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九條”臨危受命 是否可以力抗倒閉潮?
摘要: “國九條”的出現,是要趕在小微企業倒閉形成巨潮并即將席卷業界之前試圖著力挽狂瀾。如同一切政策新令的頒行,有人欣喜有人愁。那么,“國九條”究竟是積極者眼里的“及時雨”,還是消極者耳中的“只聞雷聲不見雨”?通過它又能否有效遏止這個傳說中的“倒閉潮”,成為眾多小微企業九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10月12日,國務院專門研究確定了9條關于支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國九條”的出臺,彌漫著那一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的倉猝氣息。它的出現,是要趕在小微企業倒閉形成巨潮并即將席卷業界之前試圖著力挽狂瀾。如同一切政策新令的頒行,有人欣喜有人愁。那么,“國九條”究竟是積極者眼里的“及時雨”,還是消極者耳中的“只聞雷聲不見雨”?通過它又能否有效遏止這個傳說中的“倒閉潮”,成為眾多小微企業九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國九條”遏止倒閉潮關鍵是否有“對癥下藥”
“國九條”能否阻止倒閉潮蔓延?很多業內人士都想知道,要就這個問題看出端倪,首先我們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國九條”,以及理清倒閉潮蔓延的根源又是怎么的一回事?因為要去除頑疾,第一個關鍵還是在于有否依照醫理去“對癥下藥”。“國九條”的內容我們可簡單地濃縮為一句話:“金融、財稅齊出手,小微企業齊解憂”——其重點是既從加強信貸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完善金融監管和規范民間借貸等方面,拋出了六條金融措施救市,以改善小微型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又從加大財稅扶持和擴大扶持資金規模等三方面著手,以減輕小微型企業的稅收負擔。最終以達到協助小微企業化解危機為目的。
大致明白了“國九條”是怎么的一回事后,與“藥方”對應的是“癥結”,下面就先來初步了解一下LED企業被倒閉潮風暴陰影籠罩的成因。近年來,國內led產業邁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然而各產業蜂擁加入LED市場,并投入龐大資金的火熱趨勢,卻直接導致了2011年下半年面臨著市場失速危機。于是,近期LED業界也開始了紛紛驚嘆:國內LED產業即將進入淘汰賽,約一成企業將面臨退出!
回顧起來,繼協鑫光電退出LED磊晶產業,深圳鈞多立也驚爆出老板毛國鈞的“跑路”丑聞,這是一家2010年銷售額上億,并曾獲深圳光電子行業10強的明星企業,業界頗為之震驚,并紛紛從中隱隱嗅出了LED泡沫破滅的不祥味道。據知情人士透露,鈞多立曾有逆市擴張的舉動,在四川等地均有投資設廠,企圖搶攻LED照明商機,風風火火的背后,公司負責人卻拖欠200多名員工2個月工資,并欠銀行、供應商債務數千萬。當中包括拖欠建設銀行龍華分行貸款3000萬元,拖欠中化集團遠東國際租賃公司1728萬元,拖欠供貨商已登記款項1200多萬元。更有媒體報道,其拖欠擔保公司3300萬左右,甚至還有一些尚未浮出水面的高利貸。
受外圍經濟不景氣影響 照明企業倒閉頻仍
鈞多立的窘況不是獨例,而是行業里的冰山一角。受外圍經濟不景氣影響,“中國LED之城”深圳一股LED廠商倒閉潮的勢頭逐漸顯現。日前,業內小有名氣的博倫特光電也卷入債務危機而倒閉,引起了不小的躁動。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王殿甫便曾道出,今年深圳倒閉的LED生產企業已達80余家。然而,這卻可能只是目前臺面上公布出來的“保守”數字。縱觀今年的情況都不樂觀,預計明年行業發展仍面臨較大壓力。業界早前就曾有人表示,在官方大力支持LED照明發展下,國內LED產業近年來一直處于投資過剩,以上游業者來說,目前約有90家LED晶粒廠,但也有約9成處于虧損,至于下游封裝應用廠數量眾多,規模不一、參差不齊,深受2011年市場需求低迷影響。而這些影響將要持續多久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對于LED企業頻頻倒閉的現實,深圳市照明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彭杰認為數目“正常”。“預估計明年還有一批企業支撐不了要倒閉,因為LED行業入門門檻很低,二三十萬也能做,總投入一兩千萬元也正常。那些倒閉的中小企業,一半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獨立品牌的。”據知,目前大部分LED的采購方還是來自政府采購,參與各種工程項目,但普通消費者對LED的接受度并不高。而且LED燈具價格比起節能燈還是高出很多倍,消費者更愿意買普通燈具和節能燈具。同時,深圳LED產品還面臨著出口難的問題。彭杰表示:“今年出口量明顯降低,是因為國外仍受金融危機影響,而且最近中國匯率一直在升,導致國外購買力下降。”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