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中的難點與重點
摘要: 張國旗教授認為盡管中國在半導體照明領域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但目前許多國家政府均將半導體照明作為國家戰略進行部署推動,全球范圍內半導體照明的競爭已非常激烈,且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擺在大家面前的機會極有可能稍縱即失。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國際專家咨詢小組成員張國旗在接受《半導體照明》雜志專訪時提出了下一步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難點與重點以及聯盟在LED產業發展中扮演的更重要的角色。
張國旗教授認為盡管中國在半導體照明領域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但目前許多國家政府均將半導體照明作為國家戰略進行部署推動,全球范圍內半導體照明的競爭已非常激烈,且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擺在大家面前的機會極有可能稍縱即失。
目前,中國在半導體照明產業方面的研發投入相對于國外來說還很少,甚至不能與一個大的跨國公司相比,核心裝備依賴進口,上游的核心技術專利薄弱,缺少市場化和高水平的國家公共研發平臺和工業化中心,產業整體水平較低。同時,目前這一產業以中小規模企業為主,其實力水平有限,知識產權意識相對薄弱,很難與國際大企業來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中國應通過強有力的體制和管理方法,將技術、人力、政策等多方面的資源整合在一起,以取得最終的成功。這就如中國舉全國之力搞“兩彈一星”、神州飛船一樣。我認為如何在管理體制上突破、創新是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下一步能否緊跟前列的關鍵。
目前,聯盟的組織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未來聯盟更重要的一項任務或歷史使命就是突破現有的體制,探索建設開放的、支撐產業發展的真正的產學研合作平臺。這應是一個創業的平臺。在這個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平臺上,可以匯集設計、開發、檢測、標準、市場等功能體系,創新者都可以將創新的結果,快速的實施工業化設計與工業化驗證。之后平臺可以通過其體系范圍內最專業的制造廠和管道商以最快的速度讓產品出現在消費者面前。這一模式可以真正的實現以市場為導向,上下游、產學研實質的合作,實現創新體系的完善和可持續發展。在這一平臺中,聯盟以實體的形式運作,以經濟的紐帶與創新的力量推動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聯盟已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際交流有不同的層面,包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學術、研究機構的交流,但目前點對點的交流較多,產生的影響比較小。而通過聯盟可以整合國內外多方面的資源,實現產業層面、國家層面的交流合作。在這方面,聯盟已經邁出了一步,如與世界銀行這樣的國際金融公司合作推進“照亮非洲”項目,承擔政府層面兩岸半導體照明產業合作的任務,這些活動將會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帶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十二五”期間應重視管理體制問題的解決,而不僅僅是技術創新。如果能夠抓住現在這個非常好的機遇,那么中國的半導體照明產業一定會走到前列。達爾文在其進化論中曾指出:世界上能夠生存的,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智慧最高的,而是適應能力最強的。在新的競爭形勢下,政府主導的體制改革會盡快地促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附:張國旗先生個人簡介
荷蘭Delft技術大學教授
|
DIMES“固體照明系統集成及可靠性中心”主任
|
歐洲微/納米可靠性中心(EUCEMAN)副主任
|
荷蘭國家微/納米電子、嵌入系統和高科技系統戰略創新規劃(PointOne)學術委員會共同主席
|
飛利浦公司半導體照明院士及半導體照明開放創新規劃高級總監
|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國際專家咨詢小組成員
|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