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民用市場亟待開啟 企業借電商渠道突圍
摘要: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國內LED照明產業正面臨著一場大考。在過去幾年間,大大小小的企業前仆后繼進入其中掘金。然而,產能盲目擴充帶來的后遺癥正日益凸顯:終端價格一路下滑,產業上下游出現嚴重供給過剩、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國內LED照明產業正面臨著一場大考。在過去幾年間,大大小小的企業前仆后繼進入其中掘金。然而,產能盲目擴充帶來的后遺癥正日益凸顯:終端價格一路下滑,產業上下游出現嚴重供給過剩、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眼下,狂熱的LED潮已經降溫,如何打開民用市場的需求儼然已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結構性產能過剩
高行業預期、低進入門檻、誘人的潛在市場、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以上幾點被認為是促使LED產業迅速走熱的主要原因。
近期國家六部委聯合編制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更是為此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藍圖。這份規劃提出,未來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左右,2015年達到4500億元,僅照明應用產品將占去1800億元,市場占有率更是有望提升到20%以上。
然而,在美好憧憬的另一面,則是殘酷的現實。翻閱上市LED公司2012年年報,可以看到幾乎絕大多數企業業績出現嚴重下滑。
處于產業鏈上游華燦光電、德豪潤達2012年凈利潤分別下滑了 29.93%、57.14%;LED晶體材料提供商福晶科技凈利潤下滑了36.50%;LED發光材料企業科恒股份下滑了80.62%;LED封裝企業鴻利光電、國星光電凈利潤分別下滑了35.27%、67.36%。“現在的問題是上游產能擠壓嚴重,下游市場遲遲沒打開,企業間競爭太過激烈。”廣東一家LED公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
某業內人士也感慨道,如今LED大熱的背后是過熱的投資,他認為,一直以來,LED企業收入多依賴于政府工程項目,而政府訂單又多集中在上市公司手上。此外,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也讓LED企業一直處于“喂養”狀態之中。
以LED芯片企業三安光電為例。三安光電從2010到2012,獲得的政府補貼金額分別是3.28億元、8.05億元、2.53億元,分別占到當年凈利潤的40.5%、86%和60.4%。換言之,其約一半業績貢獻來自于政府補貼。
此類案例在LED上市企業中比比皆是。這亦間接導致了一大批事實上缺乏技術儲備與市場渠道的企業投身LED行業并大肆擴張。
“LED產業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飛速發展,LED企業的數量也在短時間內激增,但是小企業多,有品牌成規模的企業少。同時,上游企業多,下游企業少,結構不均衡。”上述業內人士稱。
前述廣東一家LED公司負責人亦認為,目前LED市場終端需求事實上并沒有下降,而是出現了一種“結構性產能過剩”。比如,上游芯片生產超過了中下游的實際需求;再比如在高端照明領域,國內廠家并沒有分到太多的市場份額,中低端市場則又一團混戰,互打價格戰。
無論如何,洗牌已經開始。僅上游芯片廠商在2012年就有約20多家企業被迫退出市場。此前的80多家LED芯片企業目前只剩下50多個。
電商突圍
“2013年會是LED行業非常關鍵的一年。”今年4月底在廣東舉行的一次行業內部研討會上,這一觀點幾乎得到與會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認同。
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偉斌就認為,目前盡管LED行業供給量和需求量都開始出現回暖勢頭,但是無論是中游企業還是下游企業,“如果還不發力的話,很可能就會錯失最后機會。”
今年3月中旬,深圳市突然廢除了《關于印發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并且沒有公布任何解釋和理由。坊間對此的說法之一是,政府擔心LED產業目前出現的產能過剩的情況,有意進行“冷卻”。
在這一嚴峻背景下,如何開拓民用市場將變得至關重要。這意味著企業不得不開始一場復雜且全方位的變革,改變將涉及產品的全生命流程。
“拿一個球泡燈舉例。對于一個生產企業,如果是做給消費者,你怎么來備貨,要做什么樣品質的東西,這和你做項目時的要求完全可能是不同的。因為產品的性質不一樣了,研發、原材料儲備完全都不一樣,包括你的經營模式、經銷商的結構都會不一樣。”廣州光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如此解釋稱。
這其中,尤其終端渠道建設非常關鍵,這亦是LED產品和傳統照明相比一個明顯的短板。傳統照明的渠道建設大多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即便沒有LED產品所擁有的環保、節能、長壽命等優勢,其長久的市場渠道積累讓它始終保持占有市場的一席之地。
事實上,LED渠道方面變革的帷幕已經拉啟。從2012年開始,行業內不少LED企業就開始紛紛籌謀自建渠道,嘗試將產品直接“兜售”給消費者。而電商渠道更是由于模式較新、前期投入費用相對較低等優勢大受LED企業歡迎。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做一些類似的嘗試。其在2013年年初將自己的產品搬上了淘寶的天貓旗艦店,開始試水電商銷售。
洲明品牌部總監梅志敏透露,其天貓店自今年1月4號上線以來,1月份銷量達到7萬元,2月份達到9萬元,而3月份更是飆升到30多萬元。他稱,接下來洲明在京東和蘇寧易購等平臺的網店也會陸續上線。“線上的充足流量有利于幫助我們反哺自身線下渠道,進一步打開民用市場。”梅志敏稱。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