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節能燈抽查合格率低 呼吁設準入門檻
摘要: 廣東省質監局近日公布的節能燈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合格率僅為14.3%。劣質節能燈的盛行,嚴重影響了節能燈在國內市場的推廣,使消費者更難建立起對節能燈的信心,國家應盡快設置準入門檻。
為加大推廣使用節能燈的力度,今年中央財政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在全國推廣高效照明節能燈1億只,爭取更大的節能減排效果。然而,廣東省質監局近日公布的節能燈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合格率僅為14.3%。劣質節能燈的盛行,嚴重影響了節能燈在國內市場的推廣,使消費者更難建立起對節能燈的信心,國家應盡快設置準入門檻。
據了解,廣東省質監局此次節能燈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具有代表性,對集聚在中山、江門、佛山等地區70家企業節能燈產品的70批次進行了抽檢,只有10批次產品合格。不合格產品主要體現在節能燈節能的重要指標諧波、互換性、燈功率、初始光效/光通量批次合格率較低。這些指標不合格會造成節能燈管使用期間出現早期發黑、照明度降低、使用壽命縮短等問題,也就是常說的節能不節電、節電不節錢的現象。
記者在廣州市場上了解到,節能燈單價最多相差達10倍,價格多在3元至30元之間,相當一部分是在5元以下。低質低價成為一些生產廠家的主要競爭手段。
廣東省質監局此次抽檢表明,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節能燈產品的利潤逐漸減少,一些企業通過采用低質配件甚至偷工減料來降低成本,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導致質量全面滑坡。一些企業過分追求利潤,以薄利多銷為原則,能省則省,生產大量縮水、廉價的節能燈;一些小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本身的技術能力有限,對標準理解不夠透徹,無法設計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節能燈產品,有的企業故意把標稱功率放大;一些企業內部沒有設立質量管理部門,沒有進貨把關、生產過程控制和出廠檢驗,缺乏控制質量的能力。
隨著國家對節能降耗要求的進一步落實,節能燈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和青睞。然而,造成當前節能燈市場混亂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未設置準入門檻,節能燈產品未納入CCC強制性產品認證和生產許可證發證范圍,使得我國節能燈生產企業眾多、規模小、生產能力參差不齊、市場混亂。因此,一些節能燈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大量不合格品流入市場,消費者花數倍錢買來的卻是劣質燈,對國家大力推廣節能燈起了消極作用。
兩會聲音:國家應立法保護LED產權
[兩會亮燈:大劇院夜景迷人]
[獨家案例:世博軸工程藝術燈光]
[招聘求職:阿拉丁照明網人才圈]
[陽光設計:設計照明]
[無償奉獻:ERCO的燈具設計手冊]
[產品評測:ARTIST藝術混光燈]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