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為什么對LED產品不感冒?
摘要: 消費者為什么對LED不感冒?生產企業和終端市場商家發現,LED較高的價格并非直接原因,關鍵在于消費者無法得知多付的價錢能夠換來什么性能,其中直接原因則是LED產品包裝出現問題。
通過EMC(合同能源管理機制),LED在室外照明領域逐漸鋪開。但讓整個行業尷尬的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終端市場卻無人買單。
消費者為什么對LED不感冒?生產企業和終端市場商家發現,LED較高的價格并非直接原因,關鍵在于消費者無法得知多付的價錢能夠換來什么性能,其中直接原因則是LED產品包裝出現問題。
在本周三舉行的“LED包裝標識標準研討會”上,美的LED、佛山照明、國星光電等照明龍頭在佛山質監局達成共識,將借鑒國際標準,制定出本地企業聯盟標準,佛山LED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將按照聯盟標準來進行產品包裝。
消費者“看不懂”LED
價格曾經是LED推向市場的“硬傷”,即便是政府和企業采購也只能用EMC模式解決資金問題。但現在,LED價格正逐漸摸到普及的門檻。
據了解,近年來芯片價格以每年約20%的速度下降,目前節能燈價格一直穩定在6―10元,而一般的LED燈價格已經從50―300元降到30―100多元。業內人士透露,2011—2012年將是LED與傳統照明價差下降最快的時間段,LED照明滲透率將在此期間產生跨越式的增長。
然而,LED的價格仍然與節能燈存在數倍的價差,這使得對節能不敏感的普通市民很難接受。“去年全國照明聯盟宣布LED銷量達1200億元,但我們在終端市場進行考察時卻發現,終端對LED幾乎不了解。”廣東照明電器協會會長全健曾向記者表示,政府大力推廣,媒體也有很多報道,但在終端市場,為LED埋單的用戶卻很少。
生產企業和終端市場商家甚至發現,即便能夠承受價格的消費者也不會購買LED。佛山千燈店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同一類型的LED照明產品,不同牌子的參數區別很大,也不齊全,消費者沒法辨別。“消費者想知道自己多付的價錢能夠換來什么性能,但從包裝上看不出,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向消費者解釋。”
業內人士坦承,目前終端市場除了知道LED節能以外,對其它特點一無所知。“當初,節能燈以與白熾燈相近的使用接口,迅速方便的取代白熾燈,但LED卻是完全不同的產品,終端使用起來存在很大困惑。”全健說。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