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所ITO技術 技轉九LED廠
摘要: 工研院電光所導電玻璃(ITO)的透明電極技術,不僅授權臺灣包括晶元光電、璨圓(3061)、鼎元(2426)等九大LED廠外,就連日本LED廠都爭相取得授權,已為工研院帶入約1.5億元專利收入。
工研院電光所導電玻璃(ITO)的透明電極技術,不僅授權臺灣包括晶元光電、璨圓(3061)、鼎元(2426)等九大LED廠外,就連日本LED廠都爭相取得授權,已為工研院帶入約1.5億元專利收入。
工研院昨天歡慶33周年,頒發「工研菁英獎」,其中「成果貢獻」的金牌獎,由電光所的「ITO透明電極技術與LED產業應用」,以及機械所的「高速高精密主軸技術產業化」獲得。
電光所光電組件與系統應用組組長朱慕道表示,LED ITO透明電極技術,是臺灣自行研發的LED電極技術,所采用透明的電極技術,可提升LED組件亮度10%至20%,已陸續成功將技術移轉給臺灣LED九家晶粒廠商,以及一家日商。
朱慕道指出,國際大廠向臺灣廠商追索技術授權金毫不手軟,LED廠商以往要面對日亞化學的威脅。以目前歐斯朗(Osram)授權金動輒600萬美元,約相當2億元的高價來說,國內廠商若取得工研院技術授權,如ITO產品已是臺灣LED產品的特色之一,且由于本專利為國人自行研發,可大幅降低本國廠商對國外專利龐大授權金。
除了LED上游的ITO晶粒技術之外,接下來電光所將技術移轉LED封裝制程的相關技術,目前已有三家廠商洽談中。據了解,日前取得工研院電光所藍光LED技術專利授權的國內廠商,是高出底價4,800萬元的高價,取得獨家授權資格。此外,相關獲得授權的廠商包括:晶電、鼎元、璨圓、泰谷、華上、元砷等。
昨天,也獲金牌獎的「高速高精密主軸」,是高階切削工具機最重要的機械關鍵模塊。由于以往這項產品的國內廠商,長期仰賴國外進口,有成本高及售后服務不易等問題。工研院機械所致力于精密主軸技術研發,成功降低我國高速主軸進口依賴、強化我國國產工具機競爭力,因而獲金牌獎肯定。(編輯:ZQY)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