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毛利率縮水 LED規模化戰爭開啟
摘要: 截止25日,LED上市企業中報已經披露23家,一直以來大家都在分析凈利潤、營收。本期中國LED網針對最近最熱的"價格戰"關聯數據毛利率做了梳理,希望能通過LED行業的毛利率的變化,以解惑大家對LED價格戰的疑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既涉獵封裝又照明或顯示的LED企業,除了木林森、國星的應用端低于封裝,萬潤、長方和雷曼都高于其封裝業務。這里偏低的企業,主要原因是很大程度上在布局渠道和發展品牌上。而長方、雷曼和萬潤的應用毛利率偏高可以看出,未來公司的發展重心和基本走向。

(來源:各企業中報中國LED網統計)
規模化戰場 拓展新藍海或是出路
LED封裝領域的主流產品毛利率下滑在2015年顯得更為明顯。據斯邁得營銷總監張華表示,對于市場主流的2835燈珠,雖然出貨量很大,但是幾乎沒什么利潤了,很多只是服務客戶而已。
對于當前的LED行業的毛利率現狀,從統計的23家上市企業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封裝領域的國星、兆馳股份的LED業務毛利率都偏低于整個行業的平均值,而鴻利光電的毛利潤偏高得益于其高毛利的汽車照明領域。
這也印證了毛利率的第一大決定因素市場競爭。所謂物以稀為貴,LED企業發力汽車照明的這類產品還很少,鴻利光電無論質量還是功能價值都要占有優勢,那么產品的價格自然是采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的LED照明產品,因為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那么只能靠規模取勝,這一點木林森就是最好的證明。
市占率爭奪戰升級 價格與銷量如何平衡?
當LED產業的毛利率逐漸下滑,意味著行業逐漸邁向成熟階段,這時規模化或許是最好的降價武器。LED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基本會采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后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
其中LED照明領域表現最為明顯。先有國外大咖飛利浦6.5W的LED燈泡下殺超過7折、GE推出10美元買三個的BrightStikLED以及CREE公司BR30LED9W泛光燈降價15美元以及歐司朗T8燈管的三級跳等。后來更有國內照明大佬歐普照明、佛山照明、木林森、雷士以及勤上等紛紛參戰。
而對于LED的新興領域,企業則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其中以臺灣的LED企業發力比較明顯,因受大陸企業的價格打壓,被迫開發新興藍海市場汽車照明、紅外以及uv市場。
總之,市場對成熟的LED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LED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