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0 “輸血”的煩惱 LED補貼去哪了?
摘要: 第130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財政補貼是否真的落到實處,引發質疑;飛利浦剝離照明業務,業界諸多猜測;歐普IPO中止審查,觀LED照明業上市熱潮;燈絲燈受熱捧,切忌盲目跟風……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第130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財政補貼是否真的落到實處,引發質疑;飛利浦剝離照明業務,業界諸多猜測;歐普IPO中止審查,觀LED照明業上市熱潮;燈絲燈受熱捧,切忌盲目跟風……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千億財政扶持的掙扎和博弈
內地再出千億扶持半導體,可謂財大氣粗,力度之大。對于支柱產業的臺LED企業來說,難免有點恐慌。內地發展LED產業東風已備下,接下來技術研發是關鍵。假以時日,內地LED技術的發展必然風生水起,趕超臺灣等。
然而,這么多資金的大量注入,難免不引發重重問題。補貼制度如何進行?企業得以輸血,后續何以維持造血功能?財政補貼是否真的落到實處,促進發展中企業的進程?
假設一個蓄水池,一邊往里灌水一邊往外抽水,那么灌滿這個蓄水池的時間將會變得極為不確定。而這,似乎就是當下中國LED照明產業補貼環境面臨的尷尬狀態。這個蓄水池就是中國的LED照明產業,灌水的一方是國家相關資金扶持部門,而抽水的則是享受資金補貼的企業,或者說是那些讓資金補貼無法完全發揮效力的外部條件。
千億扶持LED,對照明企業來說真的非常吸引人。但以往的補貼政策,市場似乎并不給政策“作臉”——已經正式鋪開的補貼計劃,正在因為效果與政策初衷的背離,而越來越遭到業內的質疑。
而接下來,尷尬或許將再一次降臨在LED照明企業身上。
阿拉丁“光”點:補貼本是“甜” LED企業為何嘗的是“苦”?
政府補貼企業原本是一種正常的宏觀調控經濟手段,然而,近年來,政府對LED企業的補貼逐漸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本應是甜蜜到讓LED企業相互“爭搶”的補貼,為何如今讓行業倍感“苦澀”,甚至有點“騷味”?
目前來說,LED照明行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的危機,而政府補貼資金卻不斷流入,給其補貼也只是起到暫時性的延緩作用。從國家整體上來說,并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是一種盲目的措施,這與整個國家的利益是不相吻合的。產能過剩的問題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市場來解決。不合理的補貼亂象不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擾亂了市場正常的運行秩序。要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企業活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還需要合理運用財政補貼政策,解決好政府亂象問題。
要建立一系列的指標,在財政補貼之后,經歷一段時間,看所產生的效果能否達標。還有一些定性的評價,無法用指標衡量,可以讓公民、企業、專家學者共同來評價。
阿拉丁“光”點:大咖“分家”:攘外必先安內
2014年7月,飛利浦宣布把旗下的Lumileds LED與汽車照明事業部進行合并,并將其設為獨立子公司的消息已經在照明行業掀起議論不斷,而近日飛利浦再度表示將剝離有著123年歷史的照明業務,把醫療和消費電子部門合并為一家公司的消息,更是引起了行業內人士的諸多猜測,且不論飛利浦此次“分家”是好是壞,至少在“分散風險”這一項上,筆者認為與其死守老本,抱團享利益,不如正面各領域競爭,精細化發展。“攘外必先安內”,終極目標是“攘外”,但是如何做好“安內”,各個企業的選擇不同,我們現在看到最多的是并購合作,強強聯合,早期的飛利浦、GE都經歷過這一步,但是當企業足夠“大”“,項目足夠“全”的時候,面對外界的洶涌的“撞擊”,與其共同出擊,不如各個擊破。所以筆者認為,不論飛利浦也好,其他企業也罷,首先工作是做好“內部分工”建設,方能一舉成功“攘外”。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