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憑借視頻紅遍全網的“大唐不倒翁小姐姐”,讓西安再次成為抖音上最火的旅游城市。
據馬蜂窩數據顯示,“不倒翁小姐姐”走紅之后,西安大唐不夜城旅游熱度同比上漲420.77%。事實上,這并不是西安在抖音上的第一次走紅,早在去年,摔碗酒、毛筆酥為其賺足了眼球,去年一年位列抖音城市形象短視頻播放量第二,僅次于重慶。還有今年年初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不僅讓大家看到了盛世大唐,更是引發了人們對于夜游燈會的興趣。
“熙攘繁盛,光耀萬年,再沒有比長安更偉大的城市了。”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有著3,100多年建城史,曾經的十三朝定都之地,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祥之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國文明城市之一,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世界“四大古都”之稱的西安,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來。
時下,關于西安的熱點新聞更是層出不窮。2019年10月,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布《2019年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首次提出“城市夜生活活躍度”評價指標,在城市排名中,西安位列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十二時辰”不夜城;11月16日,西安市獲評“夜間經濟十強城市”,華清宮《長恨歌》被評為“游客最喜愛的十大夜間演藝”,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成功入選游客喜愛的十大歷史文化、商業街區及網紅步行街;12月6日,西安獲得“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殊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安近年在培育“夜游經濟”上也做足了文章,延長城市旅游產業鏈,重點培育夜間觀光游憩、文化休閑、演藝體驗、特色餐飲、購物娛樂5大夜游經濟產業,通過采取打造特色夜游街區、實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開展多主題夜間文化演藝活動、鼓勵商戶延長營業時間等方式,滿足廣大游客和市民的需求,使“夜游西安”成為古都旅游的新亮點。
西安的夜,越來越精彩,越夜越美麗!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夜宵外賣訂單銷售額增幅達到了50%;今年夏季以來,西安夜間游覽特色活動的跟團游、門票、一日游等夜間產品瀏覽量增長約60%……這些都是西安夜間生活消費活躍的縮影。目前,夜經濟正成為推動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嶄新力量,被看作是城市競爭的新賽道、城市活力的新標志,更是打造城市品牌、促進產業融合、推動消費升級的新引擎。那么,作為“網紅城市”的西安,夜間經濟發展如何?又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進一步撬動夜間消費熱情,打造“不夜城”呢?
政府出臺專項政策扶持夜間經濟
眼下,“夜經濟”正成為許多城市競相追逐的藍海。據統計,2004年至2019年的15年間,全國包括2個省份、2個直轄市、12個城市,出臺了17份關于促進“夜經濟”的發展意見或措施。近三年密集出臺了11份文件,其中,西安于2018年4月正式印發《關于推進夜游西安的實施方案》,力圖開啟夜間經濟這一消費領域的新藍海。
《方案》明確提出構筑西安夜游經濟“一極兩軸五板塊多節點”的發展格局,即以明城墻范圍內的產業整合與提升為重點,打造西安“夜游經濟”的增長極;以曲江、浐灞、高新、臨潼、西咸等為“夜游經濟”集中建設發展板塊;依托五大板塊區域內的主要景區、特色街區、商圈及夜市等,形成人氣相對集中的“夜游經濟”消費節點,重點培育夜間觀光游憩、文化休閑、演藝體驗、特色餐飲、購物娛樂五大“夜游經濟”產業,形成一批與區域商圈發展相融合、具有一定帶動輻射功能的特色夜游消費街區。
《方案》提出,到2020年,西安市將完成五大類別的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區達到30個,新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億元以上,全市具有規模的特色夜市達到100個,夜游西安成為古都旅游形象的新亮點。
多項夜間經濟指標表現出色
近年來,夜間經濟日益成為城市經濟開放度和活躍度的晴雨表。專家指出,夜間經濟不僅極大拓展傳統消費模式的內涵和外延,而且成為衡量城市活力、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西安的夜間經濟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出色的表現,夜間餐飲、夜間擁堵、夜間公交出行便利度以及夜間公共出行熱度等多項夜間經濟指標表現可圈可點。
根據美團外賣數據,2019年1月—6月(21:00—次日凌晨4:00)外賣夜宵數據顯示,西安夜宵外賣訂單銷售額增長了50%。在西安各區、縣中,外賣夜宵銷售額顯示,雁塔區排名第一,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未央區、碑林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在整個夜宵消費群體中,80后、90后和00后們占據了近88%的比例,到了夜晚,90后和00后們表現出更強的消費力以及消費偏好。
另外,《2019年中國白領夜間消費調研報告》顯示,68.2%的白領夜間消費集中在餐飲方面;其次是購物,占比為57.8%;休閑、娛樂、影視占比相近,分別是22.6%、22.1%、20%。
值得注意的是,夜間餐飲消費,西安以1.9%的占比領跑新一線城市。
在《2019年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西安成為當之無愧的“十二時辰”不夜城,夜間擁堵延時指數達到1.440,排名第一位,鐘樓成全國最熱“夜間CBD”。數據顯示,合肥、西安、廈門成為夜間最愛“逛街”的TOP3城市。在“假日夜經濟”的活躍城市榜單排名前五的城市中,西安位居首位。《報告》還顯示,西安位列綠色出行意愿指數榜第四位,而23點后西安仍在運行的地面公交線路占全天運行線路比例為21.37%,排名全國第二。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認為,作為歷史名城,西安在發展“夜經濟”時,應注重文旅融合,豐富西安歷史街區市井文化生活。同時,增加開放書店、博物館、劇場的數量及開放時間。西安需從供給側發力,為百姓提供更豐富、有特色的消費供給。
推動夜經濟西安做了哪些努力?
1.西安城市夜景亮化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2017年起,依據《西安市城市夜景亮化設計專項規劃》和《西安市夜景亮化設計導則》,西安結合自身歷史文化特色和城市職能定位,開拓新建城市夜景亮化,打造了一批重點突出、特征鮮明的亮化示范街區,讓夜“亮”起來;2017年西安完成了40條街區的亮化示范,點亮樓宇千余棟;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已經完成對城墻、大雁塔、大唐芙蓉園、電視塔等主要地標的形象光景營造,同時對小寨、鐘鼓樓、長延堡、土門、金康路、鳳城五路、高新區、經開區等已有商圈及主要道路、廣場、公園、游樂場所進行提升亮化;到2019年3月,西安市再次亮化道路74條,樓宇上千棟,塑造美麗夜西安。
2.西安年·最中國活動開展情況
2018年和2019年,西安策劃了“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全市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部門上下聯動、協同發力,策劃推出了多項活動,實施亮化、美化城市工程,還首次以大雁塔文化休閑景區和大唐不夜城為中心,推出“西安年·最中國”主題夜間旅游產品,并且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開啟“西安年·最中國”主題推介活動,同時利用各大主流媒體和機場高鐵戶外廣告高頻率、大幅度的推廣,使得2018年和2019年西安春節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都比往年有了爆發式的增長,據統計,2019春節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652.39萬人次,同比增長30.16%,實現旅游收入144.78億元,同比增長40.35%,成為全國各大城市春節旅游增幅最高的城市。
3.推遲市內A級以上景區閉園時間
2018年,西安通過推遲市內A級以上景區的閉園時間,滿足游客和市民夜間觀光游覽、文化體驗、旅游購物等需求,帶動西安夜游經濟市場;結合城墻——碑林歷史文化景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工作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夜間旅游活動,樹立古城特色品牌形象。2018年-2019年,西安重點突出古城休閑游覽功能,構筑環城墻夜游觀光廊,打造餐飲購物、休閑娛樂、文化演藝、體育健身等古城休閑體驗夜游產品。
4. 鼓勵商戶延長營業時間
西安圍繞小寨、鐘鼓樓、大興新區、土門、金康路、鳳城五路、高新、經開、曲江等已有商圈,動員鼓勵區內主要商戶延長營業時間、增設游客參與活動,打造西安市都市夜游商貿圈。同時,新、改、擴建結合,形成不同風格的夜間餐飲主題街區。在規定的時間段,在紅線范圍內設置咖啡、茶、冷飲等休閑式外擺,供游客休閑、休憩。此外,西安還將提升夜市整體服務,豐富夜游西安的小吃品牌。對西安市主城區內以大唐西市、永興坊、土門、灑金橋、東新街、鐘鼓樓為代表的夜市資源進行梳理提升,對具備一定規模、一定檔次的夜市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引導其發展成為規模較大、輻射面廣、集聚人氣、富有特色的夜市中心。
5. 西安商業街發展狀況
著力打造“夜經濟”思路,契合當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呈現能夠滿足多種需求的生活消費空間,是當下西安商業街運營看中的點。商業街區憑借開放化的自身優勢,將酒吧、火鍋、KTV、深夜食堂、24小時閱讀空間等業態有效組合,以出色的品牌矩陣和逛街場景,用心營造出一幅西安“夜經濟”消費圖景。
這兩年,西安的特色商業街區已在各商圈全面綻放:曲江商圈擁有曲江創意谷、大唐不夜城,大明宮商圈有四海唐人街,大興商圈有老城根Gpark、高新商圈涵蓋T11BLOCK、嘉會坊、西安大都薈等。白天,這些商業街區里的潮牌店、創意零售等門店搭配特色主題餐廳吸引顧客;夜間,特色美食小吃鋪子、火鍋店、酒吧、影院等讓商業街區的熱鬧維持到了深夜。曲江現代唐人街此前被商務部授予全國11條高品位步行街試點。
此外,開業運營了曲江大悅城、芙蓉新天地、臨潼賽特奧萊等大型文商旅綜合體,構建夜游聚集區;借助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攜手螞蟻金服,打造了曲江大唐不夜城數字商圈。
據大唐不夜城管委會統計:僅2019國慶假期前3天,大唐不夜城日接待市民游客量超過30萬人次,街區平時日均人流量約20萬人次。大唐不夜城,唐食演義、豫游紀、唐醨等48家文創商鋪讓夜西安豐富多彩。據介紹,西安永興坊、大雁塔文化休閑景區、小寨賽格等商業設施通過商業業態調整,已初步形成主題較為鮮明的特色市集,餐飲、購物、娛樂等多業態聚集,豐富了西安人的“夜經濟”選擇。而未來曲江新區將繼續以“深夜食堂”建設為基礎,大力發展夜間餐飲文化,豐富文旅要素,拉長文旅服務鏈條,不斷滿足游客夜間消費需求,推動夜間文旅經濟繁榮發展。
6.夜文化發展
在“盛唐文化”的輻射延伸下,曲江新區不斷創新文旅體驗,打造新春燈會、西安國際時尚周、中國華服日等品牌活動;推出了《再回長安》、《夢長安—大唐禮賓盛禮》等旅游演出,打造“文化+演藝+夜景”旅游消費模式;建成了城市運動公園、唐城墻遺址公園、曲江青年公園等一批24小時開放的景觀型運動場所,并在大明宮、芙蓉園景區,增設運動跑道,打造夜跑聚集區,有效延長夜游時間,吸引國內外游客駐足曲江。
此外,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曾率先開啟了夜間模式,讓“奇妙博物館”的體驗成為了夜游亮點;眾多話劇、音樂劇的夜間排期,讓西安音樂廳、別克·陜西大劇院成為了夜游圣地;與此同時,曲江書城、閱己書屋、言幾又等一批高顏值的人氣書店更是成為了人們夜游生活的落腳之地,曲江新區以打造“博物館之城”、“音樂之城”、“書香之城”之力,全面賦能夜間參觀與活動版塊,還推出了九號宇宙深空科普游等種類豐富的旅游產品,開設了數十家文創商鋪,推出唐服體驗館、《東倉鼓樂》非遺表演、無人超市、戀愛博物館等創新體驗產品,更是以《西安曲江新區關于支持公共文化場館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西安曲江新區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等政策倒逼市場升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0春節期間,西安將推出“中國年·看西安”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從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9日共計41天。音樂會、電音節、燈光秀……各式文體活動不斷綻放在夜經濟的舞臺上,打造專屬于“夜西安”的特色標簽。
7.基礎設施給力
近年來,西安市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持續進行城市亮化、美化,夜間消費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交通保障方面,延、拓、管相結合,提供夜晚出游的交通保障,及時增加公交晚間線路配車,對于晚間客流較大線路延時收車并對出租車交接班和司機服務質量、車內環境進行嚴格管理。目前,西安覆蓋中心城區的地鐵線路已經有4條,60余條公交線路在夜間延時收車,地鐵公交延長運營時間帶來的商業溢出效應,讓夜間消費趨旺。
在智慧服務保障方面,推進全市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多層次、全覆蓋、寬帶、泛在、智能、安全、融合的信息服務體系,提升景區、酒店、旅游度假區等重點場所的免費WiFi覆蓋率。
在城市更亮、更安全、更便利的基礎上,西安完善了步道與慢道體系,加強夜跑、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吸引更多市民走出家門,參與健身等夜間活動,居游共享,打造了“品味西安”的健身品牌,為西安夜間經濟擴容。
西安夜景照明調查報告
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的火爆,讓西安美輪美奐的夜景再次刷屏全國!西安城墻、大雁塔廣場、鐘鼓樓、大明宮、大唐不夜城……在燈光的映襯下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千百年之前。那么,在市民、游客和商戶眼中,這座千年古城的夜景是怎樣的?夜經濟活躍程度如何?鑒于此,我們特地展開光影中國行——西安城市夜景照明調查問卷活動,針對大唐不夜城、鐘鼓樓周邊的市民、游客和商戶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分成幾大版塊,涉及到參與調研人員的基本情況、對西安夜景照明的印象、面對城市大型燈光秀的態度、對西安夜間經濟發展的評價以及商圈的照明改造對店鋪生意影響等。
市民篇
關鍵詞:基本概況
從調查結果看,參加問卷調研的男生占比57.78%%,女生占比42.22%%。在年齡上,覆蓋了22-55歲間60后、70后、80后、85后及90后四個主要年齡代際,其中,90后占22.22%,80后占24.44%,而60后和70后比例相當,均為26.67%(如圖二);在收集的問卷中,西安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比例分別為:53.33%、46.67%。
關鍵詞:西安夜景印象
被問及對西安城市的夜景照明喜歡程度時,33.33%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喜歡,53.33%表示很喜歡。對西安城市照明情況進行評價時,認為很漂亮的占33.33%,認為很舒服的占48.89%。由此可見,西安夜景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
針對西安城市照明改造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進行調查時,20%和24.44%的人分別選擇了“非常大”和“大”,但也有26.67%的人表示“沒有影響”。從圖七可知,面對是否支持國家投入大量財政搞城市夜景照明建設的問題時,所有的受訪者不約而同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關鍵詞:西安夜間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圖表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西安的夜間經濟發展繁榮,占比為55.56%,而認為較繁榮和非常繁榮的分別占比20%、24.44%。(如圖八)
受訪者對西安上演大型燈光秀所持態度的調研中,選擇非常喜歡和很喜歡的人數占比最多,分別為31.11%和53.33%(如圖九)。在本次調查中,97.78%受訪者明確表示愿意夜間出游看燈光秀表演。其中,夜間出游花費200元以下的占73.33%,夜間出游花費200-400元的占17.787%,可見夜間出游蘊含巨大的消費潛能。
商戶篇
關鍵詞:商圈照明改造對店鋪影響
調查問卷顯示,55.3.6%的商戶表示商圈照明改造后店鋪生意變化很大,37.5%的商戶表示有點變化,5.36%的商戶表示變化不大,還有1.79%表示沒有變化。其中,39.29%的商戶表示延遲了營業時間,從時間來看,“延長1小時以下”的比例為66.07%,而選擇“延長1-2小時”“延長2-3小時”“延長3小時以上”的商戶分別占比7.14%、16.07%、10.71%。(如圖十四)
從商戶的反饋來看,照明景觀的提升打造對店鋪業績的提升作用不可忽視。調查數據顯示,12.5%的商戶表示營業額增加了10-30%,7.14%的商戶表示營業額增長了30-50%,3.57%的商戶表示營業額增長了50-80%。
結語
一座城市的美,不僅在于白天的繁華,也在于夜晚璀璨燈光下的端莊大氣。西安市自2013年至今每年持續投入財政資金保障西安市夜景亮化設施的正常運行,特別是2016—2018年按照《西安市夜景照明規劃》的要求,全市對新建夜景設施加大投入,先后提升了西大街、南大街、中軸線、西二環、唐延路、文景路等街道兩側建筑物的夜景效果,基本形成了西安市夜景照明的構架,嶄新的夜景名片和風貌讓這座歷史名城煥發出新活力。特別是近年來,西安發力“大唐文化”,使“夜游西安”成為古都旅游新亮點,古城的夜生活也愈發多姿多彩,西安在崛起,未來值得期待!
一城一談
主題:
西安迎接國慶70周年的節日中燈光秀有何亮點?
西安的夜間經濟的競爭力如何?
西安夜游經濟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與機遇?
西安要如何通過燈光演繹讓城市更加有魅力?
嘉賓陣列(排名不分先后)
杜樂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阿拉丁神燈獎提名委員
習晉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阿拉丁神燈獎提名委員
楊武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榮新春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胡文 西安美術學院教研主任
鄭婷 陜西雄森創意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史志偉 陜西博越縱橫實業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王昭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照明設計師
杜樂:燈光秀已經成為夜經濟的主力軍,國慶期間搞的燈光秀總結一句話就是千篇一律,全是媒體墻,沒什么特色。我認為建筑投影秀一定要把內容與建筑相結合,而不是把它當成熒幕放個電影,剛開始確實很熱鬧,但是天天經過就真的容易審美疲勞。作為設計師,首先要創新,我參加西安亮化的評審工作,每次都在不斷呼吁設計師,照明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創新,還有就是要在照明設計中,不斷完善,把大眾反應出來的問題(如眩光、影響白天觀瞻、影響生態等)在設計中消除掉。
今年11月國家文物局宣布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我對這個文件堅決支持。我從開始設計就不希望在古建筑上深耕,任何深耕,都不要去動它。實際上照明有好多方法,我在日本、歐洲也看過,城堡上從來沒有在上面深耕,不是說在上面割個輪廓或者弄個屋檐燈建筑就好看了。我覺得文物要保護,包括鐘樓,歷史的滄桑感在那,把它搞得跟新的一樣有啥好。把它古老的特色用燈光表現出來,這才是設計師真正要去動腦子的事,而不是凡古建筑就掛燈,就勾勾輪廓。
我一直在呼吁,西安的燈做這么多,真正有幾個有遮光罩,有遮眩光這個東西,是越做越亂,到最后成了一片眩光,光污染嚴重。什么是過度亮化?過度亮化就是打得太亮了,包括你沒那錢去弄那個事,經濟實力達不到也是過度亮化,還有管理疏忽也是過度,晚上該關你不關。我堅決支持文物保護,相信用其他方法也能呈現比現在更好的效果。
另外,西安鐘鼓樓是西安的名片,最近關掉了鐘鼓樓建筑的夜景照明,西安城中心顯得黯淡,游客反應很強烈,要求恢復昔日的照明效果。我認為發展與保護并不矛盾,在古建筑上安裝照明設施不是唯一的古建筑夜景照明措施。
楊武:西安市作為四大文明古都,歷經周秦漢唐等13余朝,歷史悠久、文化淵博,核心競爭力是文化載體豐富。設計師可以抓取的設計元素眾多。按照歷史和地域劃分,西安有很多的特色風貌區,比如曲江新區是唐文化展示區,大興新區是漢文化展示區,高新區和經開區作為現代文化展示區,西安市目前的夜景亮化建設風格都是按照區域板塊的風貌文化進行設計和展示的。區塊風貌特征奠定了古城西安夜景亮化的基本格調。另外,西安的環境載體也很重要,包括夜間經濟和夜間景觀之間的關系,我覺得一個是文化載體,有故事可講,建筑載體好,規劃得好,亮化效果才能出來。比如大唐不夜城,作為前幾年規劃建設的大型商業步行街,仿唐建筑群作為夜景亮化的基礎載體,很好地再現了大唐盛景般的夜景效果。近幾年,西安建設的大型燈光秀,包括西安曲江新區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墻、西安高新區、西安浐灞生態區的燈光秀的效果確實不錯,充分展示了現代西安、時尚西安、創意西安的獨特魅力和國際化新形象。
這幾年西安成了網紅城市,和政府主推一些夜景亮化,打造夜游經濟有一定的關系。為了進一步拉動城市經濟發展,2017年西安市提出了“月光經濟”發展概念,全市采取長期亮化建設與短期特色亮化相結合的形式,平日亮化建設提升城市形象,特色節日亮化營造節日氛圍,打造了一批精品夜景亮化示范工程。尤其是2017年西安市打造了一批亮化示范街項目,一年之內完成了40條亮化示范街,給西安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夜景亮化的環境和基礎,從而帶動了夜間經濟繁榮。同時,通過打造“西安年·最中國”一系列活動引爆了西安旅游大市場,帶動了西安市的夜間旅游經濟蓬勃發展。作為照明管理者,我覺得西安的夜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第十四屆全運會將于2021年在西安舉辦,借助重大活動的契機,西安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夜間經濟發展還會有一撥新的高潮。
鄭婷: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西安共接待游客1269.49萬人次,同比增長66.56%,這么高的增長在永康書記離開后有一年時間比較沉寂,為了迎接2021年的全運會,西安市肯定會有一撥大的亮化提升。除了大區域的亮化之外,全運會的一些場館,包括一些分會場、陜西奧體中心體育館,以及西安奧體中心等綜合地場館。這些對于我們照明行業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也給大家打了一針強心針,讓我們對明年的市場有一個充分的熱情,以及看到非常良好的趨勢。
經過多年發展,夜景照明已經從功能性照明轉向了景觀照明,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該亮的地方亮起來,該暗的地方暗下去,而不是一片混沌,或者是不管控光,產生很多的光污染,對居民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并不是說燈越亮越好,其實現在亮度已經很高了,我們要做的是提供更加舒適、可持續發展、適合人文生活的燈,讓燈參與到生活中為我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另外,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應該讓燈光變成一種美,變成一種生活當中的哲學,帶給我們更多愉悅的心情。
史志偉:現在西安的夜景燈光做得很飽和,形式上基本千篇一律。西安想要通過燈光的演繹讓城市更具魅力,首先燈光要跟西安本土的文化結合起來。因為燈光是死的,但是你要體現的內容是活的,是可以進行創意編輯,內容上一定是本土文化與燈光的結合,需要有意境,符合西安氣質的燈光,而不是一味地跟風、炫技,比規模,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反思和用心去提升的地方。
王昭:西安大唐不夜城之所以這么火爆,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它主推西安的文化去進行展示。比如西安年·最中國這一口號深入人心,除了傳統媒體的宣傳之外,抖音等新媒體的宣傳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過來觀光和旅游,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商業街區的發展。與此同時,也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安的歷史底蘊。因此,我覺得西安旅游城市形象深入人心,燈光是一方面,媒體的宣傳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榮新春:關于夜游經濟,不止是城市中夜景照明做了多少建設,然后人來這旅游。更多的是除了城市形象提升之后,來到一座城市針對這個照明項目有可玩、可游、可賞的之外,更多的還有消費,帶動其他行業,比如餐飲、住宿等行業的一個夜間經濟提升,這是主要的一個方向。目前有不少城市正在推行24小時的書店/咖啡館等來助力夜間經濟,這是照明設計師應該關注的,因為這樣把照明從建筑照明、城市景觀照明引向更具體的一個方向。比方說小范圍空間的氛圍營造,24小時的書店/咖啡館營造起來不可能像八九點鐘那么熱鬧繁華,應該更多地去營造一個更舒適的環境,像室內的照明環境營造,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
習晉:我覺得2017和2018這兩年西安的燈光發展特別快,大型燈光秀是主流,我覺得未來西安在2021年,不光是2021年,還有持續發展。從衛星圖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發達度和夜間燈光亮度有關系,哪個地方最亮,哪個地方的經濟發達。我認為西安的網紅才剛剛開始,政府覺得西安的光還不夠,還要發展。但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誤區,一味追求亮度,追求照明,忽略了文化。這是一個可怕的事情,尤其照明的設計,西安的燈光可以說是群魔亂舞,一到街上,開個車過去眼前全是紅燈,看不到綠燈,因為全是紅燈籠,非常熱鬧。
在西安,大型燈光秀,唐文化大型主題演繹項目非常火爆,不僅提高西安的關注度和知名度,還彰顯了傳統文化。另外,現在政府做面子工程,過去小區都很黑暗,照明燈、標識燈都不醒目,現在要統一設計把整個西安市亮起來,未來的舊城改造亮化工程是重中之重。其中,公共活動空間的夜間需求量將迅速增長,未來西安的照明夜間經濟蓬勃發展指日可待!
胡文:文物局發布關于“禁止在傳統古建筑物上安裝亮化燈具”的決定是符合行業管理要求。尤其是古建筑的防火是其重點,也是一個禁區。從照明亮化行業來說,我們要重新評估依科學的態度,采取專業的應對措施和安全的工作方法來進行合理設計調整。
另一方面,我們要與文管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在規范的條件下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在西安也是一個網紅城市,主要體現在夜晚經濟上,我們可以從大雁塔到鐘樓以及到城市的各個景點參觀人群流量中感受到夜間經濟活力,如果說城市文化建筑亮化照明受到限制,那么西安的文化景觀特色和魅力就要遜色很多。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這需要我們亮化行業拿出智慧和技術去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同時解決城市文化建筑照明的亮化問題。
也可以說,亮化照明不僅是名片也是生產力,為是GDP,我們不能因為文管部門的行業管理指令就限制了我們的工作作為,限制了我們對城市,尤其是傳統文化建筑的這種照明的亮化建設需要,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研發和相關的制造行業配合,拿出我們的標準和規范,從而達到解決文化建筑防火安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