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4眼力、心力兩手抓方能助推LED發展
摘要: 第84期“光”點繼續為讀者奉上一周新聞點評。LED補貼案件頻發,力促補貼審批門檻提高,但治標不治本;十方光電被曝財務危機,企業絕路絕非企業主跑路的理由;LED燈銷售渠道,不管“坐商”、“行商”,建道賺錢要看消費者“情商”; 歐盟五次警告中國,燈具出口變出丑,質量還需狠抓……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第84期“光”點繼續為讀者奉上一周新聞點評。LED補貼案件頻發,力促補貼審批門檻提高,但治標不治本;十方光電被曝財務危機,企業絕路絕非企業主跑路的理由;LED燈銷售渠道,不管“坐商”、“行商”,建道賺錢要看消費者“情商”; 歐盟五次警告中國,燈具出口變出丑,質量還需狠抓……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提高眼力還要提高心力 有心有力推動LED發展
騙補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是由于財政補貼金額較高而致的企業鋌而走險。廣東有超過6000家LED企業,大概只有2%~3%可以拿到政府補貼,且多為上市公司、國有企業。補貼對有實力的LED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而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促進作用并不明顯。
LED補貼審批門檻提高,這是一個外在的改變,這是一個治標的辦法。“門檻”是為了“限制”而存在的,LED補貼審批門檻是為了限制騙補現象的產生而存在的,一定程度上能夠拒實力相對較弱的、規模較小的企業于門外,打消他們騙補的僥幸心理。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一個事實就是,拿到LED補貼一向以來是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的“強項”,一般小企業難以涉足;提高審批門檻莫過于用一個稍微小一點的圈圈把這些大企業們圍起來,活動空間雖然變小,但依然還是“圈中人”,本質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如果企業本來攀的位置就很高,何懼此門檻之高?
因此,歸根到底治本的辦法還是要靠“這個圈”的“看管者”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即審批部門及人員的監督思想和行為能力的提高,堅決不縱容不姑息,實實在在完成每一項LED招標工作,公平公正公開地實施LED的推廣。
阿拉丁“光”點:企業絕路絕非企業主跑路的理由
LED照明行業接二連三傳出企業“倒閉”消息,雖然屢見不鮮而讓大家見怪不怪,但警鐘長鳴,能引以為鑒并避免重蹈覆轍,還是有著它的積極作用。有人說幸福都是一個模板,不幸卻有各自的不幸,導致LED企業倒閉的原因同樣是多樣化,不論中間經歷了哪些錯誤的發展判斷和抉擇,結果基本都是出現資金鏈斷裂而直接催促走上絕路。而當企業走上絕路,企業主往往選擇跑路。
資金鏈的暢通無阻是企業得以長久發展的最大保障。俗話說“貨如輪轉”,資金鏈的各個關節之間本來就環環相扣,也如同河流要成活水才不致發臭。企業的發展之路本來就需要步步為營,撇除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反觀企業自身引發的問題則是可控因素,更值得重視。企業必須要從依循產品市場價格規律,以及產品品質方面把關上做好工作,才能保證企業能在行業競爭中健康發展。同時也需要避免企業因盲目擴張而招致三角債務纏身等弊病。
另外,企業倒閉,跑路成風,無疑是一種極度不負責任的社會現象行為。問題出現,作為責任人應當義無反顧承擔相關的責任,積極給予解決,而非逃之夭夭就能了事。畢竟企業破產還可以東山再起,信譽破產只能成為過街老鼠。行業越亂越需要更多的正能量,而振興LED產業這個朝陽行業,作為業內人士均是責無旁貸。
阿拉丁“光”點:不管“坐商”、“行商” 建道賺錢要看消費者“情商”
所謂的坐商就坐在經營地點做生意,而“行商”就是要走出去做生意,和“坐商”最大的不同是,“行商”具有主動經商的意識。那么對于LED燈來說,銷售的問題是在于“坐商”還是“行商”嗎?
好的產品如果沒有一個與之配套可行的渠道模式進行推廣銷售,很容易就會石沉大海。目前市場劇烈的競爭,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渠道”的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特殊位置。實際上LED燈有兩大“雇主”,一是政府為節能減排義務所需的工程用燈,另外一個便是市場的上帝——消費者。賣LED燈,無論是坐在店鋪等消費者消費還是出去跑業務而累積客戶,我們需要考慮的永遠都是消費者為什么買我們的燈,為什么接受我們,否則坐著等的只能是空氣,跑得來的只有別人的拒絕。
現在LED行業的渠道,有工程的,有經銷商的,還有網絡等等,就說現在的電商渠道,它的興起根本原因也緣由于消費者觀念的轉變,所以企業建設渠道的最終目的都是消費者。不管是店面,工廠,還是燈具城、燈具市場都好,在渠道建設的時候考慮的因素不是坐著賣燈,還是跑業務等等方式,想賺錢,賺的錢都是來自消費者,建設渠道要考慮到自己面向的消費者,這群消費者的消費“情商”。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