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電董事長李秉杰在潘文淵文教基金會頒獎典禮上表示,未來2年LED照明滲透率可望上看30%-40%。且LED燈管將成為換裝主力,可望成為未來兩年的大商機。
LED大廠晶電董事長李秉杰預估,2016年仍然要繼續咬緊牙關,等待全球LED供需平衡。面對大陸LED廠商的高稼動率、價格混戰所造成的供過于求,讓全球LED廠商都受到牽連,叫苦連天。
看好LED燈管需求上升 預估2018年LED照明透率將達40%
他認為,LED應用于照明的時代快要來了。先前并非沒有使用率,而是接下來即將成為主流。臺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是美國在2年內就會加速換裝LED照明燈具,LED照明滲透率可望上看30%-40%。且LED燈管將成為換裝主力,可望成為未來兩年的大商機。
面對晶電股價跌破凈值一半,他說現階段沒有獲利是事實,但主要還是歸因于供需失衡、大陸廠商得到補助而不斷生產。
而談到歷經多次橫向并購的晶電是否會朝垂直并購考慮,李秉杰也坦言,垂直并購就等于和客戶或供貨商競爭了,但是若能連結資源,解決終端客戶需求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他也推測,Lumileds和金沙江集團的交易案受到美國政府阻撓,最后很可能是非大陸廠商能夠搶下Lumileds的并購案也不一定。
串連供應鏈 虛擬聯盟合作搶商機
由于臺廠的精密分工行之有年,未來應該要朝向組織整個「供應生態系統(ecosystem)」的方向前進。他提出虛擬聯盟的概念,串連供應鏈各端廠商向終端客戶提出解決方案,有一點像是品牌的概念,但是各廠商之間的利益分配和溝通是最大的困難,然而將獲利留在臺灣才是當務之急。
在與日本客戶洽談合作時,他發現大陸廠商也已經搶在做同一件事,對于這樣的積極態度,他提醒臺灣要趕快動起來,朝更長遠方向計劃。
綜觀大陸廠商大肆在全球并購、投資,是因為他們擁有許多優勢,例如大陸廠商的本益比動輒高達40-50倍,而臺灣頂多12-15倍已經很了不起,加之中國大陸政府在十二五計劃中提供LED廠商大規模補助,也讓臺灣廠商的境況更顯窘迫。
李秉杰指出,現在已經不是一間公司靠一個技術就能打遍天下的時代,而能夠迅速提升實力的并購一途,臺廠卻又受限于銀彈不夠充實、資源不足而只能看別人整碗捧走。
臺灣要確立方向 利用群聚優勢以及國際好感度扭轉局勢
李秉杰表示,看看四周,中國大陸政府喊出半導體、韓國政府也有其支持的物聯網(IoT)產業,但是卻看不到臺灣的方向。他建議要有方向了大家才會知道要往哪里發展。同時,政府的法規和扶持產業的配套措施也不完善,他解釋,政府不應該抱著「不能偏心」的態度而讓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都與他國差一大截。
面對大陸廠商的狼性,他表示,若狼性是必要條件,他早就已經被淘汰。也就是說,能夠把眼光放遠、能夠朝短期內可能看不到結果的方向長期發展,臺灣廠商還是有可能異軍突起。
那么臺灣的優勢在哪里?李秉杰表示,臺灣還是能夠利用多年所累積的信用度(credit)、人力成本已經比中國還要低廉的事實,還有精密分工所擁有的群聚效益。而未來要搶得市場先機,才能讓臺灣繼續成長。