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綠色照明工程,以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 年 冬奧會場館區、新機場、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 務區等區域為重點,開展“智能照明”試點示范, 實現城市照明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升首都城市形象,推動本市氣候智能型低碳城市 建設。
到 2020 年,累計推廣 LED 高效照明產品 200 萬只 ( 套 ) 以上。完成百家博物館、千所學校和千 個停車場的智能照明示范工程,在市政道路、市級產業園區、學校和醫院等區域示范推廣智能路 燈控制系統,通過示范引領,促進全市公共區域 LED 高效照明產品普及應用。
“十三五”時期進一步擴大成果、拓展領域?;緦崿F工業、旅游領域 LED 全覆蓋。大力推進在 教育、衛生、商業、文化、交通等領域,物業、 公建、市政道路、地下通道等重點區域示范應用。五年推廣 LED 高效光源 150 萬只。
在本市百家博物館 ( 展覽館 )、千所學校 ( 圖書館 )、 千個停車場 ( 地下車庫、停車樓 ) 等民生場所,組 織實施博物館、圖書館、停車場智能照明示范工程。 針對展覽照明、公共照明、車位照明進行智能照 明試點、示范,推廣博物館射燈、公共區域感應燈、車位智能照明燈等 LED 高效照明產品 ( 系統 )50 萬只。智能照明系統將為使用者提供數據傳輸、 人員定位、語音播報等信息功能,為管理者提供人流、安防、數據統計等管理功能。
2016-2020 年,年均推廣 LED 高效照明產品40 萬只以上。具體年度工作時序如下:2016 年 推廣 40 萬只,基本完成工業、旅游領域室內公 共照明 LED 全覆蓋;啟動停車場智能照明試點,推廣車道感應燈、車位感應燈等 LED 智能產品, 示范安裝停車場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開展試點效 果后評估;鼓勵 LED 推廣企業與智能停車 APP 公司合作,推進更大范圍的 LED 技術與信息技 術融合應用;2017-2018 年,在全市商業、旅游、物業等領域全面推廣地下車庫、停車樓智能 LED 照明及管理控制系統,基本完成地下車庫、停車 樓照明智能改造;啟動博物館、圖書館智能照明示范工程,試點開展遠郊區道路、農村路燈及城 市地下通道 LED 燈等高效照明產品推廣; 2019 年和 2020 年全面推進市級產業園區、校園、醫 院智能照明升級工程。
詳細規劃
核心區照明控制性
何為 CBD
北 京 商 務 中 心 區(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簡稱北京 CBD,地處北京市長安街、建國門、國貿和燕莎使館區的中心交匯區。
北京 CBD 照明規劃基礎
核心區建筑由多個城市綜合體構建成的恢宏壯觀的現代化摩天建筑群構成。建筑密度、高度,產業定位的 高端,均為北京之最。在用地上,充分考慮了多元的 活動空間,構建 24 小時商業活力,對照明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CBD 夜景經過多年建設,已經有一定基礎。 東三環與建國路沿線建筑立面照明基本形成以白光為 主的區域特征,但同時存在環境偏暗,界面不連續, 建筑形體缺失等問題。
國際著名的金融中心如倫敦金融城、香港中環、日本新宿等,在夜間視覺形象上,亮度均顯著高于周邊環 境;基本采用冷白光,使其光色和暖黃色的城市道路 基礎照明光色明顯區分;建筑組團的照明手法統一, 能形成完整的視覺界面。而夜間人的活動方面,則呈兩種不同傾向,一種如倫敦金融城,存在明顯的鐘擺 現象,夜間淪為空城;另一種以香港中環為代表,夜 生活豐富,成為真正的 24 小時不夜城?;?CBD 核心區的定位和特征,借鑒類似案例,核心區的夜間 照明的目標,要樹立北京的夜間標志形象;形成有活 力的夜間活動場所;品質現代、高端。
標志形象——建筑照明
建筑照明規劃,一般以照明亮度等級、色彩和動態作為控制指標。但作為照明控規的首次探索,將建筑細分到什么程度來提出指標以及提出指標的技術路線是研 究的重點。
因規劃將直接指導后繼照明設計,規劃編制單位參考了照明設計的流程。一般照明設計會將建筑分為上中下三 段分別設計。同時,對建筑不同立面也可能采取不同照 明手法。因此,在規劃成果中,針對每個建筑的各個立面、 立面的上中下三段,分別設定不同的亮度、色彩和動態三種照明指標。
技術路線:
核心區的建筑照明,應以高亮度、白光色和城市其他區域區分開。
1. 亮度:
通過大量對周邊建筑的亮度測量,基本核心區周邊建筑平均亮度在 4-10nt 左右。核心區建筑平均亮度設定在 10-30nt,以形成和周邊建筑明顯的亮度區分。
從天安門、天壇、故宮等多個城市視點出發,選取核心區三座最高的地標建筑,設定其頂部亮度最高、可互相呼 應進行色彩和動態變化,形成“品”字形城市夜間地標群。
從東三環、建國路等核心區周邊道路視點出發,要求臨街建筑立面照明在亮度、光色上基本一致,形成完整的 街道界面。根據視看頻率和視點重要性的不同,設定不 同界面的亮度要求。
2. 色彩和動態 :
建筑立面中部整體以 4,000K 靜態白光為主,建筑 頂部和底部裙房根據建筑高度、使用性質的不同, 允許有控制的色彩和動態變化。
活力夜間——開放空間照明
有活力的空間,首先要有充足的照明保障安全,核心區的各條道路,均設定了照度最低值。其次,核 心區建筑均非常高大,從人行角度,大尺度建筑易 帶來壓迫感,夜間建議通過建筑重點照明、標識廣告、 櫥窗等多種方式,將近人的裙房立面進行分割。在空間照明上,注重照明的引導作用,加強街道入口、 商業空間和核心公園的照明。
綜上,對各種開敞空間提出亮度、光色、動態控制和照明手段的要求。
高端品質——綠色環保
在核心區,追求高質量、高舒適度的照明,不盲目 追求高效率而犧牲視覺舒適度的高新技術。另外, 由于建筑樓間距非常近,對光干擾提出了非常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嚴格控制燈具、廣告及牌匾標示朝 其他樓體窗戶的發光強度;所有樓宇照明采用統一 集中控制,不但對燈具的開關模式進行控制,也對 外立面可變化燈具的變化方式進行控制,這在國內也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