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聰:博物館照明中傳統光源為主LED為輔
摘要: “目前在國內,博物館照明還是以傳統光源照明為主,LED光源照明為輔。但是LED室內照明產品的發展勢頭很好,LED燈具在博物館照明中應用的比例也是越來越高。”曾主導了福建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館、日本世博會中國館、湖北省博物館、深圳博物館及近期廣東省博物館照明改造的廣州名實照明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黃敏聰說道。
“目前在國內,博物館照明還是以傳統光源照明為主,LED光源照明為輔。但是LED室內照明產品的發展勢頭很好,LED燈具在博物館照明中應用的比例也是越來越高。”曾主導了福建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館、日本世博會中國館、湖北省博物館、深圳博物館及近期廣東省博物館照明改造的廣州名實照明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黃敏聰說道。
近日,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全面免費向觀眾開放。為更好地展現出珍貴無比的文物效果以及向觀眾提供良好的視覺環境,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采用了大量的LED照明技術。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在遵循相關標準或法規的基礎上,廣泛運用LED新技術,以光影響建筑,在展品、建筑和觀賞者之間營造出寧靜、和諧的整體場景氛圍,提升了展品的藝術價值,打造出科技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的LED照明改造工程,預示著LED照明產品繼酒店、商鋪、辦公場所之后,開始在博物館照明領域全面開花。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在博物館的內部,有門廳、文物展廳、文物庫房、準備室、會議室、研究室、圖書室等各種房間,其中展廳是主要部分。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各個區間對照明的要求也不相同。
博物館照明要考慮安全、便利和節儉三個方面。安全分為人員安全及文物藏品安全。這就要求文物展廳要滿足通透明亮的視覺要求,保障人員進入不會磕磕碰碰造成人員和藏品的損害,同時要求燈具產品滿足安全技術防范的照度要求;便利是指滿足人員對展品的細部觀察要求,提供觀察質量;節儉則是對用電量做出了要求,需滿足節能環保的需求。
據了解,博物館文物在展示過程中,易受光照環境的紅外及紫外輻射影響,造成文物的老化損壞,使文物安全性得不得保障,但由于LED技術的不斷發展,LED光源的優勢特性逐步讓人看到希望——LED是綠色光源,光譜中單色性好,沒有多余紅外、紫外等光譜,因此一經問世,就被業內人士認定為最適合博物館照明的新興光源。隨著LED產品越來越受關注,一些國際知名博物館燈具廠商也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發生產LED燈具上。
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國博物館照明卻并不如預期般追捧LED光源,國內博物館照明仍以傳統光源為主。究其原因,在采訪中黃敏聰告訴阿拉丁照明網記者,“LED進入博物館室內照明,其性價比問題是攔路虎,另外LED燈具的配光角度也是問題,”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LED照明產品的購置價格過高,是傳統節能燈的6倍;LED照明產品由于仍處于發展時期,其性能尚不穩定,燈具眩光、均勻度、可靠性等問題仍然存在。
但在投資者看來,LED作為新興產業之一,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十二五規劃”對LED發展目標進行了明確描述,旨在2015年半導體照明占據中國國內通用照明市場30%以上份額,產值預期達到5000億元,并積極推動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進入世界前三強。
“整個LED產業都受到了國家支持,LED作為一種新的光源,是以后的發展方向,而且LED技術在不斷進步,幾年前我們還不敢想象,現在這種新興光源已經開始得到應用了。”黃敏聰對記者說。“國家要增大LED產品這部分的投資力度和研發能力,缺乏研發力量,是最致命的。”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