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爭端之下 中日LED廠商命運幾何
摘要: 如果中日兩國沖突繼續升級,在全面戰爭開始之前,從旅游到貿易必將先受到全面沖擊。那么,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日間的LED產業合作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近日,就釣魚島爭端問題,中日關系日趨緊張。日本宣布對釣魚島“國有化”引起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反制日本,抵制日貨”運動風生水起。關于抵制日貨的呼吁書,在網上被廣泛轉發,其具體內容是“日本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現排最前,特別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若中國人1個月不買日貨,日本將有數千家企業面臨破產,若6個月不買日貨,日本將有一半人失業,若1年不買日貨,日本經濟將徹底瓦解”。
如果中日兩國沖突繼續升級,在全面戰爭開始之前,從旅游到貿易必將先受到全面沖擊。那么,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日間的LED產業合作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若中日貿易戰開打,對中日會造成什么樣的損失,誰會受傷? LED產業上中日間的依賴度有多大?
中日經濟貿易戰,誰更受傷?
中日沖突將兩敗俱傷 日本或受傷更多
支撐日本經濟的制造業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同時中國又是日本重要的進口市場。日本多數企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其中,中國市場是日本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除了汽車外,日本電子,機械,家電以及零售業等很多行業主要靠在中國賺錢。相反,中國的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其次是歐洲,日本的比重在下降。中國減少從日本的進口,可以擴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但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如縮小,其他國家的市場是難以替代的。
因此,如果中日關系進一步惡化,經濟領域較量可能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從傳導路徑上來看,出于民眾對日貨的抵制,可能會導致日本在華投資積極性下降,對華投資減少,同時,日本跨國企業在華經營的積極性也將減弱。不過,從過去的情形來看,盡管中國民間對日貨抵制情緒在醞釀,但今年上半年日本對華投資卻仍保持穩步增長勢頭,實際到位資金40.7億美元,同比增長16.7%。而去年,這一數據更是同比大增55.1%。這主要是兩國的經濟結構決定,如果沒有了中國的市場和廉價勞動力,日企將蒙受巨大損失,將不得不花更大成本轉戰東南亞、印度、南美甚至非洲等區域。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中國對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本擁有零部件尖端技術,中國將蒙受損失
從全球產業鏈來看,日本仍占據鏈主地位,扮演著基礎性零配件生產基地的角色。而且,依靠龐大的企業財團模式讓日企的海外擴張和生命力遠強于歐美企業,中國數萬家日企(筆者注:日媒認為約5萬家,中國國家統計局顯示約2.5萬家)的背后集結著非常驚人的資本和技術力量,這種布局已經讓日本在信息電子、鋼鐵、汽車等多個產業擁有可怕的話語權。
同時,在半導體、微芯片、發動機控件、ABS、安全氣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均保持絕對優勢。而為了防止技術流失,這些零部件的生產基地幾乎全部在日本國內,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由于生產這些零部件的企業停產造成供應緊張,曾將整個全球產業鏈推向斷鏈的邊緣。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