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光融——光繪歷史遺存空間》微電影 之吐槽 11月20日 與您赴會!
摘要: 我們用一部表現歷史背景與光環境關系的微電影來重構一幅連續畫面,這個畫面中包含了即興發揮的燈光表演,固定變幻的藝術裝置,觀念設計下的老建筑演繹。
為了可以預見的吐槽,我們自己先“吐一把”吧。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么去拍一部微電影?
電影是一種流動中的情景藝術,是用畫面感來說服“觀看者”接受或者用鏡頭來編排故事,以期獲得更多數的社會認可。從長遠說電影沒有時效性,因為表演和情節發生在時空的每一個階段,只是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立的價值觀,每一個獨立的價值觀串聯起來形成了我們人類的文明歷史。
電影的價值就在于它用視覺的畫面以及演員的對話營造了“落腳與現實”又“超脫與現實”的講故事環節,而微電影做為一種新興的具有“話語權”的表達方式,愈發成為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的視聽進步。于是我們用一部表現歷史背景與光環境關系的微電影來重構一幅連續畫面,這個畫面中包含了即興發揮的燈光表演,固定變幻的藝術裝置,觀念設計下的老建筑演繹。如果只有這些,還不能談上是微電影,充其量是一部動態紀錄片——因為里面沒有故事和情景碰撞,缺乏好看的和好玩的諸多聯想,更是缺少了完整的故事性以及所要闡述的豐富思想。
而我們的《光繪歷史遺存空間》缺乏的就是這些東西。
第一次“觸電”,原以為是簡單的事情,就像韓寒都能拍一部《后會無期》,我們這些視覺設計行業的人員縱使沒有操作經驗,但也不至于錯的太遠吧!畢竟各門類藝術的根底是一樣的。實際上一部微電影的前期制作需要有故事的編劇,導演,拍攝腳本,草圖,設備準備,多機位的構圖,導演語言,演員的表演,鏡頭感,場記,制片,物資供應,統籌,策劃,資金……如此等等;在微電影的后期有剪輯,音樂,電腦特效,字幕制作,畫面取舍,故事串聯……又如此等等。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跨界過去了,才知道我們是盲人摸象。
所以我們在吐槽著韓寒的那部片子故事和邏輯不知所云的時候,今天我知道他已經很盡力了。我們不能指望都像趙薇做導演一樣,第一部《致青春》就能成功,那是一個在電影界混了十幾年的人,那是她的本業啊!這部《啟發光融——光繪歷史遺存空間》的微電影只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可以青澀但不能少了生動;可以拙劣,但不能沒有樸實;可以不暢,但不能無意義。光融,只是開了一個互通藝術的先河。
我們覺得好玩,就去參與到這里面。為了好玩和表達心中對陌生事物的激動或者想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這些說到底都在證明我們是一群有理想和社會激情的人。《啟發光融》微電影只是一個開頭,因為再也沒有一種比電影更能將視覺畫面美和燈光表演美、故事節奏美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形式了,所以我們會繼續“被吐槽”下去。如果一定要做一個預告,可能在12月的法國里昂燈光節上,我們要去記錄燈光節的喧囂和光怪陸離,我們更會將自己融合在燈光的過程事件中,去改變、參與、欣賞、共生在一起。也可能在明年的福建,我們會用燈光完整地重構客家民居土樓的光環境再生變化,我們會拍出更多原居民的生活和他們的求光人生,這會更有價值。再計劃長遠的話,在上海,在北京,在麗江,在廈門,在京都,在米蘭……,找到每一個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方,我們用鏡頭發現光的美學和社會人文概念,這就是《光繪》微電影的一系列啟發吧!
繼續走下去。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