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藍光LED照亮世界
摘要: 歷經二十多年藍光LED技術革命,根據生長襯底不同,藍光LED技術已分流出三條主流技術:即以日本日亞為代表的藍寶石襯底LED技術、以美國Cree為代表的碳化硅襯底LED技術以及以中國晶能光電為代表的硅襯底LED技術。
北京時間10月7日, 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來自三名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fā)明了藍光LED技術。赤崎勇,天野浩以及中村修二在上世紀90年代分別獨立開發(fā)出藍光LED技術。
將新開發(fā)的藍光LED光源與已有的紅光與綠光LED光源,人們終于可以通過三原色原理產生更加自然和實用的白光照明光源。這三位獲獎人將共同分享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的獎金。
在7日舉行的發(fā)布會上,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了這三位科學家的名字,他們也因此與該獎項自1901年頒發(fā)以來獲獎的共196名德高望重的學者一同被銘記在那長長的榜單之上。被告知獲獎的消息時,正在日本的中村修二教授還在睡覺,他對記者表示:“這簡直難以置信。”
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從左至右: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皮爾·德爾辛教授(Per Delsing)介紹了此次獲獎人成果的來之不易,他說:“有趣的是,很多大公司此前都曾嘗試做這件事,但他們都失敗了。但這幾個人就是堅持著不肯放棄,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科林·漢弗瑞爵士(Sir Colin Humphreys)指出:“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當之無愧。他們發(fā)明的藍光LED技術為研發(fā)明亮而節(jié)能的燈具,更高效的照明技術鋪平了道路。”
歷經二十多年藍光LED技術革命,根據生長襯底不同,藍光LED技術已分流出三條主流技術:即以日本日亞為代表的藍寶石襯底LED技術、以美國Cree為代表的碳化硅襯底LED技術以及以中國晶能光電為代表的硅襯底LED技術。
在這三條技術路線中,硅襯底LED技術路線以其優(yōu)越的成本優(yōu)勢、大尺寸規(guī)模化制造優(yōu)勢以及器件性能優(yōu)勢,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譽為未來LED照明的終極路線。
現(xiàn)在,采用藍光LED技術的產品進入了全世界的千家萬戶,它為你照明,它存在于你的相機和手機里。在全世界各地的辦公室和家庭,白色燈光照亮了屋子,而它們所耗費的能源則要比白熾燈和日光燈小得多。在頒獎詞中,諾貝爾獎委員會寫道:“白熾燈照亮20世紀,而LED燈將照亮21世紀。”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