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英國館“蒲公英”采用半導體照明
摘要: 3月15日一早,正在此間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插上了最后一根亞克力“觸須”,這標志著被中國公眾昵稱為“蒲公英”的英國館已“綻放”待客。
3月15日拍攝的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當日,正在此間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插上了最后一根亞克力觸須,這標志著被中國公眾昵稱為蒲公英的英國館綻放待客。據了解,生長著6萬余根亞克力觸須的英國館,也被稱為種子殿堂。在每根亞克力觸須的內端,都嵌有不同的植物種子,并配有半導體照明設施。
3月15日一早,正在此間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插上了最后一根亞克力觸須,這標志著被中國公眾昵稱為蒲公英的英國館已綻放待客。
在初春的寒風中,這座造型別致的展館滿身的觸須搖曳生姿,充滿動感。一進英國館,米利班德就發出了令人激動、不可思議的贊嘆。他認為,作為一件全球矚目的盛事,上海世博會傳遞的不僅是有關中國的信息,更展示出世界如何看待自己、面對未來的最新姿態。
英國館的設計施工總承包是由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承擔。項目經理丁杰告訴新華社記者,一年來,根據英方提供的概念方案,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不斷深化設計,在重型木結構建設及其防水防風方面攻克了兩大難題,保證了這朵蒲公英不僅外形新穎美觀,而且牢固耐用。
據介紹,貫穿英國館全身內外的觸須,實際上是60686根亞克力桿,每根長7.5米,而承擔其總計1000多噸重量的不過是一個木盒子。由于每根亞克力桿在木盒子上都配有一個鉆孔,鉆孔又深又密,加之亞克力桿隨時都在擺動,防水防風難度很大,尤其是一旦遭遇臺風,將面臨嚴峻考驗。
丁杰說,在重型木結構領域,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了碳纖維加固技術,并安裝了結構應變監測器;在亞克力桿及其鉆孔防水防風方面,采用了橡皮圈加結構膠再加橡皮套的柔性技術。目前,這兩項新型施工方案都在申報專利。
過去,建筑公司都習慣了按圖施工,出的是力氣活。但在英國館設計施工中,我們參與很深,不僅讓英方獨具一格的設計理念成為現實,自身也掌握了新技術,為未來擴展中外合作打下了基礎。丁杰說。
目前,英國館的建設只剩人工草皮的鋪設,不日即可全部完工。
據了解,生長著6萬余根亞克力觸須的英國館,也被稱為種子殿堂。在每根亞克力桿的內端,都嵌有不同的植物種子,并配有半導體照明設施。白天,觀眾走進種子殿堂,猶如來到一個晶瑩而充滿生機的生命體;晚上,內光外透,熠熠生輝的蒲公英讓人浮想聯翩。
米利班德表示,世博會結束后,英國館的6萬多根亞克力種子桿將送給中國的學校,作為兩國友誼紐帶的延續。
上海世博會英國展區副總代表、英國駐上海總領事艾琳認為,以種子殿堂作為英國館的設計和展示理念,既象征了生物的多樣性,主張讓自然走進城市,也寓意了英中兩國豐富而充滿成果的合作。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