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將強勢占領LED的市場
摘要: 目前,OLED對主流LCD顯示器形成不小威脅。OLED不但有與LED相同的特點,而且具有透明、輕薄、可撓等特性,并且開發出多樣化OLED新興照明應用。
一、OLED的定義
LED和OLED發光原理很接近,都是利用電子空穴在發光區再結合時,使得電子釋出能量,此能量會以光子的形式被釋出,也就會產生光。但是,兩者結構卻相差很多,LED的結構大家很熟悉,就不說了。OLED由電子傳輸層〈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空穴傳輸層〈HoleTransportLayer,HTL〉和發光材料層〈EmittingMaterialLayer,EML〉構成,OLED雖然跟LED只差一個英文字,但是它的結構比較像LCD,兩側有玻璃基板,中間有發光材料,而且發光材料是有機材質而非半導體,而OLED的電極至少有一邊必須是可以透光。OLED的技術依其所使用的有機薄膜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小分子OLED被稱為SMOLED、高分子LED則被稱為PolymerOLED。
雖然LED已成為照明業者主要發展的技術,但是另一個照明新技術OLED漸露頭角。OLED原先在顯示器領域,無論在小尺寸可攜式產品應用,或大尺寸TV顯示器,已對于目前主流LCD顯示器形成不小威脅。如今照明廠商進一步發揮OLED透明、輕薄、可撓等特性,開發出多樣化OLED新興照明應用,OLED在照明領域的應用將徹底顛覆照明在建筑傳統意義上的概念,出現真正意義上的BIL(Building-Integrated-Lighting),十分類似太陽能中BIPV的概念。
二、OLED在照明中的應用
OLED應用在照明用途,有許多特性與OLED朝「未來顯示器」發展方向有許多共通處,其中包括透明、輕薄、可撓等。在OLED朝透明化發展方面,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已開發穿透率達30%OLED顯示器,倘若該特性延伸至照明領域,亦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發光方式從顯示彩色畫面,轉變為發出白色光而已。飛利浦領先業界開發透明型照明用OLED面板,而日本有機Electronics研究所亦制作出透明度達70~75%的窗型OLED照明,上述兩款OLED照明產品透光度,已與一般玻璃幾乎無異,透明的窗型OLED照明產品在白天不需點燈時,與一般玻璃窗無異,并可讓太陽光從外面穿透進來,至夜晚時才需點燈,此設計兼具建物玻璃帷幕與照明雙重功能。當然,OLED另一個眾所皆知的特性為輕薄。即便OLED面板采玻璃封裝方式,整體厚度僅約1.5mm,此輕薄優勢應用在顯示器上,如Sony已上市的11吋OLEDTV,整機最薄部亦僅3mm而已;相對的,若進入照明產品應用,則OLED照明可服貼于天花板、墻壁上,甚至于可采隱藏式設計,例如設置于抽屜內部,當開打抽屜時,里頭的OLED照明即會自動發光。目前普遍使用的熒光燈管因為屬于線性光源,無法提供大面積且均勻的照明光源。具備輕、薄、軟、透明等特性的OLED照明適合大面積照明、擁有均勻亮度的照明新寵。有別于LED及熒光燈,OLED可以調整亮度與顏色,相當適于情境照明。在應用情境方面,OLED燈可以用于抽屜中,打開抽屜便會亮起,以便于尋找東西;或者也能運用于鏡子上,將OLED燈裝置于鏡子外側,用于補光以利補妝。也可以用在窗戶上,白天為透明的窗戶,夜晚點亮后則變為整片面光源。此外,展品照明也是OLED照明的應用市場,展覽品最怕受到紅外線、紫外線及熱的影響,可利用OLED燈的低熱特性,免除展品受到紅外線、紫外線與溫度的困擾,即使初期OLED照明產品價格偏高,但相較于價值更高的展覽藝術品,使用OLED燈仍是展品照明的良好選擇。OLED燈也可以運用在醫療環境中,像是嬰兒的黃疸治療,以往黃疸治療采用以藍色的熒光燈照射的方式,為了保護眼睛受傷會將其遮蔽,但OLED燈由于具備可調旋光性質,可保護接受治療的嬰兒眼睛;甚至也因柔軟特點,可做成如棉被一樣的黃疸治療工具。再者,也能用于手術燈,此面光源照明不會有陰影及照明死角,且散熱低,利于手術房的醫療環境。OLED朝超輕薄化設計仍持續進行中,封裝技術采薄膜封裝方式,使得OLED面板厚度可進一步降至0.5mm以下。薄膜封裝與玻璃封裝不同處在于,可減少上方玻璃使用,只使用1片下方玻璃基板而已,再者,若將下方玻璃基板改成塑料或薄膜金屬基板,則OLED照明厚度不僅更薄,且可作到撓曲的程度。
三、OLED在照明應用中的特點
OLED照明產品優勢不勝枚舉,不但具備可彎曲、柔軟等特性,在薄如糖果紙的OLED照明上任意打洞,也無損其維持正常發亮,甚至可以任意裁切。OLED應用在照明上具有輕、薄、光源分布均勻、可撓、多彩等優勢,打破傳統照明及LED照明體積大、僵硬、厚重(當LED加上散熱模塊時)等印象,也因OLED具上述獨有的特性,故能開拓其它照明技術尚未能進入的應用。LED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制造成本相當高,相應地LED燈具也相當昂貴。OLED照明設備解決了LED燈具成本的主要問題。同時,德國Frauhofe的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了發光效率達到100lm/瓦的OLED,而產業化的OLED也達到了50-60lm/瓦,效能低的問題有了進一步改善。同樣是固態照明的LED,在面光源的照明應用上,現階段制作方式仍須使用擴散板或導光板,但這會使其高發光效率降低。反觀OLED不須使用擴散版或導光板,也可達到高發光效率。另一方面,就技術層面而言,LED發熱量大,需要散熱機構,但OLED照明卻不需要。OLED燈在透明度及散熱效果、薄型化具有較高產品優勢,適用于大面積面光源,開關速度快,而針對燈源所呈現的區域性現象,如歐盟地區偏好暖色系光源,亞洲地區,如日本、大陸等地則喜歡較為明亮的白色光源,OLED燈也能調整顏色符合各種顏色需求。再者,材質柔軟、易于裁切、造型輕薄,及低驅動電壓等特性,相當符合環保問題。然而,具備多種優勢特性的OLED燈為何仍未量產,主因在于亮度、使用壽命與發光效率三大問題。再者,制作量產時仍須注意整面亮度均勻度及演色性(CRI),演色性越高,視覺所看到的色彩才越真實,因此,CRI必須做到八十以上。雖OLED仍有許多改善空間,但預估2010~2011年將小量進入商品化市場,初期若善用OLED照明在市場特殊應用開拓其它照明技術尚未能進入的領域-如狹小空間的汽車及飛機照明、與玻璃帷幕結合的透明照明、甚至可攜式小型照明等,亦能發揮OLED于照明領域特有的優勢。
現在有一門新學科叫OLED光學,用以解決OLED中的光學問題,其于照明領域發展將不容小覷,OLED將提供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照明新應用及新設計,與其它照明技術呈現顯著區別。
四、OLED在行動
OLED于顯示器的應用亮眼,其照明創新應用也不遑多讓,OLED照明由于輕薄柔軟、易攜帶、環保、透明特性,適于大面積、情境照明,而從西門子、Frauhofer、IPMS、飛利浦、Osram、GE等國際大廠相繼投入該領域研發,掀起一波OLED照明的創新應用風潮、可看出OLED照明背后所蘊藏的龐大商機。由于OLED燈可望成為未來照明的新主流,不少廠商也積極投入研發,歐洲、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地都采用項目方式進行研究。
項目研究主要以高效率與高壽命為研發主軸,如歐洲OLED100.eu項目,更值得注意的是,為求OLED照明早日商品化,歐洲OLED100.eu項目甚至將價格也列入研發考慮中,促使OLED照明具備市場競爭價格。參與此項目的廠商包含西門子、Frauhofer、IPMS、飛利浦、Osram等,其中不乏國際照明大廠,而這些廠商甚至還包含上游材料商與設備商,足以見得OLED照明成長力道。全球投入OLED研究的廠商,根據統計約五十六家;其中二十七家廠商投身材料的提升,占整體投資廠商48%,如此高比例數據也突顯材料提升的困難性,而Osram、飛利浦和GE等國際照明大廠則投入專利布局。2007年1月飛利浦、Osram兩家公司將OLED與LED專利交互授權,宣告一起開拓固態照明市場。在2004年,飛利浦就已放棄了OLED顯示器的研發,改投入OLED照明研究,同時,飛利浦開始向照明設計師與藝術家說明OLED照明產品,使他們掌握OLED照明設計,以促使下游廠商采購OLED照明相關商品;而Osram則于2007年1月,結束OLED顯示器工廠,專注于OLED照明的研發,Osram把OLED燈應用在玻璃基板上,可將整片OLED燈組合為一個臺燈,或組成面光源的照明;GE則專注于軟性的OLED燈,于2007年12月發表軟性OLED照明相關產品,甚至于圣誕節時,將其產品纏繞成圣誕樹形狀,顯示不須利用LED或燈泡當作圣誕樹的燈源,可以輕薄、柔軟的OLED燈代替。利用印刷技術把OLED應用在大面積、軟性的物品表面,不算什么新鮮事,不過在由芬蘭VTTTechnicalResearchCenter所主導的ROLLED計劃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軟性OLED物質,能利用滾動條式(roll-to-roll)印刷技術大量生產,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加快生產速度,使得OLED的成本低到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樣物品上,從產品包裝到名片,都不成問題。這種OLED物質壓縮在阻濕性薄膜中,厚度只有三到四張白紙厚,像是用來測量產品包裝內食物新鮮度的感應器,甚至是防止產品拷貝,都在其應用范圍內。另外,比利時AGFA-GevaertNV、荷蘭飛利浦研究所(PhilipsResearch)、荷蘭HolstCentre、比利時IMEC及荷蘭TNO宣布,試制出了用高導電性透明樹脂電極代替ITO的12cm見方柔性OLED照明面板。該成果是在以采用印刷工藝制造柔性OLED照明為目標的EU項目「Fast2Light」的協助下取得的。低溫工藝下,ITO難以確保導電性的問題。而此次采用的透明樹脂的導電性較高,且適合使用涂布法,因此易于采用印刷工藝。該透明樹脂是AGFA作為膠卷專用的防靜電材料而開發的Orgacon。以OLED組件也可以使用的導電性樹脂PEDOT/PSS為基礎。目前,三洋電機和東京工業大學等也在積極研制這種材料。一般OLED照明面板的透明電極,多為層迭ITO薄膜和PEDOT/PSS薄膜的結構。此次,通過以Orgacon代替ITO,透明電極的導電性提高了約6倍(AGFA)。制成的OLED照明面板提高了印刷工藝的比例,如在透明電極上制做的布線圖形也采用了噴墨印刷等,底板使用金屬箔,可以任意彎曲。飛利浦樂觀表示,OLED燈可于2009年正式量產,GE則認為2010年量產,另外如Lumiotec、KonicaMinolta、Osram則表示于2011年于市場見到OLED燈的商品化。
五、小結
由全球照明應用分布可以發現,早期燈泡占有主要比重,而隨著LED量產后逐漸霸占照明市場,2011年OLED開始進入照明環境將于2020年可望占據整體照明市場14.3%。而OLED燈與LED兩者固態照明比重也將躍居燈源一半以上的照明市場,其高發光效率與長時間的使用壽命將為市場照明帶來革新,2020年OLED燈將在照明市場上看140億美元的市場值,成為照明新霸主。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