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成立首個臺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
摘要: 工研院于6月29日號召晶電、億光、臺肥、屏東科技大學、臺灣大學等20個以上產學研團體,總計87名以上會員代表,成立了第一個“臺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整合材料端、設備端、系統及市場端,打造產學研界跨領域合作平臺,奠定國內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基礎,開啟臺灣投入植物工廠發展的先河。
新世紀LED網訊:近日,工研院于6月29日號召晶電、億光、臺肥、屏東科技大學、臺灣大學等20個以上產學研團體,總計87名以上會員代表,成立了第一個“臺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整合材料端、設備端、系統及市場端,打造產學研界跨領域合作平臺,奠定國內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基礎,開啟臺灣投入植物工廠發展的先河。
工研院將以跨領域整合的方式,將各單位的專業技術結合至植物工廠中,打造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像是單位可共同針對植物特性,開發適合植物生長的LED燈,并進行光照、光源的改良。
臺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工研院材化所所長蘇宗粲表示,臺灣現有的溫室工程技術,面臨植物生長監控、單位體積產量、產期調控、節能、病蟲害自動偵測與防災等技術問題,在發展植物工廠之際,也必須將這些問題納入,才能有效解決。
協會籌備處主任委員劉佳明指出,植物工廠能以穩定量產方式生產作物,更有具低能耗、高生產效率、減省人力的特點。未來在面臨糧食短缺的壓力下,植物工廠的市場需求將遽增。同時,植物工廠將大量采用LED照明,晶電、億光、廣運、志圣及臺肥等廠商,將同步受惠。 植物工廠概念緣自于歐美設施栽培農業,是指環境可以控制,并且可依照計劃,允許全年無休的量產植物場所目前已有日本、美國、荷蘭等國開始發展。
植物工廠概念最先緣自于歐美設施栽培農業,目前已有日本、美國、荷蘭等國開始發展,預估2012年新建與維修市場將可達到美元720億產值。
“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是指環境可以控制且可依照計畫允許全年無休的量產植物的場所,而量產植物需要兩大條件,第一是生長環境可以控制,第二是減少植物生長的逆境。如在溫室中的光量控制需要以遮蔭網遮掩過多的陽光,也需要以人工補光補足陽光的不足;當然也需要溫、濕度的調控,像這種允許全年穩態量產的設施就稱之為「植物工廠」。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