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中小企業發展之路探析之德泓“樣本”
摘要: 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行業景氣變幻莫測,前有多位老板跑路,后有博倫特、愿景光電等龍頭企業破產,LED受困于“產業亂象”,必將面臨行業的深度整合。
當前,LED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很容易讓人們想起《雙城記》卷首那句意味深長的話:“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從上世紀70年代的篳路藍縷,到90年代以后的蓬勃發展;從進口器件銷售、管芯封裝到產業自主創新,30多年LED“中國路”走得風風火火。在低碳經濟的影響下,不論是2003年的“照明工程”,還是“十二五”提出的“七大產業”,LED無疑迎來了它最好的發展時代。然而,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行業景氣變幻莫測,前有多位老板跑路,后有博倫特、愿景光電等龍頭企業破產,LED受困于“產業亂象”,必將面臨行業的深度整合。
成敗之間,何去何從?這成為籠罩在中國半導體照明行業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疑云。
德泓臺商光電產業園全景圖
我國LED產業的現狀與未來
近年來,我國LED產業蓬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成就。其中,在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下,產業鏈下游的諸多領域被業內看好。較之接近需求臨界點的背光市場,照明行業的發展似乎更加令人期待。僅2012年上半年,LED室內照明市場規模的增幅就高達36%,預計全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50億元,可見勢頭之強勁。戶外照明盡管受專利、技術“兩頭在外”的制約,但自2008年以來,隨著核心技術的顯著提升,產業也迅速增溫。商業、民用照明由于成本和標準問題還沒有充分釋放產能,但隨著這些問題的相繼解決,該領域很有可能成為LED產業的新興增長極。
然而,盡管目前LED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繁榮之下仍難掩其“虛火”與“亂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制度、監管缺位下眾多中小企業的盲目“跟風”。截至去年年初,我國進入LED行業的企業多達4000余家,其中從事下游照明等應用和配套產品的約有3000多家。作為LED產業的主力,中小企業多以代工生產為主,品牌意識薄弱,缺乏核心技術與合理的戰略定位,面對市場釋放出的種種信號,在不做任何判斷的情況下盲從盲入,破壞行業秩序,攤薄利潤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力,使得這一看似體量龐大的行業,實際卻良莠不齊、雜亂無序。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部分企業的倒閉并不能作為唱衰整個行業的依據。優勝劣汰是市場的自然法則,“亂中求治”,淘汰不合格的中小企業,反而會進一步提高整體產業水平,為規范市場行為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德泓經驗:探求中小企業自主發展的新道路
近年來,面對LED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德泓(福建)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泓)迎難而上,以其穩扎穩打、銳意創新的進取精神,為中小企業探求LED自主發展的新道路積累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自主:戰略戰術整體推進
德泓起飛得益于它明確務實的發展定位和在實戰中走出的從戰略到戰術的“三部曲”整體式發展道路。
首先,戰略層面,德泓強調企業成長是一個從專業化向集約化再向多元化發展的過程。2009年,初入LED行業的德泓,并沒有如其他企業那樣“大干快上”、“四面出擊”,而是有選擇地主攻LED路燈、隧道燈和手電領域;2010年,德泓聯手東莞上勤,通過共享品牌、技術、模具等優勢資源形成產業合力,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推動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然而,企業的未來在于可持續,而可持續的關鍵在于以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推動企業持續做大做強。如今,處在由集約化向多元化轉型階段的德泓正在積極調整產業鏈整體布局。2011年,德泓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技術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其核心技術儲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探索多元的發展路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