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調查”再度襲來 LED產業抱團迎戰
摘要: 今年3月初,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以下簡稱產業聯盟)就開始游說國內LED企業積極應訴“337調查”,3月18日還組織了“337調查”對策研討會。
國內企業積極應訴
據了解,3月初,產業聯盟就開始游說國內LED企業積極應訴,3月18日還組織了“337調查”對策研討會。與會人士透露,國內LED企業的負責人表態,要重視此次事件,積極參與聯合應訴,并表示會出錢出力共同解決巨額訴訟費。同時建議由產業聯盟牽頭,組織募捐,并爭取政府方面的支持,一定要打贏這場官司。
記者了解到,廣州鴻利光電子、深圳洲磊電子兩家涉案企業對此次訴訟的態度和應對舉措均比較積極,普遍的反映是,“一定會積極應訴,不過訴訟費用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由于應訴費用高昂,產業聯盟正組織協調,確定應訴方案和應訴策略,抱團應訴的可能性比較大。現在,我國的2家涉案企業已經決定應訴,并正在為5月初于美國舉行的首場聽證會作積極準備。
據了解,此類訴訟一般會達成四種結果,即侵權、不侵權、和解或者專利無效。產業聯盟目前正在積極努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幫助2家涉案企業作集體應訴的準備,2家企業都有獲勝的信心。國內LED行業一線廠商大連路明也計劃以第三方身份介入此次應訴活動,通過自己的商業機密、工藝路線等技術資源和資金儲備幫助涉案企業贏得最后勝利,打擊美國企業和個人動不動就使用“337調查”這一大棒的氣焰。
投石問路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此次調查涉及到不少國外大企業,但涉及的國內企業規模并不大,目標也沒有直指國內規模化企業和上游芯片制造企業。而在此前,飛利浦、歐司朗、豐田、Cree和Nichia這全球五大LED企業卻已經就涉案專利達成和解。這不免讓人對此案背后的利益關聯有諸多揣測。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專利池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王國宏分析,從技術上說,此項專利對目前化合物半導體照明材料領域的廠商不能構成實質性威脅。而且這一專利是1988年8月申請的,有效期從1993年10月開始,這就是說,還有兩年這一專利就會過期。
“這是一項弱專利。”大連路明集團總裁辦一位負責人認為,“基于此項專利的申請時間和覆蓋范圍,它對我國LED產業的實際威脅不大。大連路明在LED芯片領域擁有40多項核心知識產權,可以自信地說,我們絕不會侵犯這項專利。”他認為,此次針對我國這4家企業的起訴應該是美國有關方面“投石問路”的一個舉動。“如果將反傾銷比作常規武器,‘337調查’就是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他說。
產業專家認為,該調查對國內發光二極管產業及下游產業的影響十分巨大。據透露,商務部非常重視此事,在得知這起訴訟的相關信息后,就緊急照會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據商務部統計,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約3.5億美元,同比增長53.9%,涉及我國發光二極管對美出口的企業近百家。其中大連路明、佛山國星光電、河北立德和深圳方大國科光電為國內一線LED廠家。(編輯:XGY)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