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新聞
<< 返回動態列表LED專利壁壘打破 有望拉低LED產品價格2012-03-14
壁壘打破 拉低價格
上游的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商賺取了整個產業鏈上的70%的利潤,中游的LED封裝則賺取了約20%的利潤,處于產業鏈最低端的簡單應用型生產加工企業則只有10%的利潤。“缺乏創新和研發,只是在給人做加工,產品附加值很低。”泉州市LED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黃水橋說。
目前,泉州有兩三百家的LED企業,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缺乏知名品牌。過去LED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是,制造專利大都控制在日本廠商手里,而且他們不愿意對外授權,從而導致LED的供應商至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不過,這些專利的失效期就在這兩三年內,一旦失效,相信國內將會很快冒出大量LED制造商,并快速拉低售價。
黃水橋認為,這正是一些較有實力的泉州企業介入產業鏈上游,進行核心技術投資、研發的時機。
產業鏈上下游合作
蘇米特電子(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青山認為,長期從事下游產品生產、銷售的泉州企業,投入上游技術研發更有優勢。企業掌握終端產品銷售的詳細情況,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核心技術研發,就省去了“摸著石頭過河”的風險。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大投入地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并不現實,“進行上下游合作,也是面對核心技術到期帶來商機的一種選擇。”楊青山說,LED產業鏈各環節均有泉州企業的身影,但由于涉及原材料進口、技術專利等因素,真正大規模、大投資進入這一行業的泉州企業還是少數。廈門企業也有著自己的“苦惱”:雖然在產業鏈上游的芯片技術研發方面,廈門LED龍頭企業在國內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但在下游的產品應用、封裝方面生產力量薄弱。這種 “倒三角式”的產業現狀,使得上游技術與應用轉化脫節,更導致相關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楊青山表示,這帶來了合作空間,LED企業進行產業鏈分工,行業龍頭企業進行上游技術研發,中小企業則可以通過應用、封裝方面的工作壯大自己。
較早的一篇: 未來5年LED照明行業LED防植物燈將在中國照明市場爆發
較后的一篇: 昌輝工程照明分析-LED農業照明市場可能兩年內初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