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76歲老人摸黑走兩周 手繪小區路燈圖
摘要: 因路燈“失明”,每當夜幕降臨,甘井子區泉水一小區就會陷入一片黑暗,附近居民叫苦不迭。為調查小區路燈照明情況,76歲的劉永和歷時2周手繪出一份小區路燈圖,一目了然地統計出小區內庭院燈、路燈、廣場燈總計77盞,其中57盞不亮。
劉永和繪制的路燈圖(局部),黑點代表不亮,空心圈代表亮燈。
因路燈“失明”,每當夜幕降臨,甘井子區泉水一小區就會陷入一片黑暗,附近居民叫苦不迭。為調查小區路燈照明情況,76歲的劉永和歷時2周手繪出一份小區路燈圖,一目了然地統計出小區內庭院燈、路燈、廣場燈總計77盞,其中57盞不亮。
路燈多數“失明” 居民出行不便
記者從龍鑫社區了解到,該小區建成于2006年前后,總人口數約8200人,3000多戶。剛建成時,路燈照明情況較好,但近2年,路燈破損嚴重,大部分都不亮。
8月24日晚,記者到該小區實地探訪路燈照明情況。在圣水泉街,一段約300米長的道路上,12盞路燈中9盞不亮。除了偶爾經過的車輛的車燈和附近商戶的燈箱廣告提供的光亮外,整條路幾乎都籠罩在黑暗中。而且路燈的破損也很嚴重,有的燈罩不見了,有的燈桿成了“桿歪歪”,被車輛撞后呈70度角彎曲著。
采訪中,居民對于路燈不亮造成的困擾叫苦不迭。居民王先生說:“俺家門前的路燈都成了擺設,晚上只能摸黑出行。 ”“路上黑漆漆一片,開車視線非常不好,不論是司機還是行人都很不安全。 ”居民黃先生說。
老人夜晚沿街調查照明情況
“小區內共有庭院燈、路燈、廣場燈總計77盞,其中57盞不亮,所占比例達74%。 ”這些精確數字來自一份手繪的小區路燈圖。這份路燈圖雖未嚴格依比例繪制,但主要道路名稱和居民樓位置、樓號一應俱全,并準確標明了所有路燈、庭院燈、廣場燈的位置,以實心圈代表不亮的路燈,空心圈代表亮著的路燈。
繪圖人是76歲的劉永和老人,“我是個求真的人,所以我要用數據說話。 ”為了繪圖,劉永和連續2周天天晚上出門,沿著街路一盞一盞地查看路燈,記下周邊的樓號、道路名稱等等,每天的調查都要持續到21時左右。經過多次修正、完善和核對后,小區路燈圖終于“定稿”。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劉坤 文/圖(報料人:劉先生;線索費:50元)本報有獎報料熱線82488888
進展
路燈至今仍“失明”
劉永和說,他在6月份就完成了手繪路燈圖。6月17日,他曾拿著經他調查的資料找到物業公司,希望盡快維修。老人說,物業公司的人肯定了他調查、核實的情況,也表示要維修,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動靜。
物業回復
維修計劃仍未獲批
對此,記者聯系了管轄該小區的物業公司,一名張姓負責人表示,公司在今年3月份就向總公司遞交了小區路燈整體改造維修報告,但改造計劃和經費一直未獲得總公司審批。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