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LED年產值破500億 出口規模居省首位
摘要: LED行業的市場大規模洗牌也源于2011年,至今這一市場形勢雖有所減弱,但隨著LED需求市場的不斷擴張與細分領域的進一步挖掘,企業間的并購整合步伐越來越快。
記者日前從廣東省新興產業戰略智庫獲悉,2014年廣東LED產業繼續維持高成長態勢,繼續領跑全國;廣東企業LED產品在全球照明市場中的滲透率持續擴大,LED出口形勢向好。而深圳則成為省內LED產品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
作為LED產業發達城市,近十年來,深圳LED產業發展迅猛。從2009年起,深圳就在政策、財政、科技投資等領域對LED產業進行扶持,刺激了民間對LED產業近500億元的投資拉動,催生了十幾家LED上市公司,帶動深圳市LED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
2014年,隨著LED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張與細分領域的進一步挖掘及企業間的并購整合步伐愈演愈烈,并購已經成為企業加快發展的必經之路。另一方面,LED領域內的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并購并非企業通往盈利的快速通道。
去年廣東產業規模全國居首
全球LED產業發展看中國,中國LED產業發展看廣東。2014年廣東LED產業繼續維持高成長態勢,雖然背光應用開始減速,但通用照明市場的開啟帶動LED全產業鏈成長。LED照明產品光效提升、價格下降,銷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省LED產業總產值達到3460.06億元,同比增長23.09%,產業規模穩居全國之首。
從總產值構成上看,LED照明燈具產值為772.41億元,產值規模最大;其次是LED配件及材料,產值規模為625.25億元;LED封裝元器件產值規模為512.93億元,位列第三位。
新興產業戰略智庫專家謝文浩分析,伴隨著LED產業的持續擴張,LED生產服務業總產出為259.16億元,產出規模位居第六,但是增速同比高達46.97%,LED產業的發展對其相關服務業(批發和零售、物流、金融、商務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的拉動明顯,帶動其高速增長。
據悉,去年廣東省LED配件材料和LED燈飾平穩增長,增速分別為7.55%、6.87%。“廣東省LED燈飾增長速度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LED燈飾基本采用手工生產,目前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到工廠量產,受制于廣東人工成本較高的影響,LED燈飾生產逐漸轉向其他人工成本相對較低的省市。”謝文浩說。
全國“禁白”LED產業迎利好
2014年以來,隨著各國“禁白”政策的相繼出臺、政府對LED照明產品的財政補貼政策的實施、消費者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LED產業技術的提升和產品價格的下滑等,LED產品在全球照明市場中的滲透率持續擴大,全球范圍內照明需求持續增長,在這種形勢下,LED出口形勢向好。
2014年廣東省LED重點領域產品出口額為938.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16%,占全國LED產品出口的35.53%,出口額居全國首位,遙遙領先于其他省市。
其中,2014年珠三角九地市LED產品出口占廣東省LED重點領域產品出口總額的91.15%。深圳LED產品出口規模最大,中山出口規模位居全省第二,東莞位列第三。此外,廣東LED顯示屏出口主要源自深圳和中山,深圳份額最大。
從出口區域來看,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場,占廣東省重點領域產品出口總額的九成以上。其中,亞洲出口規模最大,出口額為368.39億元,同比增長52.20%;歐洲、北美洲市場也是出口主體市場,增長速度較快。對非洲市場的出口規模雖小,但其同比增長速度高達83.15%,市場需求增長趨勢不容小覷。
“出口增長較快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新加坡、印度、捷克共和國、尼日利亞、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亞、越南以及孟加拉國等。”新興產業戰略智庫特邀分析師閆旭分析,這些新興國家雖不及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那般龐大的出口規模,但其作為新興市場持續擴大的產品需求將給LED出口企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稱其為LED照明市場“藍海”毫不為過。
閆旭認為,LED出口企業要在加強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產品質量、關注出口目的地政策、規避貿易摩擦和專利風險等方面下工夫,才能抓住新興市場機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企業資本并購“看上去很美”
LED行業的市場大規模洗牌也源于2011年,至今這一市場形勢雖有所減弱,但隨著LED需求市場的不斷擴張與細分領域的進一步挖掘,企業間的并購整合步伐越來越快。
2014年,涉及并購的上市企業有茂碩電源、雷曼光電、洲明科技、聯建光電、聚飛光電、萬潤科技、利亞德、長方照明、鴻利光電、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聯創光電、珈偉股份13家,占到了上市企業總數的近六成。
同時,LED企業的上市潮涌現,其中有茂碩電子、雷曼光電、洲明科技、奧拓電子、瑞豐光電、聯建光電、聚飛光電、萬潤科技等代表企業。在已上市的LED企業中,深圳企業占據了半壁江山。2014年又有一家深圳LED企業艾比森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新興產業戰略智庫分析師劉勝分析,從并購類型來看,部分企業謀求產業一體化和國際標準化戰略,一方面充實自身產業鏈補足短板,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國外品牌直接謀求國際市場競爭力;還有一部分企業力圖通過并購擴展自身產品細分領域;剩下一部分企業通過收購存在部分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擴充核心實力。
鑒于上市公司2014年4季度財報尚未完全公布,劉勝選取22家國內以LED作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2012—2014年3季度數據進行對比。“從2012年—2014年實現同比利潤增長全部為正的企業只有奧拓電子(不包括在2012年才實現上市的企業)。
他認為,從上市公司資本市場表現來看,無論是新上市公司,或是行業中的“老江湖”,并購已經成為其近年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對于LED領域內的上市企業來說,并購并不是通往高盈利的高速通道,部分企業通過并購獲得了市場與利潤,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卻依然處于低增長的泥沼中。
未來LED企業或分化成兩類
“我們預計LED行業的整合并購還會繼續下去,但并購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具備一定的成熟條件。”劉勝認為,如果一家LED照明企業要進行資本并購,需要重點考慮候選企業的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被并購企業要具備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其次,被并購企業要有滿足并購方戰略需求的核心價值;此外,被并購企業要具備一定的規模及清晰的發展規劃。“被收購的企業不僅要求‘看上去很美’,還需要‘實際上也很美’,同時還需要有能力將其整合進自身產業鏈中,這樣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最初的‘強弱聯合’到現在的‘強強聯合’,說明LED市場也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市場的分化意味著未來在某些領域可能只會存在壟斷企業,而今在資本市場上活躍的LED上市公司,正是這些未來巨頭企業的有力競爭者。”劉勝說。
在他看來,未來的LED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分化成兩類企業,一類是資本引領下的技術驅動型企業,生產的大多是中間產品甚至是半成品。對這些企業來說,“成本+技術”將是可以預期的競爭優勢。
另一類企業則是下游LED“創造型應用”企業,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其競爭優勢是“市場差異化”,比如對光與環境的深刻理解、對消費需求的深刻洞察,在此基礎上制造個性定制的光環境解決方案將是他們無可匹敵的競爭優勢。前者比較有可能是大企業,后者則很有可能是現在的“小微企業”。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