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燈”入市需有嚴格標準
摘要: 節能燈不節能的問題,不僅暴露出節能燈生產上缺乏“規矩”和“標準”,而且暴露出市場監管不力。因此,北京消協披露的節能燈問題,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盡快研究出臺相關市場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別再讓假冒偽劣的節能燈,堂而皇之地進入市場。
光效高、顯色好、壽命長的節能燈成為市民家中常見物品。但北京市消協3月31日發布的節能燈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有24.73%的節能燈達不到節能效果,同時有32.08%的節能燈虛標功率。(4月1日《北京晨報》)
隨著家庭住房條件的改善,特別是住房面積的增大,電燈的使用數量明顯增多。比如,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等,需要頂燈、吊燈、壁燈、臺燈、地燈等十多只電燈。如今,居民的節能意識也在日益增強,為了提高照明效果及省電,許多家庭普遍購買、使用了市場上推銷的各式各樣的“節能燈”。然而,僅在北京市場上,竟然有24.73%的節能燈達不到節能效果,同時有32.08%的節能燈虛標功率,這種狀況,無疑令人大跌眼鏡。
在號稱監管很嚴的北京,節能燈市場上尚且存在這么多的問題,放眼全國的節能燈市場,其狀況恐怕更加令人難以樂觀,每天不知有多少家庭在被劣質的、無良的節能燈所忽悠。說起來,這的確不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的事情。那么,節能燈不節能,消費者被忽悠,其原因何在?想必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無市場準入標準使然。據報道,目前節能燈產品不是國家強制認證產品,市場準入門檻較低。既然節能燈產品不是國家強制認證產品,自然也就沒有“標準”來衡量和約束,由此使得目前國內市場上節能燈生產企業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企業為追求利潤,故意高標功率或用低價質劣的元件裝配。其二是市場監管跟不上。目前在燈具市場上,假冒偽劣的節能燈還是比較多的,但是,許多節能燈的外表,卻打著“檢驗合格”的標簽,讓消費者難以鑒別真假。
其實,國家積極倡導推行使用節能燈,目的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挖掘節能潛力,增強居民的節能意識,減少日常家庭用電上的資源浪費。但一些節能燈缺乏節能作用,使節能目的難以實現。
節能燈不節能的問題,不僅暴露出節能燈生產上缺乏“規矩”和“標準”,而且暴露出市場監管不力。因此,北京消協披露的節能燈問題,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盡快研究出臺相關市場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別再讓假冒偽劣的節能燈,堂而皇之地進入市場。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