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業播下“英特爾模式”第一顆種子
摘要: 照明行業現在的局面,異常類似于當年國產手機的局面。通過渠道以及一些花俏的營銷手法,國產手機一度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技術上的落后讓國產手機的“春天”異常短暫,之后便跌入發展的谷底,國外手機廠商趁機進行大規模反撲。然而,中國臺灣一家名叫“聯發科”的公司帶來了轉機,它將手機芯片軟、硬件集成整合在一起,然后打包提供給客戶,手機廠商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完成產品的多功能開發,制造出成品,這就是“Turn key solution”。此后,運用聯發科“Turn key solution”的山寨手機銷量驚人,國產手機終于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照明行業播下英特爾模式的第一顆種子
照明行業現在的局面,異常類似于當年國產手機的局面。通過渠道以及一些花俏的營銷手法,國產手機一度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技術上的落后讓國產手機的春天異常短暫,之后便跌入發展的谷底,國外手機廠商趁機進行大規模反撲。然而,中國臺灣一家名叫聯發科的公司帶來了轉機,它將手機芯片軟、硬件集成整合在一起,然后打包提供給客戶,手機廠商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完成產品的多功能開發,制造出成品,這就是Turn key solution。此后,運用聯發科Turn key solution的山寨手機銷量驚人,國產手機終于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產業鏈條上一個簡單的分工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突破,那么在分工尚不明確的LED照明領域,誰將取得類似于聯發科的地位,帶領整個產業突圍呢?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三安光電73.80+4.516.51%
新世界16.00-0.25-1.54%
聯發科的啟示
1997年,蔡明介成立聯發科,準備大舉進入CD-ROM領域。盡管這一領域被幾大巨頭把持,但蔡明介認為,在產品生命周期S曲線理論中,產品若處于曲線后半段,功能提升的空間減少,成本競爭力、生產彈性和效率就變得格外重要。此時如果能開發出性價比高的產品,就可以刺激市場爆發性增長。在這一點上,亞洲中小企業比發達國家大公司更具優勢。
在當時,CD-ROM芯片主要供應商美國OAK集團、日本索尼和東芝等主流芯片大多為三顆芯片,而聯發科通過芯片集成技術,將芯片整合成兩顆甚至一顆,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很快,聯發科以不斷提升的倍速和不斷降低的價格搶占市場,成為當之無愧的CD-ROM芯片之王。
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聯發科將CD-ROM的經驗如法炮制到DVD芯片業務,將DVD內原來分別負責視頻和數字解碼功能的兩顆芯片整合為一顆芯片,使DVD制造成本急劇下降,最后,2000多家DVD制造商一涌而現,引發了全球DVD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之前的領先者美國ESS在聯發科的攻擊下潰不成軍,將市場拱手讓給了聯發科。
2004年,聯發科將過去的招數復制在手機領域,打破了過去采用雙芯片分別控制通話和多媒體設計的規則,將兩者的功能集成在MTK手機基帶芯片上,并提出了Turn key solution,即交鑰匙解決方案。在傳統的手機產業鏈中,手機生產企業除了將芯片設計外包給專業的半導體廠商外,軟件和系統設計、硬件設計(包括主板、簡單驅動和UI設計、系統整合測試)、外觀及工業設計、產品項目管理、產品定義、零部件采購、生產制造外包管理、項目控制等仍需廠商自己完成。這樣一來,一款新手機的研發周期至少要6個月到1年,而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但是,聯發科提供的Turn key solution,幫助手機生產企業解決了包括芯片設計、軟件和系統設計等在內的大部分核心工作。在手機的成本中,芯片占到總成本的50%~70%,而聯發科的芯片比主流手機品牌的芯片便宜8~10美元。這樣一來,生產廠商只需很少的制造成本,2~3個月即可輕松制造出質量不錯的手機。此后,無數MTK inside的山寨機以摧枯拉朽之勢,成為手機市場一支戰無不勝的奇軍。
事實上,聯發科的商業計算非常精明,它雖然承擔了大部分研發成本,但這些成本被分攤在了規模龐大的終端廠商身上。在薄利多銷的原則下,聯發科的手機芯片銷量呈梯度暴增,2007年達到了1.5億顆,2008年這一數字上升為2.2億顆,2009年已達到2.5億顆。
聯發科的策略之所以屢試不爽,并非芯片減少、成本降低這樣簡單,而是在于它將復雜而且很難控制的環節進行整合和產品化,使得整個產業鏈的分工更加精細,實現了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生產,從而使制造的效率空前提高。大幅下降的準入門檻,大大激活了終端廠家的積極性,由于它們緊貼市場,更了解市場需求,它們的參與讓整個市場煥發出了活力。
過去,掌握了核心技術的芯片廠家決定了下游企業的命運,它們高高在上,很少考慮下游終端企業的需求,理所當然地賺取著高額的利潤。但是,聯發科卻反其道而行之,從下游廠家的角度去考慮技術和成本,以提供更貼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
不可否認,聯發科模式具有重塑產業游戲規則的意義。主流企業通常以規模經濟取勝,即少品種、大批量的方式,而聯發科的Turn key solution改變了這一方式,其本質是范圍經濟,以多品種(對聯發科來說,是多個解決方案)、小批量取勝。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單一品種大規模生產會敗給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根據長尾理論,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熱門產品,不在傳統需求曲線的頭部,而在于長尾中的尾。聯發科正是抓住了80%的長尾客戶而快速崛起的,在姜奇平看來,這一模式將成為未來的商業主流。
技術領先者往往從技術的價值出發,關注技術的更新和演進,而作為整合者的聯發科則從客戶的價值出發,把研發重點聚焦在對現有技術的集成上,通過整合現有的技術,降低成本,以滿足更多客戶的需要。如今,聯發科模式成為高科技企業的經典商業模式,它將整個產業鏈進行重新分工,縮短了產業鏈,讓高科技產品制造變得更加簡單、便宜。
產業大勢所趨
就像2004年的手機業一樣,作為新能源先鋒的LED照明業,現在正在迎來它的高潮。
2009年12月7日,伴隨著激烈爭論的哥本哈根峰會開幕了,低碳經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可持續的低碳和綠色經濟將會成為未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從工業時代的粗放型、能源消耗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到后工業時代的集約型、低碳綠色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新能源、環保、節能等新興產業都將得到巨大的中長期投資機遇。
為實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國家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很顯然,低碳經濟就是國家未來的戰略方向,其中作為低碳經濟的先鋒,LED照明必將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
半導體照明技術革新正在改變百年傳統照明歷史。進入能源高消耗時代,全世界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LED照明這項照亮未來的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照明領域的第三次革命上。對于這樣一個擁有絕好前景的技術產品,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冠志不吝惜用上最高級別的詞匯,作為一種全新概念的固態光源,LED照明的優勢顯而易見,比白熾燈省電80%以上,比汞燈、鈉燈節電60%以上。因為其無與倫比的節能、環保、長壽、可控性等技術優勢,LED照明已經成為近年來全球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之一,已經正式拉開全面替代傳統照明的序幕。
隨著全球低碳經濟時代來臨,節能減排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LED照明取代傳統照明將指日可待。2009年,中國內地道路照明市場上路燈的數量高達2800萬盞,而每年大約新增及更換的路燈為300~400萬盞。如果這些路燈全都換成LED路燈,這將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顯然,這是一座挖不盡的金山。
LED產業的春天就要到來,需要一場及時雨,即政府的支持。招商局科技集團產業平臺總監何林說。在企業發展的初期,政府給予LED企業足夠的資助,通過立法使市場更加規范,就可以幫助企業度過發展初期的難關,促進產業的高速增長。
盡管早在2003年6月國家科技部就啟動了中國半導體照明工程,但這個市場真正熱鬧起來,還是因為2009年十城萬盞這針強心劑。金融海嘯讓完全依靠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一片悲戚,而同樣屬于新能源的中國LED照明產業卻因為受益于十城萬盞計劃紅火了起來。
新能源興起投資熱,至少一半原因在于政府。沒有政府的補貼,一個國家的新能源產業很難發展得起來。日本、美國、德國、韓國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中國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發展LED照明產業。2010年中央將協助地方政府設置LED路燈,同時將LED照明納入發改委的補貼項目。中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阮軍說。
上海、大連、南昌、廈門和深圳等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早已將之視為拉動百億甚至千億GDP的重點產業,拿出重金對其進行補貼。即便是像廣東江門這樣中等規模的地級市,政府也出臺了頗具誘惑力的政策《江門市促進高新區LED照明產業發展暫行優惠政策》,其中規定:對一次性購置LED照明外延片生產用全新MOCVD設備5臺以上者,其中每臺藍綠光MOCVD補貼資金1000萬元,每臺紅黃光MOCVD補貼資金800萬元;而當地對LED照明產業做出特殊貢獻的人才,則可以獲得200萬元的高額獎金。
掌握外延片、芯片技術的本土企業是各地政府爭先引進的香餑餑,在哪兒安家落戶都是一件大事。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無論是在荊州還是在天津考察,都是當地政府的市委書記作陪,畢竟綠色GDP這幾個字眼,哪一個地方政府官員聽到都會眼睛發光。
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在諸多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各地的LED照明產業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激情高漲的企業匯聚在LED照明的大旗下,上演了一出出政府搭臺、企業一展歌喉的競賽秀。許保金說:關于LED照明的發展,政府會在政策上加以引導和扶持,但是仍以企業為主體,依靠市場行為來驅動。
在國家的產業政策大力推動及支持下,LED照明將迎來異常振奮人心的未來。渴望在新能源狂歡時代分得一杯羹的創業者奔走在國家部委之間,試圖拿到最優惠的政策;曾經空蕩蕩的半導體科研所、實驗室經常會擠滿來自各地的投資者;與LED照明沾邊的論壇、活動現場經常會出現嗅覺靈敏、懷揣熱錢的風險投資商的身影。諸多利好政策激活了龐大的內需市場,而芯片等核心技術的日趨成熟,讓本土企業的投資激情高漲。
事實上,在政府政策的刺激下,LED照明產業機會與風險并存。過度投資在這個行業里初步顯現,大家一窩蜂地將大筆資金投入研發環節,試圖以技術搶占產業鏈各節點的制高點。伴隨著行業的疾進式發展,產業鏈也越拉越長,分工也越來越復雜。然而,對傳統照明企業來說,LED照明是一個由技術構筑的另一個世界,雖然那里熱鬧非常,但在技術、資本的雙重隔離下,它們始終無法融入其中。LED燈具遲早會替代傳統的白熾燈和節能燈,這是一個大趨勢,傳統照明企業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們期待新的商業模式將它們帶入LED照明的新世界。
在照明業營銷專家張護明看來,LED照明業的現狀與四五年前的手機市場何其相似:LED照明業的準入門檻太高,只有具有相當的資本和技術才能進入這一領域;LED照明終端產品價格過于昂貴,導致市場無法爆發式增長;巨大的市場需求;產業鏈過長,導致產品開發周期長;技術領先型企業涉足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由于分工不明晰,規模化制造尚未成型。
科技產品的市場普及規律總是從復雜至簡單,隨著LED照明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期望復雜的產品制造簡化為人人都可操作的組裝式生產流程。LED照明業最終將催生類似聯發科的企業。張護明說,LED照明的普及與行業的興盛,需要這樣的企業。只有打破現狀,讓大多數企業都能參與進來,整個產業才會做大、做強。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