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LED企業能否從專利圍剿中獲得喘息機會
摘要: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全球LED工商業照明市場預計將以30.8%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從2012年的129.2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860.8億美元。
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不能“手中無糧”
“在可能面臨的專利危機中,企業的風險與機會并存,并可以有效地互相轉化?!痹S文松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家能壟斷一個行業的所有專利和技術,因此擁有不同專利的各方,結束專利訴訟達成妥協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互交叉授權,“在前期,企業的專利素材和技術條件都可以作為儲備,一旦發生專利訴訟或者專利糾紛,可以作為談判的砝碼。”
與此同時,當企業需要維持的專利到達一定量時,后期維護成本也會非??捎^,所以大量的專利申請對許多創新性企業可能并不合適,甚至弊大于利。因此,對專利的較早布局,會讓自身的專利競爭更加有效,在可能面臨的專利訴訟中處于更有力的地位,如果沒有形成一個有效地網絡能夠阻止競爭對手進入技術領域,就會給人可乘之機。
規避專利風險,把握專利機遇,最重要的是建立企業的專利管理架構體系。產業經過粗放的快速增長,到資源開始整合的階段,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與創新意識也在逐步建立。但是在實際案例中,許多企業的專利申請都沒有經過有效地布局,甚至無序雜亂。這些無效的專利申請程序,最終也不會形成有效地戰斗力,面對強大的壁壘時成為一盤散沙。因此,許多知識產權專家開始呼吁,企業應該從戰略的高度討論LED
專利布局的問題,這個戰略考量包括從企業整體的產業鏈或者行業所處位置,從具體的產品進行產品專利的布局。
對于企業而言,布局國際市場首先應該做到“兵馬未動,專利先行”。產品出口前做好目標市場地區的專利調查分析,當前LED核心專利集中度較高,國內企業產品無論內銷還是外銷,都很容易踩到知識產權侵權的“高壓線”,一旦觸發,大部分企業都會被嚴厲的保護措施所擊退。與此同時,逐步進行自身的專利積累,基于長遠的市場利益考量,迎接國際市場競爭不能“手中無糧”。(綜合半導體照明網 阿拉丁照明網)
LED照明產業知識產權數據調查
9月14日, 照明網發布了LED產業專利聯盟承擔的國家知識產權局《LED照明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試點》建設項目調查結果。調查樣本為廣東省LED照明產業集聚區的大中小型以LED為主要產品的企業,以及LED產業專利聯盟的部分會員單位,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產品兼顧國際和國內市場。本文節選了部分調查結果,以期給LED產業的發展一些思考和啟示。
知識產權意識提高,個別匹配程度較差
LED企業均有知識產權申請和布局,這表明,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在不斷提高,其中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數量所占的比重較大,占總授權專利的70%以上,整體專利質量較高。具有國外專利申請的企業占總被調研企業的40%。在商標申請方面,具有商標申請的占總被調研企業的76.7%,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從企業個體專利擁有量上評估,LED照明企業專利分布并不均勻。在被調研的LED企業中,發明專利擁有量為0的企業,占總被調研企業的30%,提出專利申請但是未被授權,是被調研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50%的被調研企業發明專利擁有數量在1—10件之間,比重最大。發明專利擁有數量在11—30件之間的企業占比16.7%,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的企業占比3%。另外,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明專利擁有量并沒有明確的聯系,有三家規模超過300人的企業,并沒有有效發明專利。
知識產權服務運用水平較低,訴訟和無效案件較多
在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選擇上,53%的LED企業選擇專利代理服務,23%的LED企業曾經選擇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而在知識產權管理和專利信息服務上,僅有20%企業曾經選擇,4%的企業未選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參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專利代理機構和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等專業化程度較高,能夠明確通過機構和服務人員資格證書確認服務資質,企業的知識產權合作意向較大。而對專業化的知識產權管理咨詢、專利信息服務等的認知有限,通常持觀望態度,在投入上比較謹慎。有20%的企業認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選擇是工作的難點之一。而專利信息和專業化的管理咨詢,恰恰是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的重要途徑。
在被調研企業中,有46%的企業曾經遭遇過知識產權糾紛,糾紛案件總數量達到50余件。從糾紛類型來看,專利侵權訴訟、專利無效和商標糾紛是LED企業常遇到的知識產權糾紛,糾紛當事人通常為國內企業。而常見的國際知識產權糾紛,占到29%。對比發現,知識產權糾紛,與企業的規模并沒有明顯的聯系,大中小型企業均有涉案。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