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長春啟動了舊城改造夜景提升工程;2017 年 3 月,福州啟 動了城區亮化提升改造工程。10 月下旬和 11 月上旬,《阿拉丁·設計》
記者來到了吉林和福建的省會城市長春和福州,探訪了當地的照明學會, 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公司、設計公司,了解本地夜景的提升情況、照
明市場的環境、企業的生存狀態,討論了照明行業的變革、前景等問題。
走訪單位包括吉林省照明學會、長春為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華 赫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遠景照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吉林省凱宏 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惠光照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福建輝虹照明有 限公司、福建通聯照明有限公司、輝吉斯光影藝術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長春
陳程章
吉林省照明學會秘書長
李國全
長春為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清海
吉林省華赫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可
吉林省遠景照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遠宏
吉林省凱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觀 點
李國全:“吉林省現在已經變成了全中國的市場?!?/p>
張可:“北方的高尖端人才資源相對南方來說還是比較稀缺的,本地培養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吉林省照明市場的環境如何?
陳程章:應該說,這兩年長春市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擠進二線城市很勉 強,但在城市亮化方面卻是大手筆投入,去年投資超過 8 億元。
吉林省照明學會秘書長陳程章
總體上講,沿海發達地區要超過內地,但是亮化的風格和效果應該是 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不能說誰超過誰。例如,二道白河鎮的亮化工 程就下了功夫,是吉林省特色示范小城鎮建設的成功典范,成果不亞于一線城市。
張清海:就市場發展前景簡單談幾個看法:一是城市道路照明這塊不 是很景氣,市區內基本上飽和,重點開發二級城市和縣級市場,而且 很多地方還是比較落后,吉林省周邊偏遠的地方還在使用汞燈;二是 商業這塊現在才開始陸續出現幾個綜合體,不像南方城市有很多城市 綜合體;三是現在國家提倡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 發展之路,打造特色小鎮,這對工程公司而言是很好的機遇。
吉林省華赫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海
此外,現在很多大型工程公司都在往外走,到全國各地去做項目,我們在遼寧省、黑龍江省也陸續有項目在備案,開始 著手施工。
張可:對于整個照明環境,我個人有這么幾點理解: 第一,本地市場相對來說很龐大,比如舊城改造, 預計會連續進行三年,接下來還有下邊的地級市縣, 也要陸續開始做照明。
第二,本地的工程公司之間沒有什么協作。這是個 很大的問題。過去的情況是,我不想了解別人,也 不想讓別人太了解我,我就想把自己手里的事做好
就行了。后來我們發現這樣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這次“江蘇幫”來了,將近 30 家工程公司組團來投 標,最后成功中了六七個標段。這種聯合性質的合
作,在本省企業中幾乎看不到。我們作為后起之秀, 也沒辦法去挑頭,因為沒有人會來響應你。
胡遠宏:這兩年從亮化投資額上看,除了杭州 G20和廈門的金磚會議,最大的就是長春,可以說吉林省走在全國前列。 在我看來,吉林省長春的亮化并不比沿海城市落后,甚至還超過 他們。有次我帶幾個局長到上海,他們認為上海燈光很好,但到 外灘看了以后認為還是咱們的好。
有沒有感受到外來企業帶來的沖擊?
李國全:我認為吉林省現在已經變成了全中國的市場。例如,這 次長春市舊城改造項目亮化工程,總共分了 30 多個標段,90 多 家企業參與,其中長春才幾家?,F在全國各地的施工隊伍都調集 到這來,地方政府從保護本地企業到完全放開,對當地企業而言, 肯定是一個沖擊和影響,而且弊大于利,只是現在弊端還沒顯現 出來。一方面,這 30 多家中標單位,肯定有的企業是沒做過工程 的,就是買一個標書過來投標,中了之后再賣出去,這樣工程質 量很難保證;另一方面,氣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11 月長春已經 完全進入冬季,冷得手腳都拿不出來,南方的企業根本干不了。
不可否認,外地大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給我們注入了新鮮活力,本 地企業可以借鑒其好的經驗,更好地發展。當然,隨著我們隊伍 的逐漸壯大,我們會考慮走向全國,畢竟吉林省的市場有限。
張可:吉林省工程公司的優勢,我覺得首先表現在專業上,整體 的施工能力非常強,我覺得并不比國內任何一家一線工程公司弱。 具體表現在哪呢?咱們吉林冬天下雪的時候,零下二三十度,施 工環境非常惡劣,其他地區來的工人都受不了,但是我們照干不誤。
第二個優勢,本地幾家工程公司,雖然說在一起溝通交流的機會 非常少,但是各自的經營理念還是比較超前的,都很有干事業的 激情。在產值方面可能比不過南方一些高級別的公司,但是我們 本地企業的整體實力還是非常強的。
北方市場和南方市場相比,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張可:從整個市場環境來說,北方地區的地域色彩更濃厚一些, 但是隨著未來的發展,照明市場會更趨向公平。另一方面,北方 照明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乃至甲方的審美水平都亟待提高???是一樣的燈具,一樣的圖案,一樣的手法,一樣的花花綠綠,沒 有任何創新。比如內蒙古的一條街,甲方要求全部做成金黃色, 雖然是我們參與設計的,但不得不說的確沒有特色。在南方,燈光相對而言是安靜而且有所創新變化的,會根據不 同的商業氛圍突出它的特色。
從照明行業自身來說,我覺得南北方最大的差異, 是南方多數企業都是全國性地部署,而北方多數企 業都是專注在本地。
還有一點,南方的企業,無論是被收購也好,自己 獨立上市也好,都有做長遠的規劃。但是北方照明 企業在規劃未來這一塊就弱很多,大多都滿足于在 三五年內賺個盆滿缽滿,沒有考慮怎么樹立品牌, 也沒有要發展百年企業、國際知名品牌的意識。
最后一個,我覺得是人才的差異。北方的高尖端人 才資源相對南方來說還是比較稀缺的,本地培養的 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工程部 的技術員,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在北方工資 能開到 7,000,但是到了北京、上海或者深圳這些 城市,他的身價就要漲一倍。我們也想用優秀的人才, 但是很可能我們就留不住。在南方,可選擇的余地 就非常大了。
觀 點
張清海:“追求利潤是一方面,但若想在工程行業中占 據一席之地,要靠產品的質量和優質服務來取勝。”
吉林省遠景照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可
工程公司在項目中選擇產品的話語權有多 大?如何選擇產品?
李國全:工程公司在項目中選擇產品的話語權很大, 就這次長春市舊城改造項目亮化工程,我們是 36 家 企業自由選擇品牌(品牌庫確定),沒有限制具體用哪家。
長春為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全
張清海: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項目中使用中高檔產品,價格基本上偏高,講究品質。如果品質在售后 這塊很難保障,我會告訴你這些弊端情況;如果你 要讓我做,這些東西要在合同上寫明白;如果品質 實在太差我就不做了。我對產品要求比較苛刻。追 求利潤是一方面,但若想在工程行業中占據一席之 地,要靠產品的質量和優質的服務來取勝。
張可:我覺得產品是工程組成的最重要部分。公司 最開始組建的時候,為了節約成本,我們得到了一 個很慘痛的教訓。2012 年延邊州建州 60 周年項目 是當時吉林省的重點項目,我們中標 1,538 萬,結 果因為選擇了一些不該用的產品,導致項目完成的 一年里,經常是大面積的進水、壞燈、返修,光是 維修請吊車就花了將近 70 萬!
損失利潤就不用說了,還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包 括后續甲方的工程回款進度、對項目的評價等,就 連咱們自己的工程隊伍,都開始抗拒這種反復換燈 的工作。所以從 2013 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更加注 重對燈具的選擇,只跟中等偏上或者高端品牌合作。
我們自己有一個采購平臺,對于廠家,我們考量的 主要就兩點:質量和生產周期。對于壞燈率,我們 的要求是低于 2‰,超過 2‰,所有的工時費用、 運費、相關的不良后果由廠家承擔。首先要保證燈 不壞,先別說效果有多好,損壞率首先要降到最低。 第二是要保證生產周期,因為工程周期通常都非常 短,很少有可以悠著干的。像長春朝陽區的一個項 目,只給我 20 天的時間,要求國慶全亮,工期非常緊張。
胡遠宏:具體分兩種情況,就市政項目來說,不指 定品牌,而大型企業的項目基本上都會指定品牌, 比如綠地、恒大等必須指定一批品牌,才能保證質量。
吉林省凱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遠宏
事實上,甲方通常不會指定某個具體的品牌,而是 你認為這些廠家質量穩定,就可以用。這種做法的 目的是為了避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我認為是對的。
觀 點
胡遠宏:“我覺得最大的變革就是理念上的轉變。”
陳程章:“選擇最好的腳本才能拍出最好的電影,只有好的設計才 能有好的施工,才能出好的作品,呈現好的效果?!?/p>
現在照明行業最突出的變革是什么 ?
陳程章:我覺得變革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工程公司從簡單施工到提供綜 合解決方案;二是工程公司也開始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并且在施工過程 中能夠對原設計進行適當的提升修改;三是能夠對小型產品加工,或者 委托加工,實現照明工程當中不容易實現的效果。
李國全:從效果角度來看,一方面,以前燈光更多的是追求繁華熱鬧, 現在逐漸回歸到人性需求層面上,往安靜方向轉變,注重文化內涵;另 一方面,工程公司越來越追求燈具隱藏安裝,達到“見光不見燈”的視 覺效果。
張清海: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照明行業,原來的項目體量不大,做到 三四千萬已經算不錯了,現在動輒十億、百億。眼下,青島有 36 億的照 明工程項目在啟動,這是最好的機遇。我們要把握機遇,不要浪費國家 的錢,讓老百姓受益的同時還能促進照明行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張可:最大的變革,我覺得一個是新技術的出現; 另一個,是政策的大 方向,越來越轉向城市規劃。之前我們做的更多是獨體建筑,近三年開 始越來越多一條街、一座城市的整體規劃。這個行業的契機,帶來了非 常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促使行業更加規范,企業的整體實力也不斷 加強。不像以前簡簡單單搞一套方案,只管亮不管實際效果,因為甲方 的審美要求也提高了。從最開始簡單的亮,到現在要求藝術性、科學性、 合理化,是 2008 年奧運會至今將近十年的慢慢沉淀,以及最近這一兩 年高速發展的結果。
胡遠宏:我覺得最大的變革就是理念上的轉變。簡單來說,就是工程公 司從原來的純粹重視施工到注重設計創意,也開始有自己的設計隊伍, 實行設計施工一體化。同時,這種理念的轉變對我們整個公司的員工素 質以及經營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怎樣看待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模式 ?
陳程章:應該說大家從不重視設計,甚至邊設計邊施工,逐漸走向重 視設計。正所謂,選擇最好的腳本才能拍出最好的電影,只有好的設 計才能有好的施工,才能出好的作品,呈現好的效果,大部分業主開 始有這樣的意識了。
市政項目操作上,為了規避風險,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設 計和施工分開招標。形式不同,各有利弊。目前就長春而言,分開招 標應該是利大于弊。沒有哪種方式是絕對最恰當最合理的,合理都是 相對的。
李國全:我比較贊同這種模式,我們公司也有自己獨立的設計部門。 在我看來,施工是設計的凝結,施工和設計相結合,這比較有利于施 工效果的實現,而且性價比高。去年長春市政項目走的就是設計施工 一體化,但是今年完全否定了這種做法,設計和施工要分開。
張清海:我們有自己的設計部門,設計師、電氣工程師、造價員等人 員配備齊全,能夠獨立完成項目,分工明確,這對工程公司是個鍛煉, 有利于做大做強。
去年長春市舊城改造項目亮化工程是按設計施工一體化執行的,今年 就把設計、施工給拆分了,因為這種模式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對 工程公司來講,設計施工一體化省時省力,我設計我施工,責任明確; 假如設計、施工分開,設計上的不完善,會給施工帶來很大的麻煩, 需要來回溝通協調,甚至相互推卸責任。這是不對的,即便是各干各 的事,都得各自負起自己的責任。
胡遠宏 :在我看來,主要是設計理念要創新。設計排第一,施工并列 第一。我們都知道,施工誰都能做,區別在于有沒有創意,有沒有設計。 就市政項目而言,設計和施工分開招標我認為是對的。政府為了規避風險,讓大家覺得公正公開,這是好事。
有參與 PPP 項目嗎?對于這種模式怎么看?
陳程章:我非??春谩H魏问聵I的成功都需要多種力量、多種渠道、 多種方法來解決。那么,從節能的角度,利用社會的閑散資金投向社 會節能改造,提升城市亮化,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只是在操 作當中要盡量做到規范化、合理化,不管業主還是施工單位,必須做 到雙贏,這才是未來照明事業發展的方向。
在我看來,不管哪種形式,工程公司必須要有較高的綜 合能力,把每個細節考慮周全,做到細之又細、精益求 精。好的商業模式需要好的市場環境來支持,好比你想 過河,就要解決好橋和船的問題,橋、船都不具備,那 就有可能受到損失。
胡遠宏:一直在談這個事。不過現在要求做 PPP 項目 就非得是國營和上市公司,這對一般公司有制約性。
在我眼中,PPP 和 EPC 實際上是一個經濟手段,是 一個融資手段,它既解決了業主資金欠缺,又解決了施 工單位的墊資能力。所以說這是個好東西,它就是個商 業手段,解決了業主和施工單位的困難,推進了行業的 發展。
進一步來說,這種模式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 的核心團隊和掌控人不僅要懂施工,還要有商業運作能 力、商業把控能力,要懂得商業理念和思維,把控好風險。
資本的介入對于工程行業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
李國全:我認為有利有弊,利是大家可以利用資本,弊 是市場太小了,不需要資本介入。例如長春舊城改造這 樣賺錢的機會不多,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不會考慮資 本進入。
張可:我個人覺得是好事,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比 如金達被利亞德收購,產值迅速增長幾倍。一是名譽, 二是市場,三是資金的支持……我覺得被并購或者獨立上市,帶來的影響都是正面的,沒有負面的東西。這就 看企業老板是不是打算放手,把企業做大,哪怕自己變 成一個最小的股東,但最終的結果是讓所有的員工都受 益。
我們從今年 4 月份就開始全國性部署,先走出本省, 為上市做準備,目標是上創業板。我們把幾個子公司捆 綁起來,除了照明,還包括電力、綠化、農業等,組成 遠景集團,最后把整個集團推上資本市場。但是我上市 不是為了掙點錢,而是想把這個事業真正做大做強。
胡遠宏:資本決定一切,大的資本項目都是一線大公 司在操作,二線公司或者小公司只能引入小資本。其 中,關系和資本就是決定因素。比方說,你關系再好, 沒有資本也不行,你墊不起資或者推動不了。因此, 雖然它會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但還是離不開“錢”字。 業務關系、業務能力、技術能力,這三個自始至終都 要錢,這是必須的!我認為,按照這樣的形式發展下 去,工程行業會出現寡頭壟斷現象,最后就是大魚吃 小魚。
觀 點
胡遠宏:“以前的亮化工程我們可以做到 30 倍利潤,但現在是 不可能有了,行業會慢慢洗牌,走精細化發展的道路。”
張可:“亮化工程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性,就是它有周期性?!?/p>
隨著市場的透明化,工程公司利潤是否會下滑?如何應對?
李國全:在這種情況下,工程公司的利潤是會下滑, 主要是價格比較透明,另外工人工資上漲,產品的原 材料漲價,但是我們賣的產品沒有漲價。為了應對市 場變化,一方面是控制人工費,另一方面是采購這塊, 在滿足質量的情況下,選擇價格合適的產品。
張海清:我覺得就是有利潤也不像所有人說得那么暴 利,所謂的暴利是說你拿甲方那么多錢卻使用市場上 最便宜的東西,我想這是不允許的,對甲方對自己都 不負責任。針對售后服務這塊,想減少售后服務就要 用好的東西,以及工程的質量都要上去,干工作一定 要細致。
胡遠宏:關鍵在于創新。而創新的根本主要取決于員 工、領導、老板的素質,簡單來說,我認為施工單位 的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的所有具體工作應遵循國家的 有關方針政策,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和技術能力, 不斷更新理念和思維方式,做到更專業更精細。
您怎么看待目前興起的城市夜景提升熱潮?
李國全:這波熱潮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為了拉動經濟,政府提出舊城改 造是沒辦法的辦法,但是政府有新的策略就不會再這么做了,因為舊城 改造會浪費很多人力物力,亮化也是可做可不做的。
胡遠宏:我不跟熱潮。我覺得一個熱潮過后都將迎來一輪洗牌,沒趕上 也別著急,各個方面準備扎實,總有發亮的時候,總會有一個波動。以 前的亮化工程我們可以做到 30 倍利潤,但現在是不可能有了,行業會 慢慢洗牌,走精細化發展的道路。打鐵還需自身硬,練好內功是關鍵。 在我看來,公司不一定大就是好,大公司成本太高不一定能生存,也有 垮的時候。
總的來說,熱潮過后肯定要回歸理性。業主也好,施工單位也好,市場 也好,都會回歸理性的,你準備好了就行,總會達到一個平衡的。對工 程公司來說,我們要在熱潮的時候保持理智,在低谷的時候持續發展。 在戰略上,我認為一定要做到走一步看兩三步,甚至更遠……
有人認為,如果國家不再鼓勵夜景照明,照明行業就會進入 枯水期。您怎么看 ?
陳程章:誠然,不用中央支持,地方官員都會去努力表達政績。再者, 我覺得要看國家政策,經濟政策第一,市場規律第二。需要強調的是, 我們要理性看待,中心點放在繁榮盛世上,就要為這個服務,但長期肯 定不行。
張清海:我想不會。城市夜景改造的大浪潮應該能持續 3 到 5 年,之 后馬上就發展到二級城市,但體量肯定沒有這么大。我認為照明行業還 是很有前景的,不過小單子肯定不行,就針對產品供應商來講,要是工 程太小,如果沒有品牌效應,他也很難生存。
張可:我個人覺得不會,曾經有朋友跟我談到這個問題,說像長春舊城 改造,整個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做完之后,配套相對成熟的時候,照明 行業的發展在哪?實際上這個屬于外行話,或者有些內行人也這么覺 得。亮化工程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性,就是它有周期性,為什么建設街 2012 年才做的亮化,去年就要重新再做?就是因為它的周期性,因為 隨著行業的發展、人的審美觀點、技術的突飛猛進、產品的創新,以及 燈具的壽命、光品質的變化,照明,特別是功能性照明就會有周期性更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