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大佬卷入電視“‘X’LED大戰”的背后玄機
摘要: 聽說家電圈突然熱鬧起來,圍繞OLED、ULED、QLED等爭斗讓許多家電大佬卷入。周末閑暇,仔細研究研究傳統電視產業在被樂視、小米以智能電視“偷襲”的目前戰況。
聽說家電圈突然熱鬧起來,圍繞OLED、ULED、QLED等爭斗讓許多家電大佬卷入。周末閑暇,仔細研究研究傳統電視產業在被樂視、小米以智能電視“偷襲”的目前戰況。
LG、創維、康佳、長虹等推OLED電視,海信推ULED電視,TCL推QLED電視,一場圍繞ULED、QLED、OLED技術之間的“‘X’LED大戰”在全球傳統家電廠商之間展開,甚至有向全球市場蔓延之勢。
而綜合研究整個戰局不難發現,以LG電子為主導的OLED電視正在成為電視機產業的行業大趨勢,其背后OLED面板供應商LGDisplay(以下簡稱LGD)更是要扮演OLED電視時代“英特爾”的角色。
大戰景觀
8月份以來,圍繞ULED、QLED、OLED這三個讓外界眼暈的技術詞語在大家非常熟悉電視機產業中展開。
8月27日,中國海信集團跨出國門,在美國紐約高調舉行大型發布會,宣稱承載最先進顯示技術的ULED電視在美正式上市,并公開叫板號稱下一代技術的OLED電視。海信美籍高管表示:ULED叫板的對象是OLED,比拼的是畫質和性價比。并在現場由美國專業測評機構對ULED和OLED進行了對比體驗和評測,結果顯示ULED在畫質體驗和性價比方面優于OLED。
北京時間8月27日晚,作為全球首家推出OLED電視,首個實現OLED電視量產的廠商LG,回擊海信,在北京舉行了“至黑至美”科學實驗主題品鑒會。活動現場,LG OLED電視EG9600和包括ULED電視在內的幾款4K液晶電視并排而立。在全暗黑環境中對LG OLED電視和4K液晶電視的畫質進行實驗PK。LG OLED電視測評的結果,完勝ULED等液晶電視。
此前兩天即8月25日,中國電視機行業的另一巨頭創維攜手領先的娛樂技術提供商杜比實驗室,在北京發布了帶有Dolby VisionTM技術的OLED有機電視。有“OLED之父”稱號的沃爾夫化學獎得主鄧青云教授專程從美國來信,祝賀創維4K OLED全球首發。
創維集團營銷總部市場部總監楊孝駿當日甚至發起賭局:個人愿出3萬元賭海信在3年內必定會進入OLED市場。他認為,OLED是一個跨時代的變革,其可卷可曲的特性為顯示技術帶來了充滿想象的未來。
同樣在8月,18日另一老牌電視廠商康佳在深圳召開2015年十一新品發布會,發布包括真彩OLED系列、真彩量子點電視等以“真彩”為亮點的電視產品。康佳新任總裁劉丹在會上透露,康佳將實行下一代OLED電視與目前主流的液晶電視“雙線并舉”的策略。
海信主推ULED,LG、創維、康佳等推OLED之外,TCL主推QLED概念也加入這場戰局。去年年底,TCL成為中國首推量子點電視的國產企業。今年4月8日,TCL又推出TV+量子點曲面電視H8800S-CUD。8月26日,2015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開幕,TCL宣布與杜比實驗室展開合作,在TCL QLED2.0中采用Dolby VisionTM,進一步推動HDR技術的落地普及。
路線之爭
上述文字羅列是簡單概述下目前傳統電視廠商之間的爭斗現狀。ULED、QLED、OLED這些讓人眼花繚亂技術概念背后的含義具體如何?
研究技術資料發現,ULED是Ultra LED的縮寫,是LED電視(也稱LED背光的LCD)的局部改良,最根本的技術在于對背光技術的優化。ULED就是通過額外的電路和算法對LED中的背光部分進行了優化,簡單來說,優化主要有兩個關鍵點,一個關鍵點是對背光進行了分區塊設置,二是對單區塊最大亮度進行了提升。
OLED,英文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中文為有機發光二極管,由出生于香港的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在實驗室中發現,從此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OLED 研究的熱潮。鄧教授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為了形像說明OLED構造,有人將每個OLED單元比做一塊漢堡包,發光材料就是夾在中間的蔬菜。
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因此它和液晶電視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拋卻了液晶電視一直以來的背光源,實現了每個有機像素點的自發光。大大提高了畫質顯示效果,簡化了電視的內部構造,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從2003年開始這種顯示設備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應用。
2013年1月,LG電子在CES上全球首次發布LG曲面OLED電視,表明全球進入了OLED時代。當年9月13日,LG電子在北京召開電視新品發布會,推出中國第一款LG曲面OLED電視——LG55EA9800-CA,被認為標志著中國的OLED電視時代正式來臨。
隨后4K電視爆發,三星選擇保守作戰,暫時放棄OLED電視戰略,而此前對OLED電視寄予厚望的索尼和松下也無限期擱淺OLED計劃,此后只有LG電子堅守OLED戰略不動搖。并在2年間,研發并推出多款可量產的OLED電視產品,其中包括4K分辨率的OLED產品。
QLED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的簡寫,中文譯名是量子點發光二極管,亦可稱量子屏顯示技術,這是一項介于液晶和OLED之間的新型技術,原理是通過藍色lED光源照射量子點來激發紅光及綠光量子LED顯示屏采用了穩定可靠的無機半導體材料,顏色純度是現有產品的2倍,并且發光效率將提升30-40%。因此有一些人認為,QLED量子屏將會是未來平板電視在技術上的一個新的選擇。
TCL集團助理總裁、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對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QLED顯示技術是TCL旗下的華星光電自己研發。不過對于TCL是否研究下一代顯示技術時,該公司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汝林在四月份也表示,也有一隊人在不停地研究OLED產品。
TCL集團2014年發布的股票定增預案顯示,該公司向國開創新等10名特定對象定增27.28億股,募集總金額將達57億元。據悉這筆資金就有考慮生產55英寸OLED電視。由此不難看出TCL對OLED電視的前景也格外留意。
縱觀目前彩電業出現了兩種顯示技術方向:一種是以OLED為代表的全新技術,該技術可以自發光、柔性以及使畫質表現十分出色;另一種是以量子點等技術為代表的針對液晶電視的改良派,ULED事實上也可以歸為后者,試圖通過改良液晶技術從而達到或超過OLED的顯示效果。
不過前者具有自發光特性,能夠做到黑的純黑,色彩表現更為自然,畫面無拖影,超輕超薄等物理特性,一切都不是液晶可以相提并論的。相對于目前的液晶電視而言,OLED被認為是徹底的革新,無論是ULED還是QLED與OLED并不在一個層面。
普遍觀點認為,相比較,QLED、ULED等不同的技術依舊屬于液晶電視的范疇,屬于優化技術,依舊需要LED背光燈管來工作,有概念炒作之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