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征稅或革了中小LED電商的命?
摘要: “補交28%,大家都不用做了”“可不可以申請破產,或者直接跑路算了”,對于補稅傳聞,有從業電商店主嚴重表示,補稅估計要破產了。甚至有LED行業人士稱,如果天貓淘寶真要補稅,不知會搞垮多少LED網店。
4月27日,一則題為“多地天貓店主被約談補稅,銷售額超80萬補28%”的新聞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事情源起此前數日,上海閔行區、廣西桂林市、山東菏澤市等三地網友陸續在網上爆出當地有天貓店主接到稅務部門的約談通知,依據該報道中一位被約談店主的說法,銷售額超80萬或將按28%的稅率補交。
“補交28%,大家都不用做了”“可不可以申請破產,或者直接跑路算了”,對于補稅傳聞,有從業電商店主嚴重表示,補稅估計要破產了。甚至有LED行業人士稱,如果天貓淘寶真要補稅,不知會搞垮多少LED網店。
然而,當日下午5時,天貓就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天貓店主“被補稅”屬謠傳,并在新浪微博上發表聲明稱,“國稅總局從未發布對天貓商家補稅的政策或通知。同時,開放的天貓平臺的品牌商和淘寶大賣家已經成為新的稅源和更多稅收的創造者,在社會和各界的呵護和推動下,電子商務一定會健康成長為明天重要的稅收來源。”
電商征稅?白手起家的店主大呼“鴨梨大”
事實上,電商稅收一直牽動著各方的神經。一方面,低價競爭與薄弱的利潤導致不少賣家抵制對電商征稅;另一方面,許多賣家的規模確實很小,一旦征稅,他們只能另謀出路。
據了解,根據現行稅法,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月銷售額2萬元以下免增值稅,如果月銷售額超過2萬元、年銷售額80萬元以下,按3%的簡易征收率來計算繳納增值稅。年銷售額超過80萬元的網店應該主動向稅務機關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稅率為17%,但可以用進項稅抵扣,具體算法是銷項減去進項乘以17%的稅率。
此外,賣家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乘以企業適用稅率。通常,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企業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企業等,適用較低稅率的,其通過互聯網平臺產生的營業額同樣適用。
而據了解,很多淘寶天貓商家都是白手起家的創業的,交那個天貓保證金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再付高額的直通車推廣費用,各種各樣的費用,各種各樣的扣點,各種各樣的開銷,現在一刀切,補齊所有稅務,有幾家天貓店可以承受得了,雖然說交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也不能一刀切,最起碼應該有個合理的稅收政策,電商本來利潤不高,各種價格戰,各種賠本賺吆喝的銷售,按現在的稅收政策是沒辦法做下去了。而且淘寶進貨基本90%都是沒有進項的吧,不禁感嘆42%補稅太驚悚了。
補稅,革了LED電商的命?
對于LED照明行業來說,電商渠道是2015年企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今年天貓電商招商制度把一部分的LED中小企業篩選排除,現在又要補交稅收,這擺明是革了小企業的命。某做整體家居照明的照企老總認為,LED做電商每個環節都需要錢,如果電商征稅,那LED網店就更難做了。
據悉,電商目前參照實體店稅率交稅,按一年營業額500萬、毛利率20%、稅前利潤10%的企業算,各種稅費加起來要30多萬。如果利潤低于10%,征稅后許多LED照明公司就要虧本。然而,對賣家征稅無疑會提高成本,不少買家擔心成本會轉嫁到自己身上。據調查,天貓部分品牌商家單一個球泡燈價格在13元左右,還包郵費,毫無利潤可言。如果對LED照明網店賣家征稅,燈泡價格是否會上漲,是否會將這部分稅收轉到買家身上。
另外,電商平臺怎么交錢,交多少錢,免稅區間到底是多大,這個還需要稅務部門根據現有情況去最終敲定。在此之前,大型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的確可能受到影響,出現上漲。但是對大部分中小買家來說,因為交易量小,受稅收影響不大,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除了價格層面,電商征稅也會大幅改善購物環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刷單也要納稅 賣家以后還敢吹牛?
許多賣家在平臺上都有刷單的情況,只是刷單的比例不同,這些在以往為了抬高銷售量的刷單,如今卻成了補稅最頭疼的問題。眾所周知,刷單并未帶來真實的交易和盈利,但店主又無法證明哪部分銷售額是由刷單產生的。再者,刷單原本就屬于違規操作,是被淘寶和天貓禁止的,網店一旦公開,很可能再面臨平臺的處罰。
事實上,很多LED照明賣家都存在“刷單”行為,借此提升銷售排名、吸引更多買家,甚至在網上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除了刷單問題外,有業內人士稱,針對天貓賣家征稅的過程中還有一些不合理之處。比如,很多天貓商家是低價經營,或是為了沖冠虧本經營,這種情況下征稅有些不合情理。況且,不少天貓商家都沒有進項票,那么增值稅就可能變得很高。
而電商征稅之后,刷單只會徒增稅收負擔,吹牛也是要納稅的。因此,電商征稅后買家們也許再也不會被那些虛假的皇冠和鉆石欺騙。
電商征稅,孰真孰假都會促進網店優勝劣汰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電商行業中,如果要補齊公司開業至今的所有未交稅的稅款,就意味著電商企業的利潤變得更加微薄。如今,一些網店對于越收越緊的稅收政策感到十分擔憂。
一位網商算了一筆賬:網店的交易額扣去稅收和商城管理費、推廣費、人工費、快遞費等費用后,至少要有50%的毛利才能支撐下去,這和傳統的線下商鋪已經沒有什么區別。失去了價格優勢后,網店又該如何生存?
事實上,網店征稅這一問題已討論多時。今年1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網上交易負有納稅義務。雖然電商征稅的具體規則還要進一步出臺,但該意見稿已經對網上交易納稅作出了原則性規定。草案同時規定,網店應該公開稅務登記的登載信息或者電子鏈接標識。有業內人士稱,目前電商行業的低價基本依靠的是各種“補貼”,比如燒風險投資的錢、犧牲利潤參加各種團購、偷逃稅等。當這些“補貼”取消后,大量網店的經營將舉步維艱。
實際上,不管繳不繳稅,優勝劣汰都是遲早的事。未來,完全依靠打價格戰的賣家很可能關店撤離,而那些有著經營特色的商家則會生存下來。電商是否應該征稅,這是個偽命題,所有的生產經營商業活動都應該一視同仁。但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電商征稅此前沒能完善實施。
然而,隨著電商平臺的持續壯大,交易規模甚至倒逼線下,電商的稅收潛力越來越大。粗略估算,去年我國網絡零售1.85萬億元的交易額,單是C2C電商一年未繳稅金就有數百億元。而電商征稅的另一個難點在于,稅務部門對于網店主究竟獲得多少收益難以把控,只能通過店主自主申報或是抽查。
但現在,據相關人士透露,監管部門已與第三方數據軟件方合作,也就是說,線上賣家的賬戶流水相對之前更加透明。除了交易數量的規范,電子發票的推廣也為征稅減少了阻力。稅務部門從2014年就與電商企業聯手推動使用電子發票,并且有望在今年實現全國范圍的推廣。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