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可視化表達的未來照明
摘要: 在產品之外,更致力于對于人類生活及未來的洞察,是飛利浦的“探索者們”在自己的征途中始終把握的指導原則。
劉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巨著《城市發展史》說道,人類進步階梯上有兩大創造和工具:文字和城市。人類正是憑借城市這個階梯,一步步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并貯存自己的文化創造。城市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城市建設者和居民之間關于想象與現實交鋒的記錄。在對話與論辯中不斷發散的創意,也經常會以出人意表的速度變為現實。這些創意,也一次次幫助城市發展突破膠著狀態,實現一再讓人眼花繚亂的蛻變、涅槃與新生。
在產品之外,更致力于對于人類生活及未來的洞察,是飛利浦的探索者們在自己的征途中始終把握的指導原則。自1996年開始,飛利浦就在世界范圍內召開了一系列以城市居民燈光(CityPeopleLight,以下簡稱CPL)為主題的論壇,以里昂、上海、漢堡等不同的城市為背景,聚集著當地杰出的設計師、社會學家甚至藝術家,進行了內容豐富多樣的跨學科探索,并以此來指引著新產品研發和服務的方向。其中,管理巨無霸、形象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的和諧都市是針對中國國情提煉出來的三大主題。
2009年,CPL進入中國并在南京、杭州等城市舉辦了亮相式的巡禮。2010年,CPL活動推向深入,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等3地舉辦了4場城市規劃與創意界的高端沙龍。這些對話中相當精彩的部分,就是嘉賓們以手中紙筆,將瞬間思想的火花形諸于線條與顏色的變幻,由此,可視化的未來CPL陽光也就從夢想照進了現實。
創意場景一:私人化時代的公共表達
今天的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人類有史以來最波瀾壯闊的城市化。每天都有無數年輕的面孔涌入城市;而縣城或者鎮,隨著規模和擴大,也第一次以城鎮化的眼光來重新審視自己原有的道路、能源與公共設施,無論是原居住者和新來者,都在快速的城市及城鎮化中迅速接受著關于空間與秩序的重新定義。
如何在更加擁擠的空間中滿足居民內心的需求,也成為每一個城市規劃者都要深入解決的課題。距離感是城市生活的底色,白天,人們習慣用用辦公室的格子來表達距離;晚上,人們則是用防盜門和電梯來設定權益范圍。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人的社會屬性又希望溝通與交流,以此來達到群體中的被認同。所以,建設城市的公共表達空間成為城市和諧的感性需求。
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教授婁永琪作品
夜間,改變由燈光主宰的生活基調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在現代化道路照明系統的照耀下,人行道與車行道的井然有序保證了城市動脈的運行。這是我們能夠直觀感知的一面。而另一面,在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教授婁永琪的作品中,則有著這樣溫情脈脈的描繪:天黑后,外灘的燈光亮起來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向某個地址發送個人化的信息,比如發送一個小小的愛心到外灘的景觀墻上,通過與別人的分享,這也就完成了私人信息的公共表達,讓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
飛利浦觀點:這幾乎就是CPL管理巨無霸的完美范例,在城市迅速擴張的時代下,先進的燈光技術和理念不只是簡單的照明工具,更是人們表達自我心聲和需求,更近距離融入城市生活的媒介。以人為本,才能使得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保持源源不斷的活力。另一方面,這也是CPL中燈光塑造形象城市主題的現實表達,外灘是上海的地標性建筑群,借助這些代表了城市形象建筑的燈光,表達人們內心的情感與希望,體現了城市居民的文化,這是城市個性獨特的表達方式,這樣的城市形象將更加令人著迷。
設想二 更好玩的燈光與更和諧的城市
今日中國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到非常深入的階段。但是趨同,卻似乎是中國城市發展進入一條狹窄胡同的特征。人們在進入一個新的城市后,往往會發現似曾相識的街道、建筑、綠地甚至是商店。而一到夜間,燈火輝煌的普遍場景更會讓人對這座城市的真實面孔難以辨認。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城市靈魂的缺失。在求大、求新、求快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建設的主旋律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少去考慮是否能有更多樣而有意味的變奏。比如,將好玩、有趣也作為城市規劃的一種成分加進去。游戲,作為人類天性的一種,與許多如神來之筆的創意密切相關。在燈光設計中加進好玩的成分,除了能讓居民感情更親近地融入城市,它也會成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奧雅景觀設計師姜海龍的筆下,游戲就是如此借助照明與城市精神水乳交融的:在考慮大環境對整體城市影響的同時,增加樂趣的因素,讓人更好的享受城市夜晚。比如在白天的時候只是普通的路面,夜晚則可以通過燈光把它解釋出來,更可以結合游戲的方式。這樣,不同的區域就會有不同的樂趣。城市在這一刻也就活動起來了。同樣,這也成就了環境與居民的和諧共處。
飛利浦觀點:城市,不應該只有一副面孔,就像音樂不能只有恢弘的交響曲。燈光作為和諧城市塑造的要素,最終還是要結合城市居民生活的真正所需,考慮人是作為擁有各種情感復合體的存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燈光可能是魅力的,但也是冰冷的。有人樂在其中、從而達到與城市深度溝通的照明,才能讓人們與城市、環境更親近,這也正是飛利浦CPL可持續發展的和諧都市所要達到的目標。
設想三 每一步,像納威人那樣發光
2010年,暗夜公園突然成為世人關注的話題。暗夜公園的詞典解釋是指將燈光的影響降到最低,人們在其中不僅可以盡情欣賞由數十乃至數百顆星體組成的夜空圖,還能捕捉到劃過天際的流星。目前世界上只有4座公園獲得這一稱號:英國加洛韋公園,美國的猶他州天然橋國家保護區、賓夕法尼亞州櫻桃泉國家公園和俄亥俄州格奧加公園。
這種關注,是來源于人們對越來越稠密的燈光的擔心。這種擔心,不僅事關我們的后代如何學習天文學,更重要的是,照明也正在消耗著地球上越來越稀缺的能源,現在世界上有19%的電力用在了照明上。隨著國家高效照明產品的推廣計劃,節能照明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居民所接受。但在城市照明發展的過程中,僅僅靠普及產品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創意和設計的力量。
景觀設計師吳優德作品
于是,這也驅動了景觀設計師吳優德的遐思:在暗夜公園中,發明某種像電影《阿凡達》中類似納威人尾巴的設備,通過人的生物能轉化為電能。晚上,隨著公園內人數增多,場地就越亮;但隨著人散去,公園就慢慢變黑,直到過渡到暗夜的自然狀態。這種移動的燈光,既可以照前也可以照后,城市就因此而變得更有生氣。甚至高速公路上的人或車也可以配備這種設備,就不會發生偏僻路段沒人經過但路燈全亮所造成的浪費。
飛利浦觀點:這個創意的美妙就在于他解決了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基本矛盾。因為人在城市中既是光亮的需求者,同時又是光亮的制造者。光是按需產生的,這極大地提高了能源的效率,做到了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因此,燈光也起到了營造人與自然界和諧關系的作用。如同飛利浦CPL可持續發展的和諧都市所提倡的那樣,燈光以人為本,在滿足人們的需求和安全感的同時,還能連通你我,使居民和城市更加親密融合,實現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
人類,因為有持續千年追逐飛行的夢想,最后誕生了飛機。
人類,正是有著讓機器對話的夢想,所以誕生了今天的互聯網,所以,今天在紙面上跳躍的這些關于未來照明的創想,或許就在不遠的將來會立體化、可視化地呈現在你我的生活中。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