景觀照明設計的發展情況怎么樣?與舞臺燈光設計的發展相比如何?
胡耀輝: 我認為現在的景觀照明無論是創作人員還是施工人員,都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養的過程。不像我們戲劇學院的舞臺燈光專業,已經延續了幾十年并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我們不只是授予學生以技藝,更重視學生的文學、美術、音樂素養的培育,景觀照明也迫切需要重視學科建設,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避免景觀照明的雷同性,缺少藝術性和創造性。
國家的經濟發展促進了景觀照明和舞臺燈光行業的繁榮。相比歷史較長的舞臺燈光,景觀照明是一個新事物、新行業,高速的發展之下,一些粗制濫造、光污染現象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也會慢慢受到大家的重視。
有人說,舞臺燈光設計的發揮空間比景觀燈光設計的發揮空間更大。您怎么看?
胡耀輝: 那是肯定的。燈光創作對于戲劇舞臺的重要性甚至比在影視行業中也顯得更高些。因為對于舞臺而言,燈光相當于影視里的攝像機,無論是特寫、中景還是遠景,這些推拉搖移的鏡頭語言在舞臺上都是通過燈光的焦點意識來控制體現的。而目前一些景觀照明作品不僅沒有這些推拉搖移的要求和處理,而且沒有時間的要求和處理,它的嚴格性沒有舞臺燈光那么強,因此我們景觀照明的觀念要變。
怎樣看待“景觀照明舞臺化”這種趨勢?
胡耀輝: 這個概念很好,說明景觀照明行業開始重視藝術性的東西,甚至是戲劇化的東西了。戲劇和藝術還不太一樣,藝術相對而言是比較共性的,而戲劇更個性一點。戲劇講究“戲”,首先要玩起來,玩得巧妙、投入。所以想把景觀照明做得更藝術化、戲劇化,這個意識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來看國內的景觀照明在這方面還是比較缺乏的。比如說我們的建筑照明基本上就是房子頂上面勾線,墻壁照明就是弄個洗墻燈,橋梁照明就是洗墻燈打下去、勾點線條再來點投影等套路,本來我們中國的建筑就沒特色,如果照明也沒特色,就更麻煩了。
如何看待現今火熱的“文旅燈光”市場?
胡耀輝: 這是個很好的現象。我們中國人現在的業余生活仍然很單調,離小康生活的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國家發展文旅項目是有必要的。而站在專業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思考怎么讓文旅燈光往正確的道路上發展。
王雪晨 Wang Xuechen
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景觀事業部總監
北京鋒尚熠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什么時候從景觀照明轉到舞臺燈光領域的?當時是怎樣考慮的?
王雪晨:2010 年的時候,我做照明設計也有八九年的時間了。因為我是做純設計的,思考的都是設計的事情,當時覺得專業上遇到一些瓶頸,總感覺燈光還有更大的空間,所以迫切想要接觸到一些新的內容、新的知識、新的領域。看到像奧運會那樣的燈光,感覺可以用到景觀領域里來,我就開始尋找這樣的團隊,后來就找到了現在的公司。
您有舞臺的專業背景嗎?
王雪晨: 沒有,所以后來發現有很多舞臺知識需要去學習和增進。舞臺的每一個手段放到景觀領域來,從設計上來講,都是一次創新,所以這兩個領域的融合非??少F。
舞臺燈光的特點是什么?
王雪晨: 首先,舞臺燈光不吝嗇用顏色,比較追求色彩的飽和度。但一般來講,每個色彩代表一個含義、一個語言,需要謹慎地用。另外,舞臺燈光比較直接,而建筑照明比較含蓄,
像投影表現的是純粹的影像內容,表達主題很直接,而一些建筑照明是需要解讀的,如果設計師不講,受眾有時候是難以理解的。
從含蓄變得直接,有沒有落差感?
王雪晨: 一點兒也沒有,反而覺得這樣更好。因為建筑照明設計師表達自己觀點的空間非常小,無論怎樣表達都是在表達建筑。我現在從事的事業,設計師的觀點可以直接傳遞給受眾,這是比較好的溝通體驗。
怎樣定義您現在所做的項目?
王雪晨: 很多人粗泛地稱之為燈光秀,我覺得不準確?,F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我覺得這是一個充分的跨界,以景觀為載體,但更多地依賴舞臺的技術手段和設計理念,是介于純舞臺燈光和純景觀照明之間的新的燈光設計門類。
最開始有哪些有代表性的項目?
王雪晨: 比如,我們承接的上海外灘跨年 3D 投影秀和上海中心的藝術燈光秀。在這以前是一片空白,很明顯用常規的景觀照明是滿足不了的,做舞臺燈光的又搞不清楚怎么把舞臺的設備放到景觀環境里,所以我們團隊就起到了把這兩個專業融合到一起的作用。
舞臺化的手段與景觀照明的融合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形式?
王雪晨: 分硬件、軟件兩個層面來講吧。硬件上,舞臺的設備不太注重燈具的緊湊性,不追求小巧或者光效,它追求的是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所以往往體積大,而且防護性能不高。要是把舞臺設備放到室外環境來,就要解決IP等級,以及和建筑結構的融合等問題。
軟件上,建筑或景觀照明表達的內容要依附于建筑或景觀本身。而舞臺燈光,比如投影,跟建筑至少是一種平行的狀態,它要呈現的是城市的熱點或文化,而不是建筑要表達的東西,建筑只是一個載體。
有哪些您覺得做得很好的“景觀照明舞臺化”的項目?
王雪晨: 國外,像迪拜的哈利法塔燈光秀,畢竟高度擺在那,還是起到很震撼的效果。我們國內,像上海中心、珠海長隆都很有標志性。還有一個是延安的寶塔山紅色旅游項目,我們在山體上做了一場秀,就是運用了舞臺的技術和手段,以景觀為載體呈現延安的文化和中
國紅色革命的歷史。
目前做文旅燈光項目的是景觀照明設計師還是舞臺燈光師比較多?
王雪晨: 景觀項目的體量大,很多景觀照明設計公司開始逐漸涉獵這一方面,相反,舞臺燈光的這波團隊因為一直在藝術領域,可能會顧及不到景觀領域,還有就是做舞臺燈光的老師們有時候不愿意做一些市政的工程,反而景觀行業的包容性比較好。
您覺得這種趨勢對于照明行業會有什么影響?
王雪晨: 基于我們現在整個市場環境,比如房地產整體沒落以后,各地都在挖掘和打造自己的文化,做自己的旅游產品,以往的景觀照明手段在這種形勢下已經顯得很匱乏了,是時候要進行一次升級了。這應該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機會。
會否擔心光污染等問題?
王雪晨: 是的,文旅燈光全面鋪開之后,就會面臨一些問題。很多不專業的團隊已經開始從事這方面的業務了,根源還是一些項目的要求不高,甚至就是要求“炫”。把藝術燈光完全當成“秀”來做,是很危險的。
預估以后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王雪晨: 現在有些東西品味不高,但是不代表它以后不會變好,優勝劣汰是肯定的,但要基于整個市場的需求來看。如果市場還是需要高、中、低端各個層次的項目,那么低端的項目也能發展得很好;如果市場未來需要藝術燈光成為作品,并且越來越有品位,那低端的東西肯定是要淘汰掉的。
黃榮豐 Huang Rongfeng
廣州市雅江光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景觀照明舞臺化”的趨勢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黃榮豐: 在雅江開始建立自己的景觀照明品牌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一種趨勢。
是為了順應這種趨勢才設立景觀照明事業部的嗎?
黃榮豐: 雅江的景觀燈主要以顏色、控制技術為特點。當時設立景觀照明事業部主要是依據公司的技術特點和發展需要,我們很多作品都是以色彩為主,這在當時是很重要的代表。
舞臺和景觀的業務量各占比重多少?
黃榮豐: 舞臺類的項目大概占到 60%~70%。景觀類我們很多都是配合景觀設計師,做一些創意的項目,一般從設計階段就開始介入了。我們的燈具跟他們原來使用的一般建筑照明燈具區別還蠻大的,可以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雅江從舞臺走向景觀,相比一直做景觀照明的企業,有什么優勢?
黃榮豐: 主要是顏色和燈具的控制上會有很大的優勢。我們有很多技術是原來做建筑照明燈具的企業所沒有的,我們也更懂得怎樣滿足客戶的使用要求。
還有哪些品牌也在走舞臺和景觀兩條路線?雅江有何過人之處?
黃榮豐: 真不多。相比而言,我們會更加理解景觀的市場。
“景觀照明舞臺化”在燈具的研發設計上怎樣體現?
黃榮豐: 我們會把舞臺上標準的東西放到景觀里面,所以才會有景觀照明舞臺化這樣的說法?,F在像一些特色小鎮這樣的項目,會用到大批量的舞臺燈,但目前的舞臺燈是不能完全適應項目的需求的,所以我們需要將這兩方面的需求融合起來做燈具的研發。
這次雅江舉辦的“文旅項目舞臺燈光與景觀照明的應用與創新”論壇活動是基于什么樣的想法?
黃榮豐: 景觀跟舞臺現在隔了一層紗,每個人都覺得我能看得到,但都不知道要怎么跨過去,我們是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場活動,把這層紗給捅破,把市場做大。
吳維亮 Wu Weiliang
廣州市德晟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舞臺燈光到景觀照明,我們在做減法!
德晟從 2013 年開始進軍景觀照明領域,發展
到現今有哪些進展?
吳維亮: 從銷售額來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從 2014 年還不到 7%,到今天為止已經達到 30% 左右。這個占比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從舞臺到景觀也算是一種細分領域的跨界。
這種跨界是怎么開始的?
吳維亮: 2010 年廣州亞運會,海心沙開幕式主場館的戶外實景演出用的就是德晟的產品,總共 2,000 多個。場地有一個 30 多米高的瀑布,打下來會形成一定的積水,在開幕式之前的整整一個半月,我們的燈就在那里不斷進行測試,最后百分百通過。亞運會還沒結束,我們就接了深圳大運會前海后海、中山公園等景觀亮化項目。項目完了之后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產品還可以應用得那么廣泛。以前,我們給國內做景觀照明的企業做配套,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也收集了很多客戶的需求,所以 2013 年我們成立了自己的團隊,把這個業務變為我們的主營業務之一。
從舞臺走向景觀,相比一直做景觀照明的企業,德晟有什么優勢和瓶頸?
吳維亮: 舞臺燈的核心優勢是它可以用作“畫畫”的筆,你想要畫出什么樣的畫面,它就可以怎么畫。相對景觀照明來講,這是第一優勢。景觀燈具可以在舞臺燈的基礎上,把某些功能減少,把穩定性和成本控制好,就基本可以了,相當于是在做減法。
另外,我們也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把結構、防水、防 UV、防信號干擾等等問題做到優于傳統景觀燈具。再應用多年舞臺燈具研發中積累的光學、結構、電子、散熱等專業領域的經驗。我們做了多個世界級的項目配套,也做了無數個世界一流的演播廳及舞臺劇,對光質量的理解、光對藝術的表現、對光的控制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和積累。舞臺和景觀雖然不同領域,但是對于德晟來說可能就是稍帶手的事,甚至都談不上跨界。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可能會給設計師提供更多可能性或讓他的設計更完美,這就是德晟 VIKYart 品牌存在的價值。
預估未來的發展方向?
吳維亮: 我們希望通過一些國家政策導向來驅動市場,特別是基于近年旅游、文化的需求,我們可能會開拓一些新的領域。未來市場會更加細分,大家可能覺得文旅演藝是一杯很好的羹,但不是誰都夠得著的,需要具備多元化的、綜合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