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9照企“承蔭”宜奮發 恃寵“啃老”是敗兒
摘要: 第69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政策是有形之手,企業撇除“依賴”方能成長。LED出口屢遭通報,突破技術壁壘刻不容緩。路燈“認養”模式是否值得推行,如何推行?創意設計帶動家居照明市場需求。未來三年LED商用照明仍是主戰場。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第69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政策是有形之手,企業撇除“依賴”方能成長。LED出口屢遭通報,突破技術壁壘刻不容緩。路燈“認養”模式是否值得推行,如何推行?創意設計帶動家居照明市場需求。未來三年LED商用照明仍是主戰場。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企業“承蔭”宜奮發 恃寵“啃老”是敗兒
在一個行業內,政府制定一個宏觀的規劃目標,想必是經過嚴謹的辯證分析、數據推理的,說政策趨于理性,毋寧說是行業趨于理性。無論是此前空口拔高2015年LED照明的規劃產值,還是妄增龍頭企業數量,都是為求目的而盲目催谷行業的反映。近日頒布下來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把以上兩個數字都分別做了向下的“微調”,我們可以說這是政策“理性”的回歸,也是迫于現實的妥協。但“5000億”到“4500億”,“20~30家”到“10~15家”,依然是個不容小覷的數字。既定的目標,如何達到?如何超越?或許是后話,前提是確保企業在行業中的發展是良性而健康的。
LED照明產業的初期,政府主導的發展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行政干預只是權宜性舉措,行業發展回歸理性仍要依靠市場。長遠而言,LED企業要取得良性發展,取得穩固的立足之地,“討好”的對象應該是市場,而不是“討好”政府、政策。“有形之手”只是輔助手段,但正如人力再眾志成城,始終抵擋不住歷史洪潮。政策趨理性,LED企業更應趨理性,戒除掉“政府依賴性”,企業“承蔭”奮發向上,政府就可以“望子成龍”,企業若依仗嬌寵,淪落一心“啃老”,政府的苦心舉措就難免變質為“慈母敗兒”,付諸東流。
阿拉丁“光”點:通報37次非小數目 勿被技術壁壘拋離
技術貿易壁壘已成為我國LED照明產品外貿出口的最大障礙。歐美地區等發達國家地區對LED照明產品進口的要求尤為高,追求“門當戶對”,而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自身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仍被拋離在后,很多企業產品根本就達不到對方規定的高水平高要求。
當然,有些企業為了逃避高門檻,加之歐盟金融危機還沒完全解除,不少企業紛紛轉向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中東、南美、東盟地區。這些新興市場由于市場準入門檻低、政府監管不到位、對產品沒有質量認證等要求,缺乏質量追溯體系,降低了出口LED燈具的整體質量。顯然,這并非企業長期賴以生存的發展大計,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去看,把產品質量水平提高到能出口到歐美國家地區,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
一年以內被通報37次并非小數目,事后檢討、改進才是王道。生產企業應提高技術能力,杜絕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深度認識國外出口標準,同時質量意識有待加強,保障產品質量。而另一方面,檢驗檢疫監管力度要加大,對LED燈具產品需進行風險分析。
阿拉丁“光”點:路燈成“寵物” 認養人士“當家做主人”
“路燈認養”,聽起來路燈就像個無家可歸的小孩,等待著社會上熱心人士的關愛與呵護?;蛟S這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是件新鮮事物,而在臺灣卻見怪不怪。臺灣宜蘭民眾通過“認養”的方式去參與路燈的管理,并且時刻關注屬于自己的這個燈柱,幫助保持它的正常運作、干凈程度,本來沒有生命的路燈變成自己的“寵物”,得到精心料理的時候,愉悅和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社會環境也會變得更加宜人。在臺灣的其他地方,比如彰化縣,也有相關的公用路燈及公園認養自治條例出臺,不僅可以認養路燈,還可以認養公園,讓民眾真正親身參與到社會公共設施的管理當中,當家做主人。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