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是LED路燈自主創新的天敵
摘要: LED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任重道遠,在推廣LED產業的時候,行動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是行動前的深思熟慮也是不容忽視的。
全球提倡低碳生活,LED成為全球矚目的新一代環保光源。目前,我國已將半導體LED照明列入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已經初步形成外延片生產、芯片制備、封裝集成、LED應用的產業鏈。此外,國家注重LED產業推廣,10月中旬全國首個LED主題園落戶廣東科學中心之際,“粵港臺LED產業設計高峰論壇”同期舉行,來自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趙海天教授談及LED路燈發展問題時表示,在當前機遇下,自主創新顯得尤其重要。他通過問答的形式分析了自主創新的可行性。
模仿濫造與簡單替換是LED路燈的死穴
目前,LED應用與研發主要是用LED與傳統光源進行簡單的替換,幾乎所有LED廠家統統沿用傳統路燈的設計思路,追求幾十瓦、上百瓦的大功率LED路燈以求與目前的HPS燈造型、安裝方式完全相同或兼容,導致當前LED路燈及安裝方式幾乎全部以適用于HPS光源的“蛇頭(平板蛇頭)燈”為標準進行設計和制造,而非以LED發光規律為出發點進行研發。
模擬、仿造、沿用至今的常規照明路燈多種“蛇頭”形狀制作,從國內現有參與制作LED路燈的企業廠家來看,大部分是沒有制作過路燈,對路燈制作的技術具體要求比較模糊、互相參照模仿,以常規傳統“蛇頭”形狀制作居多,當今LED路燈矩形狀的重量與風阻影響著路燈的改造安裝,在光學配光和維護要求上與其常規氣體放電燈燈具相比難度較大,特別是直接使用方反應強烈,給應用推廣帶來了困難。
在論壇上,趙海天認為,以LED光源替換HPS光源,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處理眩光問題。眩光是由燈或燈具過高的亮度直接進入視野造成的,眩光效應的嚴重程度取決于光源的亮度和大小、光源在視野內的位置、觀察者的視線方向、照度水平和房間表面的反射比等諸多因素,其中光源的亮度是最主要的。不論是大功率還是小功率,配光處理不好的話是有眩光的,現在好多LED燈具為了達到光效,選用透明面罩,效果很差。
第二個是無效照明問題。目前,多數的公共空間如走廊、步行梯、停車場、衛生間、電梯、馬路。一般是靠燈具長時間照明,而這些地方有時卻空無一人,電能被白白消耗。所以最省電的技術不是在燈的瓦數上,而是如何讓燈變得更智能,更人性化。沒人使用的時候可以進入“休眠”狀態,有人出現又會慢慢被喚醒。
此外,是可見度的問題。斑馬線效應和在空氣污染嚴重,下雨有霧的天氣的環境中,造成燈亮地面不夠亮的現象,因此,要降低能耗,而又不影響照明可見度這個最終目標的前提下,最重要的主攻方向就是努力提高照明的總均勻度。良好的照明總均勻度,就可以適當地降低照明的平均亮度,這樣能達到同樣的識別辨認物體的視覺效果,同時又能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事實表明,以LED光源替換HPS光源并不是照明方式的改變,也不可能解決高位燈照明方式存在的問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