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推動廣東LED產業“兩頭突破”
摘要: 首先,協同創新有效整合了科技資源,共同攻克LED核心技術,開發關鍵設備。從世界科技發展規律來看,技術的創新主體愈發多樣化,導致創新資源分布在不同的創新主體之間。要完成一項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往往需要多機構、多部門、多企業等的協作配合方可實現。LED是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技術領域,涉及照明、機械設備、電子信息等行業。
突出重點高效
推進LED產業協同創新
根據協同創新的發展思路,廣東在LED核心技術攻關和市場推廣應用兩個方面,突出重點,創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制定實施產業技術路線圖,科學規劃協同創新路徑。要提高LED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必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形成協同效應,把創新鏈融入到產業鏈中來進行,避免科技與產業相脫節的現象。這就要依靠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科學規劃和指引。近兩年,我們組織高校、科研院所、LED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專家,集思廣益,系統規劃,繪制了廣東省LED產業技術路線圖,使政府和產業界更清晰地把握LED產業的主流產品、產業目標和核心技術研發方向,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基于產業技術路線圖,LED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大學共同凝練出了重點攻關項目,使得科技創新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率。全省LED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累計達9121件,LED授權專利數量為1270件,雙雙名列全國第一。其中,全省LED芯片制備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1693件,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引領產業逐漸向高端環節延伸。
二是推動產學研緊密合作,集成優勢資源聯合攻關。全國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與廣東20多家LED骨干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了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省部產學研創新聯盟,共建LED照明行業重大創新平臺,共同攻克行業發展的共性技術,推動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到廣東轉化和產業化。今年8月,廣東省科技廳又牽頭組織了21家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聯合組建了“廣東省半導體業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以該聯合創新中心為紐帶,引導產業鏈上下游或技術互補型企業、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結成聯盟,聯手攻克了一批LED核心關鍵技術。如南海旭瑞光電公司研制的藍寶石襯底激光剝離專利技術可將大功率LED芯片成本大大降低,廣州晶科公司首創基于硅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大功率倒裝焊LED集成芯片,通過重組封裝技術路線為下游企業降低光源成本30%―50%。
三是建立部門聯合和省市聯動機制,實施推廣應用示范工程。廣東省政府于2009年成立由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經信委、財政廳、建設廳、南方電網、質監局、知識產權局、金融辦等部門組成的省LED照明技術及產品推廣應用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統籌、協調、推動LED照明產業發展,具體指導地方開展LED照明產品的推廣應用工作。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河源、肇慶等市積極行動起來,以聯合舉辦專題論壇、承擔重大科技專項等多種形式,與省科技廳等部門展開合作交流,建立了省市聯動機制。在部門聯合和省市聯動的框架下,廣東先后組織實施了“千里十萬”大功率LED路燈產業化示范推廣工程以及綠色照明示范城市專項行動。今年又啟動廣(州)樂(昌)、博(羅)深(圳)等新建高速公路的LED照明示范工程建設。截至2011年9月,全省安裝LED路燈超過26萬盞,示范路段2500多公里,規模和進度位居全國前列。預計全年“綠色照明示范城市”示范應用規模將突破40萬盞,助力珠三角打造世界級LED照明應用綜合示范區。
四是創新商業模式,加快市場推廣應用。在“企業+用戶+銀行”模式的基礎上,廣東探索形成了“EMC+供應鏈管理+金融”的商業模式,有效地將服務鏈、資金鏈與產業鏈協同起來,保障了生產、消費和金融三方利益最大化,協同解決創新產品推廣難的問題。最近,加強與南方電網、廣晟集團等大型企業的協同,積極探索“EMC+電網+金融”等新商業模式,不斷加速LED照明產品的推廣應用。
完善促進LED產業
協同創新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廣東圍繞LED產業發展需求,一方面用好用足國家促進自主創新和培育新興產業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出臺扶持LED產業發展的新政策。
一是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每年投入4.5億元,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重點用于突破核心技術、開展應用示范、建設創新平臺和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支持LED產業發展。
二是落實LED創新產品采購和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重點扶持LED企業創新發展。近年來,認定了一大批LED高新技術企業和自主創新產品,落實企業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在政府采購、示范工程建設等方面對LED企業和產品給予傾斜支持,進一步促進全省LED產品應用及產業發展。
三是出臺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圍繞LED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科研團隊和科技領軍人物。例如,去年引進了由甘子釗院士領銜的寬禁帶半導體研究省級創新科研團隊,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ED上游技術及裝備,在東莞市中稼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我國第一條專業的氮化鎵襯底生產線,并完成激光剝離設備的產業化,自主研發新產品多個,使廣東逐步成為半導體上游材料的研發生產基地。同時,利用“啞鈴型”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加強與LED國際機構的對接合作,組成了國際化的科研團隊。
四是實施技術標準引導政策。廣東省科技廳組織高校、檢測機構協同攻關,在全國率先發布LED路燈產品標桿評價體系,通過“打擂臺”的方式獲得代表行業產品創新水平的標桿指數,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和分級,有效突破了LED產品標準滯后于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行業瓶頸。
文章來源:科技網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