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LED路燈現狀及未來發展契機
摘要: 2014年LED路燈推進速度明顯低于預期,增速減緩。是受到政府換屆、反腐等客觀因素影響,抑或是受制于LED路燈技術、市場價格等主觀因素?為此,采訪了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劉木清教授,共同探討LED路燈現狀和未來發展的契機。
據預測,2014~2017年將是全球LED戶外照明替換潮時期,全球LED路燈安裝數量未來5年將增加4倍。
如今,各國政府紛紛倡導以LED路燈替換傳統路燈的節能改造工程,并深入推進至二三級城市,而后“智慧照明”的介入,強化了LED路燈的優勢,使之能夠在原來LED節能的技術上再節能10-20%,再加上EMC模式的助力,更是加速了LED路燈普及的進程。
縱然如此,它的普及卻并未如期,尤其是2014年LED路燈推進速度明顯低于預期,增速減緩。是受到政府換屆、反腐等客觀因素影響,抑或是受制于LED路燈技術、市場價格等主觀因素?為此,采訪了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劉木清教授,共同探討LED路燈現狀和未來發展的契機。
無規范成LED路燈最大瓶頸
目前道路照明還是以高壓鈉燈為主,LED路燈并未能真正取代它。對此,劉木清表示,從技術層面來說,LED與高壓鈉燈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整燈的光效,LED路燈可達到100lm/W以上,而高壓鈉燈就算加上燈具及鎮流器,最多也只能達到60—70lm/W,LED的光效已經明顯超過高壓鈉燈,而且從價格成本來看,LED也比高壓鈉燈高不了多少。
但劉木清也坦言,雖然從技術層面、市場價格來看,LED路燈并不比高壓鈉燈差,但它的普及仍需要一個過程。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說:
一, LED路燈的光效比高壓鈉燈高,這只是出于技術層面。在市場上,目前LED 產業正處于發展的早期,差的企業比好的企業多,這部分“差生”會造成市場對于LED路燈的誤解:“LED路燈不怎么樣”。
因此,怎么讓人們認識并接受LED路燈的好仍然需要一個過程;
二,隨著LED時代不斷加速發展,企業逐漸意識到產品品質的重要性,不斷往高品質發展,整體市場流通產品的質量將提高;
三,規范化問題。傳統的高壓鈉燈,簡單來說是由燈泡、鎮流器及燈殼三樣零件構成,燈泡是其中最容易壞的零部件,壽命大概是1-2年,即便是壞了,它的更換非常方便,因為它是規范化的產品,可更換任何廠家的燈泡。
反觀LED路燈,其各個廠家的產品規格不盡相同,后期更換或維修產品需要找回同一個廠家,間接來看,LED路燈變成由企業壟斷式綁定的產品。產品的不規范是LED路燈前進道路的一個最大瓶頸,規范化標準的確立成為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如果LED路燈把以上的問題解決了,那高壓鈉燈路燈便可淡出市場。按照理論上來說,LED在道路方面的的推廣應該比室內照明要快,但是由于道路照明在市場上的推廣具有一定的慣性,及以上規范化的問題,它的普及效果未能如期。“但我相信有一天,路燈會是LED的春天。”劉木清向《新世紀LED》記者表示對于LED路燈的寄望。
近兩年智慧照明的概念融入讓LED路燈增添了人性化。劉木清指出,“在控制路燈的同時,可加上火災傳感器、攝像頭、信息顯示甚至人機交互系統等,一方面,通過這些傳感器把當地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監控辦公室;另一方面,通過監控中心把多種數據發送到LED燈,傳遞信息。
智慧照明既是照明系統 , 又是通過一個燈感,來形成一個信息網絡、數據的系統,進行數據采集、發布及交互。”概括地說 , 智慧照明等于智能照明加上基于照明系統的智慧 ,劉木清一言以蔽之。
正如劉木清所說的那樣,近年來智能控制系統在LED路燈上的應用逐漸增多,國內外不少路燈企業開始致力于智能LED路燈的研發生產,如飛利浦、GE、勤上光電、中微光電子等。
用戶的認可是規范化的根本
當前大功率LED燈具,多采用一體化的集成式結構,在故障維護時或壽命期結束后燈具只能整體返廠維修或更換,規范化問題未能解決導致行業發展緩慢。
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劉木清于2009年提出了大功率LED燈具的光源化設計思路。通過該光源化設計思路,燈具能夠實現在現場快速維護,且多數部件能夠循環利用,有效地延長LED燈具的生命周期。
大功率燈具將主導模組化這條路。但是模組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這需要建立在不斷的科學研究基礎上。目前廣東科技廳在大力推出的螞標標準光組件正體現了模組化這一概念,相應的產品有相應的規范。
劉木清指出“國內LED產品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這一說法并不準確。首先,作為光源應用 , 即照明 , 有完整的標準體系 , 且相關單位近年來針對LED的燈具也出臺了多個國家與行業及地方標準。但是目前來說,這些標準對于產品的發展起到的作用還不夠。
“相對于標準,我更愿意用規范這個詞,LED太靈活,規范非常必要,可解決企業個人的壟斷模式,利于行業發展。但是規范一定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必須是合理的。我覺得當下有很多的規范是拍腦袋的,不合理的,造成很多企業產生抗拒心理。”
無可否認,LED要完全替代傳統照明,必須在功能照明應用上實現產品兼容、可互換,并實現模組化、規格化和標準化。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成熟,行業標準的制定勢在必行,成熟完善的標準才是LED行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而恒壓恒流一體化的模塊化產品將成主流,產品也將逐步增加智能控制功效。
但有部分中小企業提出“規范化或導致產品差異化無法體現”的疑問。對此,劉木清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模組化、規范化的問題是從產業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顯然,無論從哪種角度出發,得到用戶的認可才是最根本的,用戶偏好于操作方便、售后便捷的產品,企業為滿足用戶最根本的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產業才能發展下去。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