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周期來臨為LED發展新動力
摘要: 在經濟不振的年代,盛會往往被賦予凝聚人氣、匯聚資源、贏取特殊的發展機遇的特殊功能,并放大其正效應。多位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警惕但不失自信的中國正在低調而務實地轉入“世博周期”。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奧運會之后中國經濟不會蕭條,原因之一就是上海要辦2010年的世博會,2012年廣州還要辦亞運會。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些盛會拉動的投資鏈條和人氣鏈條,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考察歷屆世博會,能在規模上與上海世博會媲美的有三屆,舉辦國的發展都明顯獲益:1970年,日本借著大阪世博會,對關西地區的產業進行了大幅度的結構調整,使半徑約50公里范圍內的大阪城市圈成為世界著名的“關西經濟帶”;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使西班牙南部原來相對落后的地區得到快速發展;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帶動了下薩克森州經濟的復蘇。
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上海世博會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核心圈的經濟拉動將是明顯的。
上海市副市長楊雄指出,世博會對上海的推動,不單單是對上海,更是對全國的推動,全球也將借助上海世博會分享中國發展的歷史機遇。
經濟學家們指出,中國發展進入“世博周期”,GDP的百分點等將依然會是重要問題,但將不成為戰略關鍵,發展的焦點將集中在內需的提振、產業結構的升級、環境的保護、食品的安全、循環經濟的發展、再生能源的突破、區域經濟的聯動等方面。組織和舉辦世博會并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一定會成為這些問題進一步解決的契機和開始。(編輯:CBE)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