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燈合同能源管理遭遇“水土不服”
摘要: 推廣中的遭遇頗耐人尋味。三個城市中,成都與長沙接受很快;而武漢,盡管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但面對推廣,業主們的第一反應不約而同:免費是不是陷阱?再三確認不是陷阱之后,又會有新的想法:利潤怎么樣分更好?
去年9月,武漢神華節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長沙和武漢,幾乎同時啟動一項工程:免費安裝節能燈,節約的電費公司與業主分成獲利。昨日神華公司透露,工程啟動大半年,長沙安裝了1萬盞節能燈,家鄉武漢只有5000盞。
今年剛啟動2個多月的成都,也快速地“武裝”了2000多盞,速度同樣遠高于武漢。
節能改造不需要業主投入一分錢,由相關公司免費安裝,節約的電費分成,這是當下國際國內皆流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對于業主而言,初期零投入,后期節約電費和維護費用,能與節能公司雙贏。
去年,神華推出12瓦的LED日光燈,特別適合24小時的地下車庫使用,亮度相當于40瓦普通日光燈,但節電70%,使用壽命長達3萬小時。
去年9月至今,神華陸續在長沙、武漢、成都三座城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這一新產品。
推廣中的遭遇頗耐人尋味。三個城市中,成都與長沙接受很快;而武漢,盡管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但面對推廣,業主們的第一反應不約而同:免費是不是陷阱?再三確認不是陷阱之后,又會有新的想法:利潤怎么樣分更好?
推廣的初期,分賬一般是六四開,即神華拿六,業主拿四。在長沙與成都,用戶多數更關心自己節約了多少電費,至于與神華的分成,并不十分計較。而在武漢,許多業主堅持認為,自己給神華提供了賺錢的機會,理應拿大頭。
顧慮重重,武漢節能燈的應用遠落后于長沙與成都。目前,神華在武漢僅與百步亭、濱江苑等12個小區“落地”,免費更換日光燈管5000多支,每年節電可達120萬度。
市發改委相關人士坦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工業方面也已在漢推廣幾年,結果同樣“不太理想”。
神華公司很無奈也很困惑:武漢發軔的技術,本以為在家鄉運用起來會更順暢,如今卻偏偏“慢半拍”,這究竟是武漢人的性格問題還是觀念問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