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燈具市場無序化競爭嚴重 標準如何統一?
摘要: 數月來,歐盟、美國進口產品標準的提高為LED燈具行業再添陰霾,這也意味著全國共8000多家LED企業的出口之路將更難走。競爭國內,大廠拼不過小廠的價格,小廠很快就死掉;競爭國外,產品不合標準導致出口受阻,市場難收。
檢測意識參差不齊
現階段,我國對于LED燈具檢測依據燈具本身的類別和不同地區的法規分為強制和自愿兩種。
記者采訪多位LED企業相關人士后發現,不少LED燈具大企業都會自愿嚴格執行非強制部分的檢測。在他們看來,盡管這樣會增加一部分的成本,但更利于取得消費者信任,也更利于打入國際市場。
那企業參與檢測的情況如何呢?關俊超表示,企業的檢測意識參差不齊,相對來說,規模較大的企業和知名企業比較重視檢測和質量提升。
而談到檢測中出現的問題和對企業的期許,關俊超則說:“客戶普遍對檢測過程中出現的不合格問題比較頭疼,整改反應比較慢,從而整個測試進程就會拖長。希望企業能注重專業檢測人才的培養,更好地配合檢測機構,從而高效快捷的完成測試,取得更多、更大的商機。”
如何統一標準
現今,雖然全國LED企業多達8000多家,但半數以上都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很多LED廠家的上、中、下游產品也未實現整合。如果檢測起來,進口的和國內的混合在一起,不同廠家生產的“部分”混合在一起,標準會不會不好統一呢?
關俊超表示,“如果都是依據標準檢測,標準間差異并不會太大。因為大部分地區的檢測標準都是跟隨IEC標準體系的。北美有自己的標準,但是也會采用IEC標準的一些項目,或很多檢測項目與IEC標準相同,因此檢測項目和方法都大同小異。”
除此,LED燈具核心技術的缺乏也直接導致了價格的“水漲船高”。現今,尚未有LED企業大規模的進軍到民用市場。在“商用”和“民用”領域,LED燈具檢測又會不同嗎?
關俊超解釋道,“檢測標準是依據產品的具體使用場合和安裝方式來劃分的,不以商用和民用來劃分。比如一個嵌入式LED筒燈,它用的標準是IEC 60598-2-2,如果你用在商場或工廠車間,它就是商用的,用在居民家里則是民用的,但檢測標準完全相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