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縮水 LED產業將成下一個光伏?
摘要: 事實上,政府補貼除了扮靚LED企業的業績外,已偏離了它起初的預想:“專注LED技術的研發,進而促進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企業“鉆了補貼的空”。
“如果去除政府補貼,三安光電(600703.SH)和德豪潤達(002005.SZ)的主營業務是虧損或低利潤的。” 一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三安光電公告顯示:在過去的2012、2011、2010年三年間,三安光電獲得的政府補貼金額分別是3.28億元、8.05億元、2.53億元,分別占到當年凈利潤的40.5%、86%和60.4%。而德豪潤達在這三年間獲得的政府補貼分別是2.24億元、3.1億元和2.7億元,分別占到當年凈利潤的138%、79.1%和129%。也就是說,在2010年和2012年,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上市公司是虧損的。
事實上,政府補貼除了扮靚LED企業的業績外,已偏離了它起初的預想:“專注LED技術的研發,進而促進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企業“鉆了補貼的空”。
面對這樣的局面,此前一直對LED行業青睞有加的地方政府選擇了“離開”。
今年3月中旬,深圳市突然廢除了《關於印發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但沒有公布任何解釋和理由。有媒體援引官員私下的說法是,政府擔心LED產業實際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甚至擔心LED產業成為第二個光伏產業。
巨額補貼挽虧
光伏也好,LED也罷,政府在前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導入作用。僅從最近三年相關企業所得的巨額補貼可見一斑。
在過去的2012、2011、2010年三年間,三安光電獲得的政府補貼金額分別是3.28億元、8.05億元、2.53億元,分別占到當年凈利潤的40.5%、86%和60.4%。
而德豪潤達在這三年間獲得的政府補貼分別是2.24億元、3.1億元和2.7億元,分別占到當年凈利潤的138%、79.1%和129%。也就是說,在2010年和2012年,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上市公司是虧損的。
資料顯示,三安光電獲得的上述補貼名目繁多,總數一度達24個。其中,最大的兩個名目為:MOCVD設備采購補貼項目政府補助9.11億元、日芯光伏科持有限公司設備采購補貼款4.8億元。此外,還有重點新產品、LED芯片產業化等各種補貼名目。
再看LED行業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德豪潤達2012年收入28.24億元,同比下降7.89%;凈利潤1.68億元,同比下跌57.14%。對于業績下降,德豪潤達表示,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四季度到賬的一次性計入損益的政府補貼未能按預期到賬。
由上可見,政府補貼對于上市公司業績有多么重要。不過,現在看來,未來上市公司能否繼續獲得如此之多的政府補貼將成疑問。
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因為少了大幅的補貼,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同期相比分別減少了29.53%和18.77%。
德豪潤達預測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下跌30%-60%,這主要是因為2013 年1-6月收到的政府補貼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以及主營業務同比改善的綜合影響。
在持續獲得政府補貼的同時,LED企業的主營業務的利潤率卻呈下降的趨勢。
三安光電2012年的年報顯示,公司的主營業務LED行業的營業收入是2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7%;凈利潤8.1億元,同比下降13.47%。
之所以造成上述情況,與LED業務2012年毛利率降幅較大,嚴重影響了LED項目的收益有關。
資料顯示,三安光電2010年的毛利率是40.28%,2011年是39.66%,到2012年,毛利率僅為25.3%,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4.36%。
德豪潤達與三安光電的情況類似:2011年,公司LED業務的毛利率為38.4%,2012年這一數字降至33.83%,同比減少了4.57%。
不到位的補貼
“政府不會再像過去幾年那樣給予企業以巨額的補貼。”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孵化導入期的過去、產品競爭期的到來,政府不會像前幾年那樣給予企業巨額的補助。
企業更是早已明白這一點。
德豪潤達曾表示,隨著各家LED 企業大量采購MOCVD設備后,政府補助政策的力度可能會減弱,各地政府很有可能逐漸暫停或取消對新增設備的補貼。
很快,這一點在德豪潤達和三安光電2013年一季度的財報中有了明顯的表現:一季度,政府對三安光電的補助款同比減少了68.4%,德豪潤達的這個數據更是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9.50%,減幅逾9000萬元。
據悉,德豪潤達已經采購了80臺MOVCD設備,另有50臺尚在采購中。隨著政府補助力度的減弱,設備的投入成本無疑會增大。
一位接近德豪潤達的人士告訴記者,剩下的50臺設備的采購會根據市場情況而定,有可能不再采購,也有可能按原計劃進行。
記者注意到,德豪潤達前期購入的100臺設備總價格不超過2.61億美元,平均每臺價格不高于261萬美元,按照最新匯率,即每臺設備約折合人民幣1600萬元。
德豪潤達在2012年收到政府補貼共計2.24億元,其中MOVCD設備的補助是1300萬。如果按照原計劃采購50臺設備,德豪潤達將要為此支付8億元。那么,若不能收到等同于去年金額的補助,德豪潤達的成本將大幅放大。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政府起初意在通過補貼促進LED技術的研發,進而拉動產業的發展。“但實際上這幾年補貼下來,技術研發這塊并不到位,政府的補貼監督也不夠,主要表現是缺乏一整套的運作體系保障。”
該人士說,補貼政策的區域性太強,在廣東補貼的,跑到安徽去開場就不行了,各地政府都想要政績,所以到了安徽可以再要到補貼。 “有很多的LED企業拿補貼占地、買設備,但是在技術方面做的卻不好。很多企業會鉆空子,他們更多的資產是土地和廠房。”
第二個光伏?
政府的扶持政策,讓LED產業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飛速發展,LED企業的數量也在短時間內激增,但是以小企業居多。同時,在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多,下游企業少。
資料顯示:2009—2011年這三年間,國內平均每年都新增20多個LED芯片項目,最多時國內芯片企業超過80多家。由于資本的大量涌進,行業很快就陷入產能過剩、LED芯片價格直線下滑的困局。
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統計,2012年中國LED芯片平均價格同比下降32%,部分產品例如顯示屏用小功率LED藍綠光芯片平均價格降幅超過50%。在LED產業鏈中游的封裝行業,2012年中國LED照明白光封裝器件平均價格下降幅度超過30%。在下游應用行業,2012年中國LED日光燈管、LED球泡燈、LED面板燈、LED筒燈等室內照明產品,平均價格下降了23%。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朝陽產業,2012年LED市場需求并沒有下降,但是產能擴大遠遠超過了需求,在高端照明領域,國內廠家并沒有分到太多的市場份額,只能在中低端大打價格戰,造成結構性產能過剩。
洗牌已經開始。此前的80多家LED芯片企業目前只剩下50多個,2012年退出了20多家。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在3月中旬突然廢除了《關於印發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但沒有公布任何解釋和理由。
據悉,該通知提出要將深圳“建成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LED產業研發生產基地”,還定下了到2015年產業規模年產值130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
“深圳的很多小企業都很靈活,效率很高,什么賺錢做什么。政府的做法順應了‘讓市場的歸市場’,(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業內人士說。
不過也有媒體援引官員私下的說法是,政府擔心LED產業實際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甚至擔心LED產業成為第二個光伏產業。
2012年,光伏板塊身陷產能過深以及雙反的泥潭,光伏上市公司整體下跌24.69%,跑輸滬深300指數31.60個百分點。另外,歐盟將于5月15日就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與反補貼一案進行初步裁決。據悉,在美國對中國實施“雙反”后,中國8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被迫停產,中國在美國的出口市場份額僅有20%,而在歐洲則高達70%。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表示,歐盟對華反傾銷立案,無疑將會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巨大打擊。
而最近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光伏行業即使處境稍好的企業,開工率也不足80%,沒有利潤。
不過,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光伏的采購完全決定于政府的補貼行為,LED的市場化程度要高很多。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