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格局生變:整合加速,轉戰高毛利市場
摘要: 在過去的一年里,由于外需不足、內需乏力,以及產業步入成熟階段,廠商一股腦涌入民用市場。照明產品價格不斷刷低,競爭如火如荼。出口產品更注重設計感,但高性價比仍是應用產品發展的主流趨勢。
多米諾骨牌效應凸顯 整合加速
為遏阻亞洲廠商進入市場,北美市場在2011年推出能源之星規格設立高準入門檻。隨著能源之星的補貼終止,國際大廠在中高版本之外,陸續推出低價版的LED燈泡,以爭取更多照明市場份額。
一時間,各大品牌跟進,終端產品的價格競爭成為焦點。牽一發而動全身,從產業鏈看,芯片、封裝價格繼續保持穩步下降趨勢。
對芯片領域來說,目前已經形成了三安和晶電兩強鼎立的格局。晶元光電市場行銷中心協理林依達表示,2015年上半年芯片價格下降了7%-8%,估計全年降價幅度在20%-25%。他強調,今年降價不是最主要的,提高市場占有率才是晶元光電最重要的目標。
TrendForce最新報價顯示,第二季LED封裝報價持續下滑。照明部分平均封裝報價摒除2835外,跌幅落在1~9%的區間。因為LED 2835是中國大陸照明市場主流產品,因此下跌幅度達到10%~17%,遠超越其他照明封裝產品。此外1W 3030及1-5W陶瓷基板大功率LED產品價格也有9%的降幅,其余產品價格則相對變動較小。
瑞豐光電銷售總監蘭杰華表示:“上半年低端封裝產品降價10%-15%,而高端產品價格相對穩定。對于終端的價格戰,瑞豐光電堅決不參與,我們將在堅持高品質的基礎上,根據一線企業的市場策略做相關調整:將多元化的市場需求轉變成多層次的產品線。”
產品的整體價格下降導致采購成本壓縮,驅動電源作為LED的核心器件,150W規格產品去年在光亞展上交易價格為230元-290元,今年的價格只在165元至190元之間。多家器件與燈具參展商預計,LED及相關產品價格年內將再下降20%-30%。
隨著億光對日亞十年之久專利戰獲勝,日亞化擁有的925與960號熒光粉的重要專利被宣判專利無效,大廠專利網不斷松動,將使高舉“高性價比”大旗的國內LED企業更順利地進入北美市場,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億光照明總經理李建南表示,LED照明產品價格下滑得非常快,LED行業正在步入微利時代,重組整合大勢所趨。中國未來的3-5年是中國LED照明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國內倒閉潮持續,最后能生存下來的是少數品牌大廠。
晶元光電總經理周銘俊也認同這一觀點。“現在,LED產業鏈上企業間的整合和洗牌加速。國內LED下游廠商開始全面整合并購。”他認為LED產業只有不斷的并購整合,才能繼續走下去。
向高毛利智能照明轉移
在市場需求放緩的情形下,各家LED廠商展開削價競爭來填滿產能利用率;而面對LED價格不斷下滑,2015年各大LED廠商策略開始轉向LED利基市場,積極切入智能照明、車用等具有高毛利的產品,以提升獲利能力。
飛利浦重點關注智能互聯照明解決方案,其首席執行官洪岸禮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當照明數字化的時候,就可以智能互聯了,這就為我們基于系統和服務的業務帶來了新的利潤點和商業模式”。
無獨有偶,拆分后的歐司朗將核心業務鎖定在車用照明、智慧照明,以及LED零組件等三大市場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B2B市場。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