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和“工程設計照明工程專項資質”是照明工程行業僅有的兩項專業資質,被照明工程公司視為市場的敲門磚。
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擁有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企業為 220 余家,二級資質的企業 500 多家,三級資質的企業 3,000 多家。如今三年過去,我們預計最新的數據將增加一倍以上。
據住建部網站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擁有工程設計照明工程專項甲級的企業為 38 家,其中廣東省 11 家,江蘇省 10 家,居前二甲;擁有專項乙級的企業為 260 家,前四名為:廣東省 53 家,四川省 39 家,江蘇省 21 家,陜西省 21 家。而本次調研數據則顯示,94% 的人認為資質有利于提升公司競爭力,71% 的人認為資質對于促進行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資質改革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建筑業開始實行企業資質管理,此后經歷了標準逐漸細化、要求逐漸增加的發展過程。
直到 2013 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預示著代表“政府之手”的資質管理,必然要走上改革之路。
2014 年 7 月 1 日,住建部頒發了《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探索從主要依靠資質管理等行政手段實施市場準入,逐步轉變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工程擔保、保險等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市場優勝劣汰。此后,住建部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下,逐步取消或合并建筑企業資質。僅 2014 年,建筑業專業承包資質類別便由60個減為36個,其中19個專業承包資質直接被取消。
存廢之路
早在 2013 年,住建部就公布了《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框架 ( 征求意見稿 )》,其中提及擬合并或取消照明工程施工資質。當時多虧了業內人士的提議以及呼吁,照明工程施工資質才得以“幸免于難”。
豈料到了 2016 年 3 月,國務院印發文件,公布取消 47 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其中,關于“照明設計師、霓虹燈制作員”技術資格認證的取消又一次在照明行業掀起軒然大波,照明工程企業資質的命運似乎也岌岌可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6 年 11 月 24 日,住建部市場監管司發函擬取消 8 個工程設計專項資質,其中包括照明工程。這一次對于照明工程設計專項資質的存廢,業內人士又會是怎樣的態度?是贊成取消,還是再一次力挽狂瀾,讓管理部門“刀下留資質”?
去留之論
長春為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彥武: 從企業角度來講,我們當然是希望通過自身的信譽、服務、能力、影響力去打市場,但是現在整個市場的誠信體系、網絡信息公開體系還沒有完全建成,如果沒有資質,我們靠什么去評價、權衡?所以,短期內資質還不能取消。
廣東揚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保勝: 我個人認為照明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取消照明設計和施工資質的話應該行不通。當然,如果你只是把照明當成燈具安裝,那專項資質可能真的是可有可無,但現在的照明遠非如此。我們跟同行、客戶作介紹的時候常開玩笑說我們是城市夜景的美容師,這個地球只要有黑夜,我們就會存在。
深圳市千百輝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永健: 過去我們照明行業太小了,屬于安裝行業的一個小分支,就接個線嘛;現在我們照明行業比普通的安裝行業要求更高,不僅有智能化,還要講藝術性。所以我認為資質應該要有,不僅要有,還要提高門檻,嚴格審查,要讓資質真正代表企業的實力。
陜西天和照明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軍: 減少行政手續是國家大的政策方針,誰也擋不住。哪天輪到你取消,可能就真要取消,這種危機感是大家都應該要有的。有資質,方便業主判斷;沒資質,減少官僚管理。我們支持國家做出的任何決策,但是做決策前應該思考怎么對行業有利,而不是光想著減少審批。如果只是為了減少審批,那你干脆讓這個行業自生自滅。如果真的合并到大行業里去,至少短期內,我覺得是弊大于利。
柏年智能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程事業部總經理朱偉凱: 照明設計資質可能還會存在,施工資質其實并到機電里面就足夠了,因為它沒有太強的專業性。資質太多門檻太多,無非就是小部分人的自我保護。專項資質逐漸取消,歸到大類里,其實體現的正是產業整合的趨勢。
濱和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利忠: 對我們來說還是取消好。因為我們只有二級施工資質,取消的話以后投標就看企業信譽、企業實力、資金狀況,對我們這種資質可能不如人家好,但實實在在做了很多項目的公司,或許更有利。
龍騰照明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維斌: 不管取消與否,我們都應當持支持的態度。資質只是一個門檻,更重要的是企業是否具備相關的專業人員及設計、施工的能力,以及有無以往的業績及經驗等,我想這些對于業主或者甲方來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