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醫療應用齊綻放 LED取代傳統照明邁大步
摘要: 隨著中國大陸不斷拉高發光二極體(LED)產能,促成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為維持一定的毛利,臺灣已有廠商采取LED上游磊晶廠、中游模組廠與下游封裝廠垂直整合的策略備戰,并藉由優化價格競爭力后,開始朝向大規模的LED戶外或醫療照明領域發動攻勢。
臺灣及中國大陸的LED產能已名列世界前茅,而兩地相關業者正透過供應鏈垂直整合或新型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進一步降低LED路燈照明的建置成本;在此同時,隨著LED價格持續下降,LED醫療照明市場也在臺、日廠商積極投入下快速興起。
隨著中國大陸不斷拉高發光二極體(LED)產能,促成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為維持一定的毛利,臺灣已有廠商采取LED上游磊晶廠、中游模組廠與下游封裝廠垂直整合的策略備戰,并藉由優化價格競爭力后,開始朝向大規模的LED戶外或醫療照明領域發動攻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十二五計劃對節能應用高度關注,驅使地方政府、能源管理公司及LED業者三方醞釀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EMC)的全新商業模式成形,將讓LED路燈發展邁出風馳電掣的腳步。
新商業模式崛起 LED路燈普及有望
LED路燈商機誘人,但龐大的初期布建成本往往刷下一大票有意搶進的廠商,為跨越建置資本雄厚的門檻,業界正掀起一波上下游垂直整合風潮來壓低生產成本,并維持毛利。此外,中國大陸近期亦興起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藉由LED業者與能源管理公司合作,來分散成本壓力,也為LED路燈發展注入一股新動能。
中、日、韓及臺灣的LED產能競賽持續擴大,未來誰能掌握更多通路以打入全球市場,將成致勝關鍵。
LED照明全面取代傳統照明的趨勢愈漸明朗,單就全球LED戶外照明市場而言,2016年可望成長至10億歐元,故現在正值LED廠商搶占市場一席之地的關鍵時刻。以路燈應用為例,光是臺灣路燈建置量即高達近一百六十萬座,但囿于政策不明及LED價格偏高等因素,目前滲透率僅2%,故已有業者為搶攻其余98%市場,積極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將單一LED產品整體價格壓至最低,以趨近傳統照明的價格帶,進一步加快LED路燈取代傳統路燈的時程。
LED封裝大廠億光,即是目前最大動作啟動LED供應鏈垂直整合的廠商,除推出自有LED品牌“Everlight”以消化產能外,并積極切入上游磊晶供應鏈,于今年8月取得磊晶廠泰谷的經營權。吳東璟透露,億光已掌握上游的磊晶段產能及自家的LED照明應用品牌出海口,現階段更亟欲拓展事業版圖,瞄準中游的晶粒制作與模組廠。他也預期,億光未來還會持續以轉投資或購并方式納入更多LED供應鏈的關鍵能力,進一步以一貫化的生產流程及服務提升LED價格競爭力。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為因應LED路燈初期可觀的布建成本,中國大陸近期也掀起一股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的發展潮流,該模式系由能源管理公司主導,在評估好某一地區LED路燈建置案的節能效益后,進而與地方政府協商簽訂5~10年的合約,并先向政府收取未來5~10年固定的電費,再尋求LED業者合作,共同分攤為該地區執行大規模LED戶外照明更換的建置成本。
該模式好處在于導入LED路燈后所省下的電費,即為主要的獲利來源,并由能源管理公司與LED廠商進行獲利拆帳,不但可為雙方分散成本壓力,亦可加快投入成本回收速度,而地方政府亦可逐步將轄區照明“免費”更換成LED形式,待合約終止還能享有后續節能效益,形成三方互利局面。因此,初期投入資金巨量的LED路燈建案已逐漸朝向此一方向發展,可望加快取代傳統照明的腳步。
舉例來說,由科銳(Cree)與東莞勤上光電共同執行的深圳高速公路LED照明工程已于日前竣工。由于總長度120公里共布建一百五十萬顆LED的成本驚人,故全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節省的電費來支付專案部分投資,以免除初期建置與后續維護成本高昂的后顧之憂,不僅縮減業者布建LED路燈的投入成本,能源管理公司也能大賺節能財。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