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快問題多 LED產業應防范風險
摘要: 最近一兩年,LED(發光二極管)技術與市場的發展都非常快,“LED”一詞熱得燙手。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對LED給予了超乎尋常的關注。宏觀政策的利好,促進了產業大發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資過熱等現象。
安國雨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光電器件分會秘書長
何開鈞 廈門市LED促進中心主任
鄭鐵民 山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盟理事長
李漫鐵 雷曼光電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和生 安徽澤潤光電有限公司總裁
王 立 南昌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
余彬海 佛山市國星光電副總經理
葉立康 廈門華聯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呂紅亮 深圳市亮立達光電公司總經理
梁秉文 蘇州納晶光電公司董事長
最近一兩年,LED(發光二極管)技術與市場的發展都非常快,“LED”一詞熱得燙手。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對LED給予了超乎尋常的關注。宏觀政策的利好,促進了產業大發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資過熱等現象。新廠投產、老廠擴產、傳統行業的滲透,這對產業發展有利有弊,LED行業如何興利除弊健康發展?《中國電子報》將推出“關注中國LED產業發展系列報道”,該系列報道約請業內專家和企業高層針對我國LED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應用趨勢、標準建設、核心裝備、人才培養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敬請關注。
產業環境“宏觀好微觀差”
·國家政策連連出臺,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制定發展路線圖,使政策得到落實。
何開鈞:中國是世界照明電器第一生產國和消費國,國家一系列政策使LED照明深入人心,各級領導都將LED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新興產業來抓,使我國迅速成為LED應用的最大市場,形成我們LED人最激動和最受鼓舞的政策與市場環境,LED將在華人手中崛起,這是百年的歷史機遇。
安國雨:LED產業本質上具有技術勞動雙密集型的特點,特別適合中國國情。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下,LED產業將呈現投入和需求兩方面的快速增長。大量的資金涌入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將驅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市場呈現群雄并起的戰國時代,市場激烈競爭的最終結果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將出現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龍頭企業,中國必將成為引領世界LED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梁秉文:中國發展LED照明的產業環境應該說是“宏觀好,微觀差”。所謂“宏觀好”,是指因為LED照明產業發展符合“節能、環保”的基本國策和全球的關注熱點,所以它受到了中央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成為各地招商的熱點項目。所謂“微觀差”,指的是在產業發展上沒有清晰的思路和路線圖。政府的支持很難得到落實,產業還是在“泥漿”里苦苦地掙扎,這包括相關標準的制定、質量檢測和監督、產業發展的重大產品規劃、技術發展的重點和人才培養等。
余彬海:目前中國的LED產業發展環境是最好的。我國后續政策、國家級計劃連連出臺,為LED產業發展營造了一個極具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環境,促進了近一兩年我國LED產業的快速發展。
陳和生:當前的政策環境對LED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多方面、多層次的支持,而且各地方政府的熱情超過了中央的熱情,某種程度上,LED已經成為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產業規劃等方面最時髦、最熱門的產業之一。帶來的一個現象是,各地只要跟LED能掛上一點邊的原有產業,如路燈、平面顯示、車燈等,也都被納入本地LED產業的“產業基礎”或“發展成果”。
國內LED產業發展到現在,有關政府部門特別是在國家層面上,在宏觀政策方面,面向LED產業,現在更重要的并不是進一步的政策扶持,而應更多地提出風險預警。因為,當前無論在LED產業的上游、中游、或下游,無論是在投資領域、技術領域、工程善后領域,都已形成了相當程度的風險積累。
記者點評
好政策要落實
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到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再到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都明確將LED產業列入新時期的戰略新興產業,為LED產業發展營造了一個極具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環境。正如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余彬海所言,雖然中國政府啟動半導體照明計劃晚于日本、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但我國后續政策、國家級計劃連連出臺,促進了我國LED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宏觀層面的向好,并不代表“微觀層面”具備可操作性。我國LED產業發展要充分重視“宏觀好微觀差”的現象。要在政策上,制定出可操作的細則和程序,把政府的支持落到實處。要對相關標準的制定、重大產品的規劃以及技術發展的重點和人才培養等給予足夠重視。[NT:PAGE=發展快問題多 LED產業應防范風險(1)$]
投資過熱“洗牌”在即
·投資存在盲目性,行業面臨洗牌。
·企業后續發展壓力大,低調務實方能勝出。
安國雨:近一段時期,投資增大和產業鏈的迅速擴張必然導致LED產業升級、行業細分,總體來講利大于弊。目前,我國LED產業已出現良莠不齊、群雄割據的局面,和任何一個行業一樣,LED行業肯定也會有一個重新洗牌、優勝劣汰的過程。相信LED相關企業會根據市場規律各安其位,有序、健康地發展,LED產業必將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新型產業。
何開鈞:LED作為節能產業受到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使LED產業勢如破竹,來勢兇猛,勢不可擋,全國刮起旋風般的投資熱潮,在旋風眼中雞毛上天,甚至雞犬都能升天。但投資者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沒有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懂半導體盲目上LED外延,不懂照明盲目進入LED照明,不懂道路照明盲目上LED路燈,這些企業90%處于旋風外圈,摔下來將很慘烈。而且盲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浪費了大量的資源,令人心痛。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老科技工作者,幾年來一直勸企業不要盲目上LED路燈,廈門還是上了30多家,我想這是政府誤導了企業形成的不正常狀態,普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希望各級政府能冷靜地引導LED產業科學、健康、有序地發展。
李漫鐵:目前,無論是國家政策層面,市場需求層面,還是資本市場投資層面均對LED產業發展是利好,這體現了LED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應有的地位。最近LED產業出現大干快上、投資過熱的跡象,我認為只要是企業層面的投資行為,尤其是上市企業有比較完善的投資評估和決策機制,應該是市場行為,風險是可控制的。
中國的LED產業需要有巨大的氣勢,壓倒國外的競爭者。中國LED產業的快速擴張,能夠快速增大整個產業的量,有量才有質,讓國外的競爭者望而卻步。
余彬海:近期,不少大企業紛紛斥資投入LED領域,特別是LED上游芯片與下游應用。產業鏈各企業的擴張,加快了產業集聚,增強了產業配套能力,進而提升了我國LED產業的制造競爭力。但是,在近期利好的國家宏觀政策形勢下,不得不需要考慮LED投資過熱問題。LED雖屬高新技術,但下游進入門檻低。雖然現在部分進入LED行業領域的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但是畢竟原來不是從事LED行業,缺乏核心技術,只能面向低端市場。同時,LED行業的專利技術要求高,它們在參與國際競爭中不可避免地處于劣勢與被動地位。近期,部分國外大企業也紛紛進駐中國內地,這對于缺乏核心專利技術的國內芯片企業來說,是一種巨大威脅,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或者兼并。另外,國內仍沒有建立健全的技術標準,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與限制,可能將來會出現產能過剩、供過于求,造成市場混亂,不利于我國LED產業的健康發展與技術的提升。
陳和生:當前國內相當部分的投資沖動,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和企業的低成本資產擴張沖動的結合,特別在一些影響力巨大的項目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個別的項目,在業內人士的眼中,甚至于已經類似于一個美麗的肥皂泡,大家都知道那個泡泡隨時會破,或者說像一個被吹大的氣球,要是再吹過分一點,就立馬要破了,比較好一點的結局,則是慢慢地漏氣,氣球小一點也許更安全。
氣球的爆破或者漏氣,其本身并不見得會對國內LED產業的發展造成多嚴重的傷害。關鍵在于,在吹大氣球的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在提供政策扶持的同時,出于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必然會對企業有對應的回報要求,一旦達不到既定目標,企業面臨的后續壓力則會加大。與國內企業節節攀升、動輒號稱數十上百億投資的高調相反,臺資企業卻正以低調的方式在向大陸市場全面推進。從后續發展來看,很難保證目前國內號稱數十億的投資項目,3至5年或者10年后,就一定比目前臺資企業在大陸的一個千萬美元級的布點項目發展得更好。
王立:LED的投資熱潮對產業的發展確實是有利有弊的。從有利的一面來看,大量的投資將導致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使產品成本大幅度下降,這對于推進LED產品應用面的擴大和半導體照明走向平民化將有積極作用。不利的一面是,如果放任投資過熱,產能無序擴張,極有可能導致價格戰,最終損害企業的利益。尤其對于技術實力較弱、產品檔次較低的企業,在產品供應大大增加的情況下,低價將是其進入市場的唯一途徑。
鄭鐵民:目前國內擴張最快的還是LED的上游,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世界各國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是低碳經濟的典型代表。第二,2003年,由科技部牽頭成立了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協調領導小組”。2005年,我國又啟動了“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技術開發”重大項目,以及基于“十城萬盞”工程的逐步實施和深入發展大大推動了半導體照明的發展。第三,錯誤數據的引導,使政治家和企業家熱血沸騰。“LED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利潤,LED封裝約占10至20%,而LED應用大概也占10%至20%。”,站在我國的角度看這是個錯誤的數據。據調查封裝行業和應用行業的利潤在3%~10%之間,按照平均6%計算,2009年我國封裝和應用的利潤在48億元左右,而2009年我國外延和芯片的總產值才23億元,所以說LED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利潤的說法是錯誤的。這個錯誤的數據使人們的投資拼命地投向外延片和芯片上游產業。第四,以濰坊、揚州、蕪湖、蘇州等市為代表的政府補貼政策的強有力支持,政府的補貼政策大多以上游的外延爐臺數作為補貼的依據。第五,芯片目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梁秉文:中國LED照明產業過熱投資和擴張現象是個可怕的信號,對于產業健康發展不利,但這不等于說對相關的企業老板就一定不利。一個企業,如果它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IP,也沒有什么具有競爭力和特色的產品,而過快地擴張,那是非常危險的。就拿目前與MOCVD相關的外延和芯片談起,目前,我們的企業很少具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很多的工藝和技術都涉及了別人的專利,產品又不上檔次。在這種情況下,再加幾十臺設備,不知拿來做什么,又何時可以賺錢。如果說大尺寸LCD背光和通用照明是LED產業的兩大市場或是潛在市場,而我們的LED外延芯片廠卻無法提供這樣的產品。我們拿100臺MOCVD做什么?這樣的投資唯一可以賺到的是政府的錢以及土地等資源和不成熟股民的錢。但對于LED照明產業的發展是相當危險的。
記者點評
理性+冷靜
最近一段時期,產業鏈兩頭,上游芯片及下游應用,當然也包括封裝,迅速擴張,新廠投產、老廠擴產、傳統行業滲透,當前LED行業投資過熱的情形,已經毋庸置疑地存在。安徽澤潤光電有限公司總裁陳和生認為,后續的上中下游競爭的全面白熱化,也將很快來臨,大家都供不應求的時代,一定會過去。在后續的競爭壓力中,高調往往會轉化成負擔,相反低調而務實的企業,也許更具備勝出優勢。陳和生的話不無道理。一個產業越是受關注,各種投資紛至沓來之時,這個產業越是需要理性分析,冷靜對待。LED正是處在這樣一個時期。[NT:PAGE=發展快問題多 LED產業應防范風險(2)$]
合作創新提升競爭能力
·創新的實體在企業。
·協同開發,合作創新,加快發展。
何開鈞:《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是一個指導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過去省部委為支持LED產業項目做了許多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國在LED技術領域的進展不大,速度不快,甚至不如韓國。“十二五”我們必須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核心。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是我們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我認為這不是技術問題,制度重于技術(吳敬璉語),主要是體制機制的改革問題。國家、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站在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思路是正常的,但是因為背后隱藏著不同的利益,無法整合形成合力,建議用2007年諾貝爾經濟獎的《機制設計理論》來設計一種機制,協調各方利益,達成共識。
陳和生:近年來,LED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都相對寬松,在爭取政策支持的層面上,一方面是為了回避多方合作極有可能帶來的資金、技術等風險,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他人分一杯羹,所以都更注重于單打獨斗。這樣一來,對促進LED產業整體發展而言極其重要的產業鏈協同開發、體系化創新等方面,可以說乏善可陳。所幸,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產業鏈之間的協同開發已經成為企業自身的壓力,這給聯合創新提供了原動力,也必將加快LED產品的一體化開發進程和標準、體系建設進程。
梁秉文:創新的實體在于企業,這個方針是正確的。可是我們的企業大部分實力有限(除了資源或政策壟斷型的外),他們大部分缺乏長遠眼光,不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面臨著解決眼前吃飯等問題。再加上我們的高校、研究所與產業界,在歷史上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相互之間沒有很好的聯系和合作基礎。要使我們的企業具有競爭優勢,就要把產學研合作做好,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說到底,企業的競爭力也就是國家的競爭力。
葉立康:產業鏈各環節都存在創新發展的問題,封裝環節也不例外。由于LED芯片技術的飛速進步,LED應用范圍不斷擴大,TV背光、室內外照明的應用,對LED產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發揮LED特點的各種特色應用為LED創新展示了更大空間,這些都為LED企業走差異化道路創造了條件,也為封裝企業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土壤。面對市場經濟,價格競爭是回避不了的,我們只有做強做大,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通過形成規模和提高效率,提升自身的價格競爭力。同時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選擇自己的藍海市場,才有可能回避惡性的價格戰,才能夠從市場競爭中勝出。
呂紅亮:LED從早期的元器件發展到今天的光源,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應用時期,任何形式的封裝及光色要求要貼近實際的應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成品燈的生產大國,針對一些專用燈具開發相應的產品是國內中小封裝企業的出路之一。換句話說,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才能贏得市場。
記者點評
協同開發利益共享
協同開發合作創新是指企業間或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之間的聯合創新行為。“創新理論”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不難看出,合作是要獲取更大的利潤,這一點企業家們不用“羞羞答答”地回避。梁秉文說,研究所與產業界,在歷史上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何開鈞說,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是我們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不同路也好,老大難也罷,其核心就是利益問題,什么時候能夠平衡各方利益,達成共識,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實現協同開發合作創新,才能突破核心技術共同發展。[NT:PAGE=發展快問題多 LED產業應防范風險(3)$]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