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業專利8大關鍵策略
摘要: 中國LED產業逐步進入發展成熟期,專利申請數量增長減緩,2013年有可能成為專利申請數量高峰,如下圖。同時,專利不再以數量為主,重點關注專利質量和專利體系建設,而龐大的專利基數為專利的高層次運營創建了基礎。
策略二:國際布局。包括:通過完善國際專利布局應對全球化競爭,保護企業效益;通過瞄準國際主要市場和專利環境良好區域,特別是歐美等各區域進行專利布局。下圖是2014年間中國向歐洲專利局申請最多專利的公司列表(按專利申請數據排列。可以看出,華為以1600項專利申請排行榜首,接下來是中興的476項和騰訊的97項。另外比亞迪、京東方科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百度、中科院、小米、同方威視也進入前十。
策略三:轉讓收購。通過收購業內專利,甚至是擁有專利的領先企業,快速形成自身專利保護體系;也可以通過轉讓實現專利價值的最大化,使得專利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策略四:授權許可。通過交叉授權形成產業競爭領先群體,共同制約競爭對手;二可形成專利聯盟,共同應對專利制約;三可取得經濟效益。
策略五:主動維權。通過法律或行政手段來對侵犯自身專利權利的競爭方進行維權;二通過申請專利無效等方式對惡意訴訟進行反訟。
策略六:專利投資。通過專利基金等投資方式進行專利的預先布局;二通過提供研發經費等聯合研發方式綁定未來技術發展路線。
策略七:資產化。一可通過質押等方式進行融資;二可利用專利的無形資產價值投資相關產業項目;三可通過資產轉化使專利形成了利用的無形資產。
策略八:標準化。一可通過將企業的專利轉化或納入標準,提升專利對某一個或一類產品、行業的掌控力度,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二可通過產業專利聯盟或專利池形式,將企業專利形成體系,規劃和引導行業競爭。
三、LED專利交易形勢
1、支持專利交易的大環境正在改善。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一是1+2+20+N 大規模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的建議;二是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掛牌成立;三是專業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2014年專利運營超過200億人民幣;四是國內成功專利交易案例增多;五是中國知識產權運營聯盟等行業服務組織體系建立;六是專利購買的資金及政策支持。
2、當前LED專利需求特點明確。單個專利并不能解決當前LED企業面臨的市場制約和產品創新困境,企業的發展需要專利體系的支撐;絕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針對專利體系進行購買或研發的能力。對于專利的需求,并不僅是對專利的權益的需求,相當看重專利附的具體工藝技術價值;企業對于專利的技術解讀能力不夠,單純的專利權益轉讓對企業提升和產品提升不大。
3、國內可供交易的專利以境外專利為主。近期國內成功交易案例都是針對國際企業專利的購買或許可;我公司近1年接受12家企業專利轉讓、許可委托,絕大多數來自境外,主要是美國、歐盟和日本,韓國專利也占相當比例。如下圖所示:
4、國內LED專利交易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有:一是交易雙方缺乏信任基礎:專利價值評估、盡職調查、商業機密保護、雙方意圖的判斷等;二是專利的產品實現風險較大:專利從技術到產品的實現過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對于能否通過專利提升技術水平有顧慮。三是交易周期過長:交易上方對于專利評估和專利產品實現思路差別太大,不同意取得一致;四是企業支付能力不足:規模和盈利能力制約了企業的能夠接受的專利轉讓或許可價格、支付條件的;五是缺乏專利轉讓、許可的專業人才,缺少相關交易經驗;六是法律風險顧慮較大,惡意侵權風險使得企業持非常謹慎的接觸態度。
5、促進LED專利交易的建議:一是企業聯合組建基金,或共同委托第三方組織構建專利體系,通過集中購買或許可降低專利費用。二是專利持有方通過技術培訓、研發合作等方式將專利與具體產品的開發相結合,促進專利的產品實現;三是專利所有方、需求方與專業服務機構共同分析企業真正專利需求,并制定應對方案;四是通過專業運營機構促進交易達成,第三方來解決交易雙方擔憂,協調雙方立場,規避降低法律風險。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