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光源回暖 但仍須努力
摘要: COB受制于技術和成本,性價比現階段已經落后于中功率產品。甚至在應用端已有在低瓦數的射燈中,導入多顆中功率器件緊密貼合在一起取代COB光源,COB規模戰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
COB受制于技術和成本,性價比現階段已經落后于中功率產品。甚至在應用端已有在低瓦數的射燈中,導入多顆中功率器件緊密貼合在一起取代COB光源,COB規模戰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COB產品標準趨于統一,性能差異已不明顯,未來誰能夠告別手工式作業,體現出規模化效應,誰就能占據COB市場的先機。
說起COB光源,首先想到的會是日企西鐵城、夏普等國際品牌,有較早的研發歷史和技術優勢。市場上對COB封裝的態度也已由前幾年的觀望轉為普遍接受,越來越多的國際照明大廠、中國大陸、臺灣主流封裝廠的COB產品為大家所熟知。
態度的轉變主要來自于技術和市場的驅動。技術驅動在于早期COB可靠性不好,光效不高,光衰大等問題已經得以解決。COB光源光線柔和,燈具的光品質得到提升。市場驅動在于COB性價比得到進一步提升,光源趨于標準化,封裝廠與照明產品廠可以輕易對接。
目前統計數據表明,COB在我國封裝產品的總體份額已超過7%。COB封裝的呼聲很大,回暖跡象明顯。有國際封裝大廠預測,到2017年中功率、COB、大功率從產值來講將是三分天下。但前景并不明朗,受技術和成本的制約,COB封裝技術還不能很快占據優勢。但COB 產品在定向射燈照明市場份額將會繼續擴大,這個領域應該可以占據2/3以上的份額。
商業照明領域,軌道射燈、天花燈、MR16、GU10已經開始全面采用COB封裝,傳統光源已經開始逐漸被淘汰,1W的K2結構燈珠的市場也越來越小。家居照明領域,泛光照明需求占主導,只有一些 COB天花燈和COB筒燈會被選用,家居照明市場COB應用不多。戶外照明領域,投光燈主要采用COB光源,30W、50W鄉村道路照明的路燈,要求不高,正在逐步采用COB光源。而戶外路燈、隧道燈目前主要采用單顆1-3W功率器件或高功率COB光源封裝形式,兩者平分秋色,但COB的比例在逐漸增加。總體來說,COB的應用市場主要還是在商業照明,因為這個領域需要重點照明,突顯被照明物體,營造商業氛圍。
目前市場上,有企業推出“業界最高水平發光效率”的COB光源,色溫在3000K下,光效達到130lm/W,5000K下達到143lm/W,在業內產生了一定異議。單純只講發光效率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應該和價格掛鉤,終究還是性價比的比拼。COB 串并方式靈活,光效與芯片數目和大小有很大關系。比如正常使用電流700mA的COB光源,在350mA或更低電流下驅動,光效自然會上去了。反之,1A電流,光效就會下來。在市場上企業選取COB光源,是根據自身的燈具設定光效下限,再談價格。光效低,價格高,都不行。
西鐵城、夏普等為代表的國際大品牌在COB 光源有技術先發和品牌知名度優勢,但日企過于追求完美,在市場開拓方面并不占優。國內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性價比和服務。現在流行“市場倒逼”機制,在激烈的競爭情況下,先發優勢將逐漸失去,國內企業最大競爭優勢是性價比。COB光源主要材料芯片、基板、膠水已經可以國產化,將會使得性價比優勢更加明顯。LED照明產品在不斷發展過程中,COB光源會有新要求,需要企業研發實力雄厚,響應速度快。中國作為LED照明產品的全球制造基地,半導體照明企業5000余家。國外品牌在響應速度上沒有優勢,有研發技術沉淀的國內企業就成為重要選擇,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務。
從產業鏈角度看,COB未來迎來更大的市場應用還需要在幾個方面做改進。早期采用許多小功率芯片或者幾顆大功率芯片,現階段中功率芯片體現出更高的性價比和可靠性,但是這些多是基于TOP SMT管技術的發展而來的。COB的散熱結構優勢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倒裝技術、共晶技術在COB封裝形式上更加有優勢。需要進一步統一COB光源的標準,生產和應用規模效應才會充分顯現,帶來性價比的提升。規模化生產需要自動化設備,目前大部分企業使用生產設備是原TOP SMT管設備,在點die、種線環節效率不高。測試、包裝環節自動化更是低,多數是靠人工操作完成,COB規模化生產需要生產設備的專業化和自動化。
LED封裝整體已進入規模化比拼時代,0.2W、0.5W中功率器件,性價比優勢明顯。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