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一晚清時期古建筑年久失修 局部坍塌
摘要: 古建筑二樓的瓦片掉落了一地,房檐上還有瓦片翹了起來,隨時都有掉落的可能。這棟古建筑由黃泥壘砌,有許多地方出現了裂痕。
“這棟房子是受保護的古建筑,昨日下雨又有瓦片從樓頂掉落下來,再不維護修繕真的就要坍塌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以保護。”9月17日,居住在市會英街的董先生向記者反映“北洋海軍采辦廳舊址”陷入的“尷尬”境地。
古建筑二樓的瓦片掉落一地
9月17日上午,記者趕到董先生居住的會英街2號看到,古建筑二樓的瓦片掉落了一地,房檐上還有瓦片翹了起來,隨時都有掉落的可能。記者發現,這棟古建筑由黃泥壘砌,有許多地方出現了裂痕。董先生說:“這棟古建筑如果再不加以保護,就有坍塌的危險。”
董先生介紹,“北洋海軍采辦廳舊址”一共分1號院、2號院、3號院,如今2號院和3號院居住著15戶左右的人家、30多口人。東邊的1號院,當地居民怕有危險, 早已搬出去,現在居住著的都是外來務工人員 。
記者走進2號院大門洞看到,正房窗臺以下用青石砌墻。從正房西側的過道繞進去,里面有一院落,正房為一排磚木結構的絳紅色二層小樓。一樓正房的頂棚至少高4米半,天花板上排滿粗壯的木橫梁。小樓的樓梯梁板厚約8厘米,紅漆斑駁。外廊欄桿呈寶瓶狀,扶手上坐著粗方的柱頭,雖然漆面剝落得厲害,但上面的如意花紋雕刻圖案依舊清晰可見。外廊下可見云頭挑梁。董先生說,該建筑的外廊不用立柱,由梁頭來承重,屬懸跳式外廊。這在煙臺的近代建筑中很有特點。高大的雙扇木板門頭上,形態各異的門簪引人注目。這些門簪雕工精美,花紋繁復,個個不同,有菊花頭、有“壽”字、“喜”字。記者略加數了數,至少有5種式樣。
房子嚴重失修局部出現坍塌
記者順著古色古香的樓梯緩緩走上二樓,樓梯已經發顫,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一用力感覺有踩塌的危險。2號樓二樓因為年久失修,漏雨嚴重,至今沒有人敢居住。董先生說,多年來,這里的居民向有關部門多次反映,但都沒有得到解決,將這一棟百年古建筑陷入了“尷尬”境地:頂著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光環卻成為沒有部門、沒有人來真正保護的破房子,任由風吹雨打,無人問津。
記者在這棟保護的院落采訪了幾位居民。說起這棟百年古建筑——“北洋海軍采辦廳舊址“,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房子太老舊了,嚴重失修,局部甚至出現坍塌,盼望政府早點將房子的修繕問題提上議程,讓這棟有歷史價值的建筑能得到妥善保護。
“ 反映的問題非常及時,我們要詳細調查后研究保護對策”。市文廣新局文物科科長李大鵬說,目前的文物保護條約只規定管理部門有責任保證文保單位不會倒下來,而對于損壞和維修則沒有明確的規定。“房管部門不熟悉文物的維護和維修規定,想修都不敢動;而業主想維修則需要申請很多程序,非常麻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
鏈接
“北洋海軍采辦廳舊址”為中國晚清時期的古建筑,距今已經有上百年歷史 。舊址簡介:三進六院組合式院落,有正房兩排,樓房兩層,其樓房為南、北雙面挑廊,院落占地約1800平方米。1888年北洋海軍創立后,在此設立采辦廳,為北洋海軍后勤服務。18945年甲午海戰,北洋海軍戰敗,采辦廳停辦。
“北洋海軍采辦廳舊址”,2004年4月30日被煙臺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1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