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嘉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張永嘉
我國演藝設備器材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文化藝術日益繁榮,專業文藝表演百花齊放,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蓬勃開展。現在全國有藝術表演團體2630個,劇場劇院等文藝演出場所1912個,群眾藝術館390個,文化館2907個。以建設國家大劇院為代表,全國各地都在新建或改造一大批文化設施,對演藝設備與器材有著巨大的需求。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文化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十五計劃期間,僅我國西部地區建設大中型文化設施項目就有50個,投資達75億元。現在許多國外企業都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紛紛在中國建立分支機構或成立合資企業,有的正在中國建廠和計劃建廠。面對演藝器材市場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我們將國際展覽會規模擴大,就是要為供需方搭設更大的交流平臺,用豐富的展示為文化單位提供更多的選擇,從廣泛的交流中為中外廠商獲取最佳商機。
演藝設備行業共經歷了兩個大的發展階段。上世紀90年代前中期,我國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市場領域擴大,為適應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演藝設備與器材企業的誕生如雨后春筍,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大幅增長,這一階段是以企業數量增加為特征。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紀初,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的生產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演藝設備行業經過資源整合、企業洗牌,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有了顯著提高。到現在,行業中已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行業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從行業整體而言,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產品尚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開展自主創新,研發核心技術,實現管理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產品從量到質的轉變,已是擺在行業面前的迫切任務。在2004年底召開的協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適時提出了行業這一階段要實現的任務、目標,即要達到四項要求,實施兩個戰略,實現一個目標。
這四項要求是:大力提高企業和行業的技術水平、技術能力和整體實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拓寬國內外兩個市場,著力發展生產力;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創建民族品牌,發展民族產業;規范企業、行業管理,建立平等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為實現這四項要求,要在全行業中實施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戰略;實施產品品牌戰略。通過上述工作將中國演藝設備技術行業建設成為科技化、集團化、國際化的新型產業。
為實現這一目標,今年我們在全行業中開展了生產和推廣優質民族產品工作,大力提倡自主創新,研發核心技術,保護知識產權。自2005年,協會開展了對演藝設備工程企業的綜合技術能力等級評定工作,以認定企業資質、規范管理市場行為。到目前為止已有115個企業通過了161個單項的等級評定。今年我們還將完成分屬于專業燈光、專業音響、舞臺機械的8大項目技術標準的制定,并計劃用5至8年的時間與有關單位配合共同完成演藝設備行業主要技術標準的制定并形成體系。我們此次開展的5月三大活動也是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展覽會將民族產品以大的展位和顯要位置進行展示,以突出民族品牌;展覽會中各種交流會都是以介紹推廣新技術、推廣自主創新成果為主要內容。
凡本網注明“來源:阿拉丁照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阿拉丁照明網,轉載請注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