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轉型 困境中的電源廠家如何逆襲?
摘要: 似乎沒有置身于經濟“新常態”之外,尤其在今年,電源行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整個市場面臨分化的局面,“大開大合,繼而大破大立”,電源行業也逃不過這種周期性規律性局面,到底是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還是電源行業自身進入到了大破大立的關口,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深入行業,探究電源企業發展現狀。
尋找方向 有哪些藍海市場?
迷茫總是伴隨著機遇,電源市場中更多的藍海領域開始逐步顯現。
德力普在確保現有兼容電子鎮流器應用和商業工程照明驅動應用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情況下,不斷培植智能物聯應用,吳杰稱之為“電源+”。藉由整合燈控設計和硬件驅動,進行標準統一工作,上下游協同,使得智能物聯成為其重要的業務增值部分。
文仕認為市場細分是市場發展成熟的重要表現之一,“國內電源市場的總量仍呈現出增長趨勢,但是電源同業者也不在少數,市場客戶比較成熟、理性,單純的低價競爭已開始顯現為企業研發實力、精細化制造能力、品質管控、定制化需求響應等綜合服務能力的競爭”,他談到,“電源廠商找準自己的優勢,不斷開拓細分市場,深挖銷售渠道,將細分領域做專做透,增長將還有更大的空間”。
在市場上打通電商渠道及在技術上融入智能化是否是電源廠家重要的一根“稻草“?
數據顯示2014年網購照明產品市場規模在所有銷售通路中占比為14.4%,似乎電商已成為LED照明企業創收的重點渠道。然而,毅寧亮照明董事長劉遠貴早前在微博上道出了電商行業的內幕,“LED照明電商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位置,80%的企業在虧損,10%的企業保本微利,賺錢的企業不超過10%。”。
并且,照明電商以消費終端的成品燈及光源的銷售居多,芯片、封裝、電源等“半成品”所占比例甚少,對于作為配件領域的LED電源企業,電商是否是開拓市場的新出路?
電商令電源價格探底?
“大勢所趨”是眾多LED電源企業對于電商未來發展前景的形容。中恒派威運營總監文仕表示,“電商為銷售提供了新的平臺,是銷售渠道的重要補充,但根據電源應用對象不同,電商效果可能會表現出差異。”
相對來說室內小功率電源在電商渠道或更具優勢,而室外大功率電源對于產品質量要求較高,注重安規能效等標準,未必能適應以低價競爭為主的電商渠道的“土壤”。
從應用市場來說,電源應用于國內或是國外市場,電商效果有偏差,目前不少電源企業選擇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等外銷電商平臺大量投入,“對于電源企業來說電商平臺更合適外貿業務。”金興科技國內銷售部總監歐陽學鋒表示。
“但是電商可能帶來整個行業量的增長,同時也會是讓價格再次探底,行業更加混亂。”領冠半導體照明廖玉柱認為,電商對于驅動電源企業不太接近,因為這算是個半成品,并不是給消費者直接終端使用的LED燈具成品。于電源企業而言,可通過提供最具性價比的產品給燈具客戶,間接發力,讓他們在電商這條道路走得更加堅強、更加有力。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